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由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汇编而成,仅供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具体投资观点请以研究报告的完整内容为准,投研活动信息等请联系对口销售。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敬请阅知页末的特别提示和一般声明。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大消费:消费的方向—大消费组1月电话会议行业观点【深度】
报告作者:郑恺、李秀敏、杨勇胜、丁浙川、刘丽、陈东飞、孙炜
核心观点:
大消费品行业1月报告,最新观点:总体看好消费品行业一季度复苏,部分子板块估值安全边际显现。
1、食品饮料推荐高端白酒,建议关注食品连锁。2、零售建议关注重庆百货,王府井和天虹股份,海外电商推荐拼多多,美团,京东。3、社服建议重点关注中国中免,宋城演艺,首旅酒店和锦江酒店。4、医药认为医疗服务是今年最具有β机会的子版块,医美建议关注爱美客。5、家电认为白电最具有业绩确定性和性价比,小家电左侧布局。6、时尚行业首推华熙生物、建议重点关注新股贝泰妮。7、轻工看好消费复苏带动,看好周大生和飞亚达,家居板块和跨境电商左侧布局安全。
风险因素:疫情二次爆发风险,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军工:洪都航空(600316)—教练机龙头涅槃重生,机弹一体双核驱动【深度】
核心观点:
洪都航空是航空工业集团下属教练机生产基地。公司于1999年注册成立,2000年在A股挂牌上市,2010年公司启动非公开发行收购好的公司飞机业务及相关资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初、中、高级教练机产品独立研制及生产能力的系统供应商。2019年公司与洪都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上市公司将零部件制造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与洪都集团的导弹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进行置换。形成教练机+导弹防务业务双主业。在资产置换实施后,公司资产负担大幅减轻,经营效率逐步回到主机厂平均水平,公司目前收入规模在航空主机厂中相对较低,预计随着公司收入持续增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公司经营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依托洪都集团,形成“机弹一体”双核驱动。洪都集团创建于1951年,原名为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前身为国营洪都机械厂,是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和第一枚海防导弹的诞生地。航空工业洪都是全行业内唯一的“厂所合一”“机弹一体”“战训合一”的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集团下属两个研究所:650 所(飞机设计研究所)和660 所(导弹设计研究所)。650所先后研制了初教5、初教6、强5、歼12、K8、JL8、L15(教10)等12 个机种,40多个型号。660所则是中航工业旗下唯一的空面导弹研制基地。50多年来成功研制并定型装备部队6型海防导弹,2 型空地导弹,1型空舰导弹。累计批产交付2千余枚海防导弹,近千枚空地导弹。
中国教练机基地,产品谱系齐全,受益于新机型加速列装。公司教练机产品主要为CJ6初级教练机、K8基础教练机、L15高级教练机等型号,是国内目前唯一具备初、中、高级教练机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近年来随着新型战机的水平越来越高,传统的初级或中级教练机已无法完全满足飞行员的训练需要,发展更先进的高级教练机成为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教练机配置情况相较美国明显偏低,未来随着新型航空装备加速列装,对新型高级教练机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中航工业旗下唯一的空面导弹研制基地,市场空间广阔。洪都航空在 2019 年完成资产置换后,承接了洪都集团相关空面导弹总体生产能力,同时也成为唯一一家具有成批量导弹生产能力的上市公司。纵观全球军贸市场及美国军费使用情况,空面导弹需求稳定,且市场规模较大。目前洪都航空以空面导弹为基础,向反舰导弹、小型空地导弹等领域不断拓展。公司下游导弹市场空间辽阔,公司发展前景可期。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测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1.57亿和2.97亿元,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国防订单和收入确认波动的风险,新型装备的研发及批产进程不达预期的风险。
交运:京沪高铁(601816)—盈利触底回升,长期成长性凸显【深度】
核心观点:
坐拥国铁集团最优质高铁资产,重塑铁路估值体系。公司为高铁首家上市企业,收购京福安徽后公司目前运营五条线路,其中京沪高铁坐拥东部地区黄金客运通道,2019年盈利已超100亿元,为国铁集团最优质高铁资产。京福安徽下属线路形成区域交通支线网,将与京沪高铁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公司to C端具备长期成长空间,且轻资产运营模式逐渐获得市场认可,有望重塑铁路估值体系。
