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最新:这类微短剧不得上线传播! ·  昨天  
新北方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家电界「爱马仕」,贵不动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弥陀示现---唐•善导大师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18-12-23 06:30

正文




善导大师   弥陀化身

创净土宗   楷定古今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   现生不退


农历十一月十七,是阿弥陀佛圣诞日。唐•善导大师被称为弥陀化身,创净土宗,楷定古今。


善导大师,山东临淄(一说安徽泗县)人,出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往生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世寿六十九。





10岁 依密州明胜法师出家,广习《法华》《维摩》等大乘经典。


18岁 见“西方净土变相”,立定往生极乐之愿。


20岁 初遇《观经》,玄悟深远,悲喜交叹 : “修余行业,迂僻难成; 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23岁 入终南山悟真寺,入定修观,不出数年,证悟三昧,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古今高僧,少出其右。


29岁 至山西并州玄中寺,师从道绰大师,受净土教,成为最杰出弟子。


33岁 回悟真寺,创立净土宗,楷定古今。大师一生在悟真寺生活修行、住持弘法近30年,其深证三昧、开宗立教皆在悟真寺,《观经疏》《观念法门》等五部九卷多在悟真寺完成。其间亦往返京师光明、慈恩、实际诸寺,大弘法化。


56岁 移住京师实际寺。


60岁 受高宗诏请,为检校僧,督造龙门卢舍那大佛及奉先寺,直到63岁完成。


69岁 示寂长安,神返净土。满城哭送,哀痛之至。大师的弟子怀恽大师为建十三层之“崇灵塔”及香积寺,以纪念大师伟德; 高宗皇帝及武后常往敬礼,大兴供养。





一、隋唐盛世

善导示现



中国净土教的大成者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出生于隋朝大业九年 (六一三) ,往生于唐朝永隆二年 (六八一) ,春秋六十九。亦即隋炀帝之时出生,历经唐高祖、太宗的时代,于高宗之时往生。其活跃于「自信教人信」的正是唐朝国运极爲鼎盛的太宗、高宗时代。而大师出生之前统一天下之隋文帝时代,佛教正以旺盛之势在复兴着;文帝颁下「佛教治国策」、「佛教兴隆策」、「天下佛寺复兴诏」等,全国几乎成爲佛教化。在佛教信仰如此澎湃的时代中,大师从无量光明的净土应化而来,高举念佛成佛的旗帜,指引衆生,导归极乐,圆满佛果。





二、青年立传

光芒初现



善导大师的传记文献颇多,中国与日本约有二三十种,可见大师在佛教史上地位之崇高与影响之深远。其中最早的是唐朝道宣律师所著的《续高僧传》,其次是唐朝的文谂大师、少康大师共纂的《瑞应删传》;此外大多是後人站在赞扬的立场所记述的,这当然有其意义,但在历史上的价值比较低。善导大师的事迹可资参考的基本性资料有四种传记、六种碑文,简列如下:


(一)、传记:

1.《续高僧传》第二十七卷、第十释会通传 (附善导传)
唐    道宣    撰 (西元六四五)

2.《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第十二善导传
唐    文谂、少康    共录 (西元八○五)

3.《净土往生传》卷中第十五善导传
宋    戒珠    撰 (西元一○六四)

4.《新修往生传》卷中第廿五、廿六善导传、善道传
宋    王古    撰 (西元一○八四)
(《类聚净土五祖传》所引,《大正藏》八十三册一五七页)


(二)、碑文:

1.唐慈恩寺善导禅师塔碑   京兆金石录

2. 唐慈恩寺善导和尚塔铭   同

3.龙门大佛像龛记   金石萃编第七十三

4. 隆阐大法师碑铭    同第八十六

5. 净业法师灵塔铭    同第七十五

6. 光明寺慧了塔铭    金石续编第五


道宣律师生於隋朝开皇十六年 (西元五九六) ,长於大师十七岁;人尚在世,时又青年,而南山律的开祖道宣律师於其《续高僧传》中便已就其所闻的预先为大师写下众所赞扬的事迹,虽然仅有简短的一百二十三字,但大师的伟大,已现端倪。





