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我在图书市集摆摊卖书

做書  · 公众号  ·  · 2024-05-05 13:01

正文


做書按:作为游客与读者,穿梭于图书市集的众多摊位之间,看着琳琅满目让人挑花眼的种种新书,信手打开一个又一个或新奇或治愈的纸上世界,不论你喜欢社科、钟爱艺术抑或偏好文学,总找到受用无尽的一方天地,在那里忘却时空的流逝与纷扰。那从摊位的另一个侧观察,市集上的人与书,又是什么样子的?本文作者苦芜老师要分享的,是他作为出版社编辑与图书市集摊主,见证人与书的相遇、爱书人与做书人相识相知的故事。临近2024北京做書图书市集,像任何一位将图书市集视为打工间隙温柔良药的爱书人一般,苦芜老师也为之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憧憬着更多人与书之间故事的发生。五月中旬的北京难免闷热,延续着任何一个季节都会有的干燥气候,但愿书页与市集,暂时为人提供一个安心的小憩之所。让我们期待,那时的再次相遇。


点击购票

👇




01  

我终于从游客变成了编辑


北京是一座每年都会举办多场图书市集的城市,今年初春的图书市集,感受颇多,本想立即提笔记录下来,没想到已经过去很久了!(一定是因为工作安排太忙了,跟我的拖延症没什么关系!)今天坐在书桌前仔细回想了一下,我职业生涯的缘起正是图书市集,而那已经过去五年了。


2019年,由于始终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工作,鄙人理所应当地毕业即失业了。当同学们都摇身一变成为职场人时,我才刚跌跌撞撞地来到北京,打算在这里寻找一份机会。也正是那一年的初冬,我以游客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图书市集。


印象中,当时的市集上只有五十家不到出版方来到了现场,不过这对那时的我来说也足够多了,毕竟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多活的编辑(呃)……而放到今天,我依然认为图书市集是真正的书业盛典。


因为是中文系毕业生,现场有很多我读后很喜欢的书,也有很多我感兴趣但还没来得及读的书,于是情不自禁地和编辑老师们交流了起来,尽管大多数情况双方都有点拘谨(当时mbti还不流行,大家也没太明确意识到书业其实是个巨大的i人聚集地,笑……),但聊得十分开心。


从市集上离开的时候,天色将晚,走在CBD的街道上,心里淡淡地想着,我好像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职业方向。就这样,市集结束的一个月后,我也走进了出版业,成为了一名编辑,一做就是五年。


而今年初春,我终于从游客,成了市集展台后方的编辑,并且以不同的身份,收获了很多全新的体验。(我在讲什么,明明去年也参加了啊喂)




02  

市集上的一些性别观察


虽然鄙人也非常i,但还是会非常期待每年的几次图书市集,因为终于可以走出狭小的编辑部,同诸多读者朋友们面对面交流。经过几年的观察(其实都不太用观察),市集游客以女性居多,今年也不例外。放眼望去,女性大概在七成左右。个人总结,一方面是女性的确是目前文学类阅读市场的主力军,另一方面是出版业其实也是一个女性从业者极多的行业,很多图书产品也比较女性友好。近年来的诸多女性主义图书,给很多女生朋友们带去了共鸣、知识与力量。



不过,由于我们社的历史类图书比重相当高,所以本摊位前的男性比例同其他出版社或图书公司相比,简直高得离谱,进而形成了一个奇观……同事开玩笑说,我们社就像男性磁石,感觉整个兰境会场的男性都聚集在咱们摊位了……


但是,但是!!!相当多男性只是指着书,对着我坚定地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随后就走开了。鄙人和同事今年新做的《埃及7000年》几乎都是女性读者朋友们买走的……说实话还是让我感到惊讶的,我原以为的销售男女比是六四开,没想到是二八开……


不过,这也让我有所反思,自己是不是也隐藏着些许的性别刻板印象呢?凭什么购买和阅读历史书的会以男性居多呢?毕竟现实中的统计数据和脑中自行构建的想法可是截然不同呢。有些观念是需要以开放的心态,一点一点逐步形成调整的。



