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半球聊财经  ·  为什么广义税负和福利水平背离? ·  3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很多写官场的小说的问题,写基层都很真实,往上 ... ·  3 天前  
财经杂志  ·  A股反弹,北证50为何涨幅领先?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道指123年复盘~~~~~~~~~~~看起来 ... ·  5 天前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新消费周报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财经

【惊叹】贫困县变聚宝盆!这些"致富果",年产值达6.8亿元!

央视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11 22:05

正文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属于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度地带,地貌特征是“五山四丘一分川”,在这个夏秋干旱、冬春严寒的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果树经济林产业让农民脱贫增收,一直是当地政府的头等大事。


从贫困户到十万元户 山区全靠种苹果


宁城县五化镇地处山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苹果小镇”,一进入五化镇境内,层层叠叠的山丘绵延数十公里,满山遍野都是果树经济林。清晨五点,在榆树底村山坡上的这个果园里,张福生两口子已经忙着修剪生病的果树。他的果园占地70多亩,都在这个陡峭的偏坡上,有一千多棵苹果树,边边角角的地方还载上了枣树和杏树。每当在地里忙活的时候,他都期盼着秋天收获的季节快点到来。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五化镇榆树底村 村民张福生:那景象真是太热闹了,就这果园上下100来人,都是来咱家采摘,真是收益大,一天得收入万把元。


张福生是方圆十多公里,头几户载果树的人。如今,果园里大部分的果树都处于盛果期,遇上好年头,一年的收入能达到十万元上下,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事实上,就在十多年前,张福生家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困难户。


张福生:穷,没钱花,连吃饭都费劲。母亲我三岁就去世了,我父亲得肝硬化,治病的钱全借的,那时候是二十七 八岁,就是说不上媳妇的感觉。


父亲撒手人寰,当时已经年近三十的张福生只能守着几间破破烂烂的石头房和山上的几亩薄地过日子,还得想办法偿还家里的一屁股外债。窘迫的生活境况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就在这个时候,当地政府建设经济林的政策,让张福生看到了一丝希望。



张福生:谁开荒谁栽树收益就是谁的了,就这么着,我干着才来劲。


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造林,政府每年会免费给各家各户派发果树苗,但不少老百姓都质疑,在这十年九旱、冬季又冷又长的荒山里怎么可能把果树栽活呢?张福生别无出路,一门心思铺在开荒种树上。


张福生:两边都是荒山,我们一镐一镐给刨出来的,栽了树。开这片山是三年基本上没下山,想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年轻呢得有志气,不能说老就穷着吧。


人穷志不短,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张福生的果园终于成片了,一小部分果树也开始坐果了,张福生又找亲戚 朋友借了三万多元钱打了水井浇树。但水井在山脚下,浇水依旧得靠肩挑手提,张福生早已经数不清为了浇灌山上的这一千多颗果树,自己挑过多少桶水,淌下了多少汗。



现如今,赚了钱的张福生给家里的水井做了升级,安装了电泵、水管和遥控器,给果树浇水终于变成了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宁城县年平均降雨量在400-500毫米之间,干旱频率高、危害重,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而张福生的果树能浇上这股甘甜的井水,就再也不需要为干旱发愁了。但除了干旱,突如其来的冰雹和寒潮,又搞得张福生和妻子措手不及。


张福生妻子刘艳梅:有一年遭雹灾挺厉害,来了三茬,头一茬是小果,砸着觉得没心疼,赶二茬砸得挺厉害,赶三茬正是大果要挂色时候,我们两口子坐在地里真心疼。


为了应对气象灾害,张福生和刘艳梅,也想过上一些防雹、防冻的设备,但操作起来却并不可行。


刘艳梅:那个防雹网最少最少也得七八万块钱下来,而且我这个坡度没法上,造价高还是小事,主要陡峭不好整,再说了它是南北向,好招那个南北风,我就不上了,凭老天赏饭。


由于地势所限,张福生的果园上不了防雹设备,因此也生产不出标准化的商品果,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最近三、四年,到了苹果成熟时节,不少县城的游客,都喜欢到张福生的果园来采摘,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捧的原生态概念,张福生索性现在也不给果树套袋了。