三、隋末唐初

教界盛况



若从当时佛教界的盛况而言,此时嘉祥大师诏入帝都长安之日严寺宣扬三论;嘉祥大师寂于武德六年 (六二三) ,善导大师出生之顷,正是嘉祥大师在长安极为活跃之时。


又天台宗之开创者智顗大师六十岁往生之时是开皇十七年 (五九七) ,是善导大师出生之前的十六年,之后的天台宗由其弟子章安大师灌顶在极力弘扬。


净土教方面,大业五年 (六○九) 四十八岁时归入净土教的道绰禅师,正以山西之太原为中心地域,传播念佛种子,声名远播,七岁之童皆知念佛。


又西天取经,历经十六年之大旅行,翻译出所带回的庞大经典、留下不灭功绩的玄奘三藏,早生于大师十一年;大师与三藏大约同时代活跃于帝都长安。





四、见相愿生

其来有自



大师曾经看到 「西方变相图」 ,大为震撼,便生欣慕净土深愿往生之情而赞叹地说: 「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


所谓 「西方变相图」 是描绘西方阿弥陀佛之净土庄严的图画,「变」即是转变,将极乐净土之相转变爲图画,以令人观赏,起人欣慕。 大师一见「西方变相图」便大爲感动,欣求净土之深切愿心,始终不二,始终一贯,可见大师宿善之厚,其来有自。





五、深归观经

亲证三昧



大师到了二十岁受具足戒后,与妙开律师共看《观经》,悲喜交叹地说: 「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观无量寿经》在隋唐之初是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一,不只为净土教家所尊重,也普遍受到佛教界全体的敏锐注目,演讲、读诵此经的可说是所在多有。


就「时」与「机」的痛烈反省,亦即自觉末法之时,则宣说救度罪恶生死凡夫之教法的这一部《观经》之广受重视与喜爱是极其当然的。


《新修往生传》如此记载: 「後遁迹终南悟真寺,未逾数载,观想忘疲,已成深妙;便於定中,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


终南山在帝都长安之南,而悟真寺则在终南山之蓝田县,系隋朝开皇年间净业法师所创建,后来有保恭、慧超、法成等法师相继住锡,他们都修持净土法门, 故悟真寺可谓信仰净土的实践道场。 而大师二十几岁便亲证三昧,古今高僧,少出其右。




六、访师求道

彻悟真髓



唐贞观年中,大师二十余岁,初闻道绰禅师在晋阳开阐净土宗风,乃不远千里,从而问津。对於大师的来访,道绰禅师心中很欢喜,知道眼前这位青年行者将是自己的后继者,因而为其彻说弥陀本愿与《观经》真义。


《观经》的真髓精神必须以《大经》解释始能显明,亦即十三观的观佛三昧是所舍的,唯有信佛本愿念佛名号的念佛三昧才是一切三昧中王。大师在道绰禅师的指导之下,一切疑问当下冰解而体悟《观经》的奥义。


如是亲蒙面授《观经》幽意,彻悟净土真髓,深归弥陀本愿,成为道绰禅师门下面授之杰出弟子。


道绰禅师继承昙鸾大师的宗风,唯信弥陀本愿之救度,唯念弥陀本愿之名号;一生中敷演《观经》两百遍,其化风之盛,名高一世,帝王敬仰,庶民齐归。





七、二河白道

告白信心



依据《新修往生传》记载,大师访道绰禅师时,正逢玄冬之首,寒风凛凛,旅途重重,风飘落叶,填满深坑;乃入中安坐,一心念佛,不觉已度数日,忽闻空中有声音说: 「可得前行,所在游履,无复挂碍。」 于是忘疲出坑,至道绰禅师之玄中寺。


之后大师注解《观经》, 以「二河白道喻」描绘自己入信的过程,曾记述无人空旷之荒野踽踽独行,令人感受到那时绝处逢生的体验。





八、径路修行

行持勤笃



有关大师参谒道绰禅师的经过,《续高僧传》简略地说: 「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禅师,唯行念佛,弥陀净业。」


大师所住之悟真寺与道宣律师所住之丰德寺同在终南山,故言「山僧」。唯行念佛,必生极乐,因爲仰仗的是弥陀大愿业力之故。故大师有名的〈劝化偈〉云:

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锺
假饶金玉满堂  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  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


