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张女士退休后一直生活得很健康,每天跳舞一个多小时,饮食不胡来,体检啥都做过。
“
便潜血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和肛门指检都正常
,”张女士说,因此得知肠道检测是阳性时,她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没想到2个月后,她却在肠镜下确诊了癌前病变。
据张女士回忆,自己5月份常卫清查出阳性后一直没在意,直到7月一个星期天凌晨出现腹痛症状,才引起
她的
重视,
隔天就到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做了无痛肠镜。
“就觉得这个年龄疼了,一定要去看一下,而且前面查了也说是阳性。”
肠镜下,医生在张女士升结肠近盲肠处发现了一枚约1.0x1.0x0.3cm息肉,直肠处发现2枚直约0.2-0.3cm的息肉。
病理结果显示,
小息肉为增生性息肉,大息肉为绒毛状管状腺瘤
,在临床上属于进展期腺瘤,3-5年变结肠癌的概率在60%以上。
由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目前张女士已痊愈出院。
事后她回忆,这个病可能和自己退休前的工作状态有关系。
“这么大的息肉肯定不是一天长起来的。”
张女士说,自己退休前在外企做了20多年销售,压力一直有点大,偶尔会有腹泻便秘的情况。
今年3月发表在《癌症研究》上的研究显示,
慢性压力引起的菌群失调会增加肠癌的发病率。
这是因为慢性压力会降低约氏乳杆菌及其有益代谢物PCA 的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PCA会激活 cGMP/PKG 信号,导致 β-catenin 降解并减少细胞增殖;作者认为, β-catenin表达增加是慢性压力增强癌症干细胞性和发病机制的主要机制。[1]
压力也会增加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所以你可能会出现腹泻或反复想小便的情况。[2]
“我想着谁天天能这么正常,也就没往心里去。”张女士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薄世宁提醒,“没有癌症家族史,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泡吧、不吃污染的食物、不着急不生气,不等于可以远离癌症。”因为“
年龄才是引起癌症最大的风险因素。年龄越大,细胞分裂次数也就越多,癌症发生风险也就越来越高
。”[3]
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的肠癌发病数据显示,我国肠癌人群发病率从30岁开始到80岁均处于上升中,
其中40岁开始发病率上升速度加快,50岁始加快更为显著。
[6]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
“
我姐她们都查出有息肉,有些人都做两三次肠镜了,
”张女士说,“其实我把生死看得很淡,突然病发去了我也能接受,就是疼我受不了,还天天住院什么的,筛查是为了高质量的活着。”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建议,40岁至74岁一般人群,最好定期做个肠道筛查。[5]
推荐的筛查手段包括便潜血、肛门指检和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也就是张女士做的常卫清。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病变出血量少可能会导致便潜血无法检测到,目前认为多位点取样更准确;另外病变生长位置也会导致肛门指检无法触诊到,如张女士的大息肉就位于升结肠位置,两枚小息肉虽然位于直肠,但也可能因为太小而被漏诊。
点击阅读原文,可优惠购买张女士同款肠道精筛防癌早筛检查
常卫清
,阳性用户肠镜后最高可报销1200元肠镜费用。
1.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res/article-abstract/84/5/645/734928/Stressing-Out-Cancer-Chronic-Stress-Induces?redirectedFrom=fulltext
2.https://badgut.org/information-centre/a-z-digestive-topics/stress-and-your-gut/
4.杜灵彬,李辉章,王悠清,等.2013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7,39(9):
701—706.DOI:
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7.09.012.
5.国家癌
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