张福生:这些老用户他不要这个套袋的了,说这个果,口感不如咱们从小见阳光的好吃。


不给苹果套袋,虽然在果树的病虫害管理上要多费一些工夫,但自从走上生态采摘的路子,张福生不用担心苹果的销路了,采摘的价格还比自己拉到县城销售要高,同时还省去了采摘苹果的人工费用,怎么算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张福生:我们出去卖才卖两块多钱一斤,采摘我四块钱一斤,现在全采摘,就全销售没了。苹果收入好的时候是十来多万元。


有了这片果园,张福生不仅还掉了家里的债务、盖起了新房,还在三十四岁那年娶上了一个贤惠、能干的老婆,终于摆脱了过去一穷二白、受人歧视的日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家里的这几十亩果树,这些果树就是他的命根子,整整一个上午,张福生两口子修剪果树、除草、浇水,忙活个不停,一直到了中午才匆匆下山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


吃完饭,冒着酷暑,夫妇俩又上山忙活了,对于未来,他俩还想围绕林果业做更大的文章,把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张福生:我准备再弄片榛子林。


刘艳梅:现在都搞采摘,为了客户方便吃上新鲜的,连休闲带餐饮一条龙,就像达到那种程度。我再把我荒山改造改造,也弄成采摘的,我两口子想大干一场。


80后年轻人回乡种果树 新思路带来新气象


在宁城县,随着林果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流,在他们眼里以前家里的荒山,现在也能变成金山银山,大山深沟里同样也可以大有一番作为。



在五化镇马营子村的这个果园里,张井祥正拄着拐棍指导儿子张庆忠给果树剪枝、套袋。一个月前,张井祥突发脑梗,这几天身体刚刚有所好转,放心不下家里的果树,他还是亲自来到了地里。看着80后的小儿子干起活来像模像样,张井祥脸上满是欣慰。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五化镇马营子村 村民张井祥:在外面那钱也不那么好挣,也挺累,并且家里头像我们这身体也不中了,有些活干不动了,他也考虑家里头种苹果这前途挺好。现在人们需求量越来越大了,并且价钱还挺好,始终维持在一斤三 四块钱,达到精品级别能卖到五块钱。


二十多年前,张井祥在马营子村率先栽起了果树,虽然常年要和干旱、寒潮、冰雹等天灾做斗争,但凭借着家里的几百颗果树,张井祥不仅养活了一家老小八口人,还供了家里五个孩子上学读书,帮衬他们都成了家。


现在张井祥已经年过花甲,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打理起果园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前些年,眼瞅着辛苦经营了十几年的果园可能就要荒废下去,没想到原本在城里打工的儿子提出回来帮他一起搞果园。


张庆忠16岁就外出闯荡讨生活,一开始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来又学技术开起了铲车,在城里打工的收入并不少。


他告诉我们,之所以愿意回到老家经营果园,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身边需要人照顾,另一方面,他也算过账,如果在家经营好了果园,收入也不会比在外边打工差,而且还可以照顾家里的妻儿老小。



既然决定回来专职搞果园,张庆忠就想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但一开始他跟父亲说起果树修建、疏花、疏果、套袋等一些新观念的时候,种了十多年果树的老父亲却不认可。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五化镇马营子村 村民张庆忠:开始疏花、疏果这一块,是很需要一个过程的,人们接受不了,尤其疏果,苹果已经长了很大,就像现在看着那样,苹果这么大时候,还拿剪子往下铰,那会儿接受不了,舍不得。


为了说服家里人,张庆忠就开始给他们算经济账。


张庆忠:开始算账,这个苹果管理好了,一斤能卖三块钱到四块钱,管理不好让随便长,是有产量,一斤就值块八毛钱。


不仅是疏花、疏果、套袋,去年,张庆忠还给家里的一部分果树安装了防雹网。儿子的想法和干劲也让张井祥看到了希望,过去自己想不到、不敢干、干不动的好多事情,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家里的苹果如今都达到了商品级,价格也是过去的好几倍,年头好的话一年能收入十多万元。