「但念阿弥陀佛」即是「唯行念佛」,即是「径路」,「修余行业,迂僻难成。」 在此可知大师之念佛宗风,乃受教於道绰禅师,而道绰禅师则传承自昙鸾大师。




九、至诚念佛

行持勤笃



大师之遇道绰禅师,如鱼得水,亲蒙泻瓶之教;至贞观十九年道绰禅师八十四岁 (六四五) 往生之後,又回到悟真寺,时大师三十三岁。


被仰为亲证三昧之圣者善导大师,日常行持甚为勤笃,其具体情形,《净土往生传》这样记载: 「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必流汗,以此相状,表于至诚。

三十余年无别寝处,不暂睡眠;除洗浴外不曾脱衣。

护持戒品,纤毫不犯,未尝举目视女人。

尊敬一切人,乃至沙弥亦不受礼。

绝意名利,远诸戏笑。

所行之处,争申供养;饮食衣服,四事丰饶,皆不自入,并将回施;好食送大厨供养徒众,粗恶自食。

乳酪醍醐,皆不饮噉。

诸有嚫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幅。

见坏寺及坏塔,皆悉修营。

燃灯续明,每岁不绝。

三衣瓶钵,不使人持洗,始终无改。

每自独行,不共众去;恐谈世事,妨修行业。」


由此可知大师律己以严,待人以宽,而又慈悲心切,所到之处,皆蒙其恩。故《隆阐大法师碑序》赞仰大师之德风而言: 「慈树森疏,悲花照灼。」





十、一声佛号

一道光明



大师念佛之精至,达到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百声千声,光出亦然,所以后世或称终南大师 (因住终南山故) ,或称光明和尚 (因口出光明故 ) 。





十一、写经十万

变相三百



大师不愧是弥陀化身,其教化活动,可说不可思议,完全以超人的魄力在推进,据《续高僧传》及《瑞应删传》说: 「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幅;士女奉者,其数无量。」


亦即书写《阿弥陀经》分赠有缘四众,其数达十万卷,并以画相令人欣慕,所以士女奉者,「其数无量」。


现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收藏有一本大师真迹的《阿弥陀经》,此书是一八九九年大谷探险队在中国的吐鲁番所发掘。大师之真迹进而流布到西域地方,其教化之广,令人惊叹。


而《净土往生传》云: 「续至京师,激发四部弟子,无问贵贱,彼屠沽辈亦击悟焉。」


亦即大师进入京师长安,广度民衆,传授净土法门,激发四部弟子,无问贵贱,甚至屠沽之辈,亦深受感化,悔改念佛往生。





十二、龙门大佛

奉敕监造



有关居住「实际寺」的事迹有二种资料:


一、「隆阐大法师碑」,亦即「大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大法师碑铭」 (金石萃编卷八十六、唐四六) ,此碑铭内容,系叙述大师弟子怀恽法师的出家事缘,其碑文云: 「高宗总章元载,……时有亲证三昧大德善导闍黎,……雅缔师资。……」


碑文记述怀恽法师 (原为世爵子弟) 落发出家,系由大师爲其主持剃度仪式,时为唐高宗总章元年 (668) 。


二、「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的碑文,世界驰名的洛阳「龙门大佛」是高宗皇帝发心,皇后武氏出钱所建造的,而奉敕监造的即是 善导大师 。当时大师住锡「实际寺」,故此碑文如此记载: 「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奉敕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毕功。」


上元二年 (675) 大师六十三岁,碑文有「西京实际寺善导」之语,可知大师此时是常住在此寺布教的时期,因当时实际寺住持即是大师弟子怀恽法师。此亦可知大师博学多才,于佛教艺术造诣之深,至於上达天听,为皇帝所倚重。





十三、预知时至

掩室长逝



大师在帝都长安弘扬弥陀本愿念佛法门,非常契应群机,缁素男女之归依甚众,门前成市。往生前不久正于所住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然催促,令速成就;或问其故,大师回答: 「吾将往生,可住三两夕而已。」 时间一到,忽然示现微疾,掩室怡然长逝,身体柔软,容色如常,异香音乐,久而方歇。 春秋六十九,时在永隆二年 (681) 三月十四日。





十四、昙省律师

铭偈赞仰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昙省律师深仰大师高德,于大师法像铭偈赞言:


唐善导和尚真像

四明传律比丘昙省 赞

善导念佛  佛从口出

信者皆见  知非幻术
是心是佛  人人具足

欲如善导  妙在纯熟
心池水静  佛月垂影

业风起波  生佛殊迥



绍兴辛巳二月一日





十五、集古贤文    赞十二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