03  

为了与书相遇,

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图书市集当然免不了交流。


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读者,同我热切地交流了十来分钟。向她介绍完我们的历史系列之后,她表示很惊奇,双手捧起图书喃喃地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图书存在。我说,啊……我们的图书质量还是非常高的,并非粗制滥造的圈钱之作。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急忙否认,说并不是那个意思,而是在老家小城的书店里没有这样的书,自己也因为从不了解,所以不会主动在电商上搜索,这才发出那样的感慨的。


她这么一说,让我也感到一丝讶异,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很多事物都是这样,在第一次见到它之前,是很难在脑海中凭空构想出来的。我问她是哪里来的,她说她是从新疆专程赶来北京,只为了参加这次书市的。我一瞬间感动得有些失语,原来真的会有人为了书而跨越大半个中国,只为和更多的图书相见。



她略显纠结地把书翻了又翻,先看了看目录,又看了看正文。我简单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严肃类历史读物大多旁征博引,史料充足,阅读门槛难免有些高,文字密密麻麻不说,书的厚度也肉眼可见地大于诸多文学作品。不过,我们在文学之外也需要一些对历史和社会的看法,一方面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我们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她对我的观点表示认同,但还是有些畏缩,担心自己读不完,因为此前也总是如此。我说,不如就从你手上的这本开始吧。她似乎受到了鼓舞,终于下定决心,要把它买下来。


我本以为,能以那一本作为她的开始,对她来说就足够了,可没想到的是,她仍在继续翻看其他作品。其实从她鼓鼓囊囊的包就能看得出来,这一趟她可没少买。历史类图书本来就十分厚重,我就告诉她,如果不方便携带的话,回新疆后在网上买也可以,或者我也可以等她回去了再寄过去。她说,不,线下买的感觉是不同的,如果我把这本书背回新疆,我永远都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那句“不如就从你手上的这本开始”这句话。我再次被触动,确实,书籍有时也像钥匙一样,会开启我们过往的某些记忆。


不免让人感慨,这大概就是走出书房的意义吧。唯有来到线下,同真实的人面对面,才能产生新的联结,避免精神的虚浮之感。最后,她买走了三本书,其中有一本叫作《天堂之奶:一部鸦片全球史》。



04  

其他有意思的读者朋友们


在市集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感觉像集中体验了一把做書店员日记。


一位女生径直来到摊位前,不说话,只拿书。我主动向她介绍起浙江人民社的“经纬度”系列和“好望角”系列,她只是丢出一句“这两个系列里的书我几乎买齐了”,头都没抬一下。天哪,忠实的粉丝读者就在眼前。都不用介绍,就把该系列今年新出的好几本全都买下,并且装袋后扭头就走,贡献了几大百的流水。(鞠躬



还有一位女生,行色匆匆,满头大汗地直奔我们摊位,上来就说:“我要一本《埃及7000年》和一本《欧洲帝国》!”好巧不巧,两本都是我做的,要是喜欢这两本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谁料对方继续说道:“快快快,我是从公司溜出来的,买完我还得赶紧回去上班!”于是拿书、装袋、扫码付款,走人,一气呵成。等等,今天不是周六吗?待我反应过来时,其背影早已消失在人流中。在CBD工作的读者朋友,真是辛苦了,要保重身体啊。


一对可爱的男孩子在书摊前驻足(原谅我用了“一对”这个词,反正我先嗑为敬),一番讨论之后,分别买走了一部《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和一部《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表示读完之后再换着看。嗯,两个视角,两种观点,不失偏颇。



去年年末,我们的一位同事做了一本书,主要内容是一位专注婚姻家庭案件的女律师给现代女性关于爱情和婚姻中财务问题的忠告,书名叫作《守护财产守护爱》。对于当代女性来说,守护爱情关系中的财产安全很重要,不少女生也的确买走了。不过有一位男生读者朋友,竟然拿着样书在一旁默默读了半个多钟头……我在心里暗自尖叫:哥们儿你是要闹哪样,都快读完了啊喂!(最后他没买,走了= =