京沪本线需求亟待释放,四大措施缓解供需矛盾。公司仅京沪高铁担当列车,本线业务在单列毛利、运营效率上均优于跨线业务,且因运输时效和价格的优势而具备旺盛的需求,但基于高铁运行计划需承担较重的跨线任务,阻碍本线业务的进一步增长。我们认为列车编组增加、跨线列车分流、加开列车车次是未来可释放运能的三大举措,去年底开启的票价浮动改革也让我们对后续完全市场化有更大的期待。测算远期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可使本线收入分别增长23.5%/61.7%/96.2%。
跨线收入未来看京福安徽。京福安徽的商合杭高铁将为京沪高铁承担大量分流任务,未来定位于华东第二通道,成长空间可类比宁杭高铁。合福作为京台通道组成,有望由区域需求升级为全国需求;郑阜、合蚌构建支线路网也存较大改善预期。我们测算远期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跨线收入分别增长15.5%/47.8%/86.9%。
成本较为刚性,中远期利润增长空间较大。公司类固定成本折旧及委托运输管理费占比近一半,而变动成本多与列车开行车次有关,在提高客座率的情形下,变动较为有限。收入高弹性叠加成本刚性致使利润弹性较大,今年受疫情冲击业绩明显下滑,但Q3开始已出现明显改善,而远期盈利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对应京沪跨线情形相反)增幅分别达到31.3%/90.0%/142.3%。
疫情对公司冲击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高经营杠杆下公司业绩已开始逐季改善,运能增长、票价市场化改革下长期成长空间已经显现。预计2020-2022年EPS为0.06/0.18/0.26元/股,同比变化-74%/194%/40%。高铁客运维持高速增长,远期盈利较大成长性赋予其高于大秦铁路等同行的估值水平,对标海外如日本新干线成长阶段PE可给予30x-45x。我们给予2022年EPS估值PE30x,对应两年目标价7.8元,较当前低位40%以上空间,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高铁运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其他交通工具或线路替代、国铁清算不及时风险。
交运:华夏航空(002928)—支线航空领路人,新兴模式开拓者【深度】
核心观点:
华夏航空是中国支线航空的引领者。华夏航空成立于2006年,是目前中国唯一长期专注于支线的独立航司。公司于2006年率先进入支线航空市场,2013年以后快速拓展基地,完善航线网络;2018年开创新疆次级枢纽模式,加快网络结构转型。从商业模式来看,机构客户运力购买模式能保障业绩稳定性,且航线补贴可持续性较强;通程航班产品的推出有助于提升公司自主盈利能力,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深耕支线市场先发优势明显,精准定位深化干支结合。华夏航空由于先行切入支线市场,能够率先进行航网布局,抢占市场份额。同时,支线航空市场对航司运行能力要求较高,华夏航空长期专注于该领域,在航网规划、机组实力、维修能力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有助于开拓空白市场。另外,由于华夏航空保持相对独立性,可以不受航空联盟的限制同时与国内主流干线航司分别开展联运合作,运力扩张能力较强。
支线航空需求亟待爆发,国产民机助力运力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支撑三四线航空需求,预计未来支线机场客流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国产民机计划助力公司运力增长,未来几年ARJ21将陆续交付,我们预计未来3年(21-23年)运力增速达到20%以上。
新疆模式有望异地复制,航线网络将实现快速拓展。公司航网规划:1)继续加密现有地区航线布局,深度覆盖疆内航线网络。2)新疆模式的成功为开拓空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未来公司将继续开拓云南、华东、四川、青海等空白市场。3)国际市场面临机遇和挑战,预计未来公司将沿着内蒙和东北覆盖东北亚地区,沿新疆覆盖中亚地区,沿云南、华南覆盖南亚地区,逐步提升周边国家航线网络覆盖力度。
投资建议:华夏航空长期专注于支线市场,运营能力较优,先发优势明显。运力购买模式+航线补贴保障业绩稳定性;干支结合、通程航班将有效刺激业绩增长。中长期来看,支线航空市场成长可期,公司将逐步开拓支线航网,新疆次级枢纽模式有望异地复制;国产民机计划使得高成长可期,业绩弹性较强。我们预计 20-22 年实现净利润4.63/7.26/9.56亿元,对应当前PE为27.4/17.4/13.2X。维持目标价16元(对应2021年PE为22.2X),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超预期、油价大幅上涨、补贴政策变动等
宏观: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大幅下降——12月金融数据综述
报告作者:谢亚轩、罗云峰、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
核心观点:
