专栏名称: 韭圈儿
做好的投资者教育(原“韭菜说投资社区”迁移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Java编程精选  ·  国产 DeepSeek V3 ... ·  昨天  
Java编程精选  ·  手把手教你Java文件断点下载 ·  19 小时前  
Java编程精选  ·  为什么不建议用 equals 判断对象相等? ·  3 天前  
芋道源码  ·  裁员天花板:全员降薪40%,“闲置员工”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韭圈儿

个人养老金买宽基还是很舒服的

韭圈儿  · 公众号  ·  · 2024-12-13 14:48

正文

12月15日开始 ,个人养老金以及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正式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扩大到全国了。

个人养老金作为第三支柱,未来是注定要做大的,因为这些年咱们的养老观念和现实情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第一,传统上,咱们国家的居民养老,还是以家庭为中心,多生孩子(最好还得是儿子),然后等自己老了,由儿女分担养老的负担,即“养儿防老”。

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这届的独生子女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尤其现在80后中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中间配偶不能少,正是负担较重,工作和家庭很难兼顾的阶段,“养儿防老”的逻辑在变。

第二,相比美国,我国主要依靠第一支柱,也就是社保基金,退休之后统一领退休金,但随着老龄化的影响,原本的养老金体系也需要更大的补充,今天的个人养老金全面铺开,正是这种补充。

第三,我们这代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养老的重要性,不管是买年金险还是中长期限的投资品,越提早规划个人的养老问题,越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更有余地。

第四,当前的利率水平实在是太低,而储蓄率又太高,如果大家是单纯的存银行买定期,并不能解决大家的今后的养老诉求。

第五,除了养老的问题之外,资本市场对长牛慢牛的期待,同样依赖负债端,长久期的资金持续不断的流入。

种种原因汇聚在一起,今天的个人养老金就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养老长久期的场景与指数投资更匹配

由于养老是一个真正长期限的投资,所以养老产品的设计也应该匹配这个长久期。

养老FOF的目标日期产品的设计思路就很好,随着持有时间的延长和投资者个人年龄的增长,权益资产的配比会降低,而稳健资产的占比会加大。

只是FOF作为整体,过去2年业绩确实不太有说服力,加上本身FOF基金和主动基金的特点类似,费率、离职、风格漂移等等问题,都是投资者比较纠结的点。

因此,为了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可投资性,本次个人养老金进一步优化了产品供给,把大家一直以来呼声比较高的指数基金,尤其是宽基指数纳入了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

昨天政策出来以后,我看朋友圈第一时间也被Y份额刷屏,像博时基金的三只宽基指数也新增了Y份额。

相比之下,指数基金的确会更匹配养老金账户的特点。

第一,指数本身具备调仓换股的不死鸟特征,只要经济的贝塔以及M2的供给长期向上,指数基金就会长期向上。

第二,指数基金敞口透明,大家不用再纠结基金经理的调仓、漂移、甚至换人的问题,大家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根据指数的估值水位以及自己的认知,自己操作止盈或者加仓的问题。

第三,博时中证A500ETF联接Y、博时沪深300Y,本身就是适合拿来当做权益底仓的品种,就算你对行业和个股没什么了解,就买一只基金,那选A500或沪深300都可以。

而如果你对成长性和弹性有更高的期待,对市场的风格轮动有一些自己的判断,那配一点博时创业板ETF联接Y,也是可行的。

曾有业内人士锐评,指数基金是信息平权的工具,普通投资者对个股和行业的研究确实没法像很多机构投资者那样倾注大量资源,但选择宽基指数,就是对市场的平均收益投票。

反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买指数不必再研究基金经理的调仓动作,做好股债配置,定期做好平衡就好。

第四,在长久期的投资中,费率的影响会更大,而这次的Y份额,大部分产品的费率其实都进行了让利。

因为博时创业板ETF联接Y和博时A500ETF联接Y的管理费+托管费率,都是0.2%的行业最低水平,而博时沪深300Y也比A份额减了一半。


养老FOF未来的一些完善空间

虽然存入养老金账户每年12000的额度不一定非要买产品,更不一定非要买基金。

但大家对个人养老账户的钱不到退休不能提前支取有些纠结,也在讨论如何获取相应的流动性补偿。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想。

第一,我们的第一支柱,社保基金也是不到退休不能领,我们买的长久期的年金险,也是几十年的持有期之后才能真正意义上带来收益,中间的支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二,流动性约束并非我们的个例,美国401K计划、个人退休账户IRA,一般也要求在59.5半之前不能随意支取,否则需要交10%的惩罚税(除非符合特定的条件,如用于首次购房、高等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超出一定比例的部分等)。

所以我们的个人养老金不能提前支取,其实也是合理的,只是说后续的制度设计上能否进一步完善?

比如,这次的《通知》就完善了养老金的领取情形。

除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领取条件外, 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

再比如,未来每年的缴存额度,能否进一步提高缴存额度上限?

我们看美国的IRA,在1975-2001年,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在2000美元及以下,2002年起加快缴费上限提升节奏、2024年上限提至7000美元,都是一步步增大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