另外,因为我只去了周六那天,所以错过了一位读者朋友……多的不说了,直接看图吧。(请忽略我们的群名



我想说,谢谢你的喜欢!感谢作者,也感谢好书本身,编辑只是搭起了一座桥梁~



05  

同行小伙伴们的面基大会


说实话,虽然已经身在出版业中五年,但貌似除了BBF、BIBF,也只有图书市集能见到这么多编辑了(同事不算)。这些场合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早已是网友的编辑友友们面基和互相赠书的场景。


当然,除了故交,也可以产生新的联结。这次市集,正巧碰见万川在我们的隔壁摊位。新书《尼罗河开始流淌》的作者来到了现场进行签售,我很想去交流下,奈何抽不开身……不过没想到的是,鄙人记录本次市集的自媒体内容,竟然被作者和营销编辑刷到了,甚至取得了联系。什么缘分啊这是!


回家了之后罗列了一下本次市集的收获:


收到了上海文艺社的朋友《寂静的剧场》和《夜樱与四季》;收到了启真馆孔编辑送的《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认真听读书博主朋友的私聊推荐,从明室的小伙伴那里买到了两本《试探黑夜》,成了第一批读者,哼哼;野望的朋友特地来展位前送了一本《红唇》和一个帆布袋,我则回赠了一本《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呃,以防领导看到,必须澄清一下,这是我掏腰包买的;还收到了前辈转赠的一大套新行思的书(杨全强老师您真的很有品位,去年买的《森林如何思考》我还没有读完,但是我会继续努力的)。



自掏腰包买书以及互相赠书的时候,一位同行朋友默默吐槽:少了编辑的经济内循环,出版业营收要少一半……


P.S. 偶尔有些时刻,我们的摊位前门可罗雀,而正对面的野望人头攒动。


我:……好羡慕啊。同事:……是啊。


然后是一阵凉风吹过。




06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再会


那天忙到最后,收拾完摊位,到家已经十一点了,躺在床上才发觉已经累得像只泄了气的皮球。一天的时间里,有相当多的收获,也有些依依不舍,虽然很困,但还是酝酿了很久才休息。读书,做书,卖书,总归是很幸福的。本来想说点煽情的话(那种事情不要啊),可是动笔时间拖了太久……以至于我们很快就又要见面了!


初春那场市集结束后的第二天,大家懒懒散散地回到编辑部的岗位上,带着仍未消除的疲惫,也带着对市集的不舍与回味。手机上时不时弹出读者朋友们发来的私信,有的表达谢意,也有的表达着对图书的喜爱。还收到了那位来自新疆的女性读者的消息,读来眼眶都湿润了。如果市集是引起书与人的相遇,那么书籍本身则是人与人的相遇——它既可以穿越时间,让数百甚至上千年的作者与现金的我们对话,也可以跨越空间,连结相隔千里的人们,让我们为同一段描写,或是同一件事而流泪。



还沉浸在对上次书市的回味时,又收到了来自做書的一条推送——2024做書图书市集·北京展方报名。欸,看来伤感得有点太早了?这次做書图书市集,做書选择了更大的场地、更大的展台,组织了更多有趣的活动。为期5天的时长能让更多的读者朋友能够参与其中,还邀请到了100位读书博主,将图书的讯息带给全国各地不能来到现场的读者朋友们。虽然整个过程想必也会有些辛苦,但是这么好的机会……我们怎么会,又怎么能轻易错过呢?


5月15日开始,2024做書图书市集·北京场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届时浙江人民出版社还会参加。这次,我们会带上更多的好书以及新书,并且每天都会有编辑参加。希望在这个舒适宜人的孟夏时节,我们可以将初春时未完的故事继续编织下去,也欢迎大家来找我玩!






2024 做書图书市集·北京
ZUOSHU BOOK FAIR·BEIJING

时间

5月15日(周三)14:00-18:00

编辑联谊 & 预展日


5月16日-19日(周四-周日)

11:00-18:00 公众开放


地址
北京工人体育场·北大厅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