我们拆解的数据显示,考虑非标后,实体部门12月末债务余额同比增速录得13.2%,低于前值13.5%,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过去两年实体部门加杠杆基本终结(即实体部门负债增速2018年底震荡上行至2020年底)。从部门结构上看,负债增速上行的只有政府(上升0.2个百分点),家庭和非金融企业负债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现有数据,我们倾向认为,实体部门负债增速未来会继续趋于下行,向名义GDP增速靠拢。
电新:日月股份(603218)—坚定落实扩产,核废料罐业务有望打破欧美垄断
核心观点:
公司的竞争力清晰体现于产品毛利率差异,在售价相对低于竞争对手的同时,毛利率显著高于竞争对手10个百分点左右,这种机械加工领域日积月累形成的成本优势很难复制。此外,公司在核废料罐业务已有布局并持续推进,有望打破欧美企业垄断。预计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13.5亿元,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目标价为46-48元。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低于预期,补贴款难以及时收回。
电新:电动车中游趋势不改,其余方向机会比较均衡—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周报2021年1月第3周
核心观点:
2021年是电动车中游的业绩周期:优质供给爆发指引行业中长期景气,中游三部曲(欧洲崛起、中国恢复、中游出业绩)刚进入第三阶段,2020年Q3个别公司业绩刚开始体现,2020Q4到2021年,是电动车中游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时期。欧洲和中国新能源车市场11月销量超预期,预计12月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叠加特斯拉国产Model Y大幅降价,相关核心供应链企业业务弹性将继续加大,新能源车板块未来上升空间依旧显著。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光伏与风电板块政策扰动与竞争加剧风险。
计算机:聚焦智能驾驶——计算机行业百度造车事件影响点评
核心观点:
1月11日,百度宣布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吉利将成为新公司战略合作伙伴。我们认为华为、百度相继布局汽车制造领域,科技巨头加速对汽车行业渗透,汽车板块投资风口正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迁移,智能化将代替电动化成为新风口,建议关注中科创达、四维图新。
风险因素:1、传统车企智能化推进不及预期;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策略:行业景气观察0113——液化气价格持续上行,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速放缓
核心观点:
TMT方面,存储器价格上涨;1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幅收窄;台股IC设计、储存器、被动元件等营收增速多维持高位。中游制造方面,电解锰、电解钴、碳酸锂价格涨幅较大;光伏行业价格指数上行;12月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幅收窄,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方面,生猪、猪肉价格上涨,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上涨。
风险提示:产业扶持度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
量化:织丝成锦,锦上添花——公募指数基金2020年度盘点【深度】
核心观点:
截至2020年末,全市场共有1109只指数基金,合计规模14760.8亿元,占公募非货币基金产品合计规模14%左右。被动股票指数基金数量、规模均占指数基金总量的2/3左右,被动股票指数仍是指数基金主要赛道。经历了2019年的迅速增长后,2020年指数基金数量、规模增长均有所放缓。从交易方式来看,ETF规模占总量的38%。股票指数基金规模主要集中在股票指数ETF,债券指数基金规模主要集中在债券指数场外基金。截至2020三季度末,规模在百亿以上的指数基金产品有26只,其中有16只股票ETF、2只股票ETF联接基金、2只股票分级基金、1只股票指数增强基金、4只债券指数基金、1只为商品ETF。从发行与转型来看,股票指数基金发行数量多,债券指数基金发行规模大,所有公募分级基金在2020年底前完成了规范整改。从投资者结构来看:被动股票指数基金中,机构主要持有ETF;债券指数基金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指数增强基金、QDII股票指数基金,以及商品与QDII另类基金主要由非机构投资者持有。截至2020Q3,共有95家基金公司发行了指数基金产品;指数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超500亿的基金公司有10家,占全市场指数基金规模58%;合计管理规模在百亿到500亿之间的基金公司有20家,占全市场指数基金规模34%。展望未来,龙头宽基产品或将稳居金榜,但预计每年也将有特色化产品凭借行情助推规模迅速攀升。指数基金的江湖不会平静,宽基产品较为同质,需要力保江湖地位;特色产品后浪推前浪,需要不断前瞻布局市场热点;都离不开基金公司持续的宣传推广与研发投入。总览指数基金产品布局,行业正在不断耕耘各宽基、主题赛道,便如一只巨手织丝成锦,而高光下的爆款产品正如锦上添花。
风险提示:本报告全部基于对客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