尝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甜头,三年前,张庆忠跟父亲一拍即合,决定搞更能卖上价格的绿色无公害苹果。


张庆忠:家里养了羊,减少化肥使用,基本上化肥不用了,直接就用农家肥,然后苹果要是再给套上袋的话,就不用再打农药了,从自己良心上来说,这个苹果我自己认为就算是绿色了。


就在张庆忠在果园里忙活不停的时候,他的媳妇也在山上忙着采摘杏仁。家里承包了三百多亩公益林,林子里长满了野生的杏树,每年的七月份,正是山杏成熟的时节,杨丽娜冒着将近40度的高温忙活着。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五化镇马营子村 村民杨丽娜:就是要这核,这核能卖钱,好的话三块来钱一斤,杏子要好的话就得采一个月,杏子要少的话就采10来天,一年弄个五六千元,在这个阶段,没有别的其它的收入来源,现在把杏采摘下来,把它都晾干了,等到孩子上学的时候,正好是可以给孩子交学费。


随着果树经济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显现,目前在宁城县,发展林果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


在老烧锅村的这片河滩地里,46岁的张凤龙也正在果园里忙活着。今年春天他栽了1060棵苹果树,去年栽了500多棵梨树。


张凤龙家原本只有不到三亩地,由于地处干旱地区,三亩地每年的收成仅仅够一家人的口粮。几年前,张凤龙又患了心血管疾病,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干重活,而家里还有一双儿女在读大学和高中,靠三亩地微薄的收入根本无力支撑,看到很多乡亲都靠着果树脱贫致富了,当地的林业部门每年也会免费提供一批果树苗,张凤龙也动心了,贷款十多万元开始搞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五化镇老烧锅村 村民张凤龙:去看人家那真是,就是远处上这来采摘,那一斤都五、六块钱一斤,瞅着那心里都美滋滋的。这原来是个河滩,河滩是荒废多少年的了,就自己投资垫土,垫出这些地。不垫土它不长东西,全是石头。


一下子背了十多万外债,而种果树前三、四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这让张凤龙感到压力山大,常常为此犯了高血压。但张凤龙不愿被困难打倒,他思来想去,为了减轻种植果树头几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带来的经济压力,他就在果树园里套种上了药材和玉米,他说,不管多苦多难,他都会想方设法扛过头几年的苦日子,因为他对这片果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张凤龙:靠别人帮永远也帮不起来,就得靠自己能干,反正有点时间,干不多还干不少吗,咋也得干。现在果树就是个希望。




作为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宁城县财政每年投入扶持资金5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800万元,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发展林果业。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林业局副局长吴翠荣:宁城县根据当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把林果业作为农民经济和山丘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2014年以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436户 7066人实现稳定脱贫 。


目前宁城全县的果树经济林总面积达到了20.3万亩,已覆盖18个镇乡街。宁城县经济林主要以蒙富苹果、寒红梨、新苹红、南果梨等四大品种为主要栽植品种,其余大果榛子、山楂、葡萄、杏等品种也在逐步扩大面积;其中进入盛果期果树面积达到6.8万亩,年产果品13.5万吨,年创产值6.8亿元,带动从业人员9.8万人,果农人均增收5500元。


果园也以单一的品种种植向多个品种兼种的采摘园、旅游观光园等方向发展;今年以来新增了果树经济林2.4万亩。


吴翠荣 :计划到2020年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发展到25万亩,盛果期面积达到17万亩,年产水果28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

你会喜欢


【震惊】中国全球都争抢这种人才!韩国和俄罗斯都慌了...


【提醒】可怕!40℃即将来袭!气温每升高1℃,这种病人就多一波…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经济半小时》

本文编辑:姜美羊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分享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