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
罗庸
讲隋唐五代文学、
雷海宗
讲古代外交,
陈寅恪
讲唐代政治制度,
朱自清
讲唐诗宋词,到
冯友兰
讲汉代儒学、清代思想……
文化+国史+诗词+古文+文学+哲学+国学,7门课。
横跨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三大领域。
知识含量如高山深海,难以用数字来衡量。
只
需135元就能拥有!
1933年,安妮和她的家人从德国迁往荷兰,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委任为某公司的总经理。
奥托·弗兰克凭借商业上的直觉,识破了集中营背后的险恶企图,拒绝前往。
于是,他带着妻子和女儿躲进了一栋偏远的楼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隐蔽生活。
尽管环境压抑,安妮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度过了两年的时光。
1942年6月,安妮13岁的生日,尽管条件艰苦,她的父母还是尽力为她准备了生日庆祝,并赠送了一本新的日记本。
从此,安妮开始记录日常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心情愉悦或闲暇时,她会翻译外文书籍,以此增加词汇量。
像其他同龄女孩一样,她也厌烦数学,但仍然坚持不懈地练习题目。
在此期间,她听到了许多关于同胞在集中营中遭受虐待的故事,但她选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一切。
纳粹将男女分开带走,奥托·弗兰克被单独隔离,他的妻子和女儿则被迫留在一起。
安妮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第二天,所有15岁以下的孩子都被送入了毒气室。
一个小女孩和她的母亲被一同运送到这里,孩子还很小,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一边安慰她,一边紧张地环顾四周,不自觉地抱得更紧。
德军命令成年人和儿童必须分开管理,实际上是将他们分别带往不同的地方处死。
小女孩懵懂无知,不明白即将发生的事,而母亲却心如刀绞,疯狂地护着孩子不愿放手。
小女孩被带到一个大土坑前,德军忽然改变了语气,变得温和起来,连骗带哄地让她和其他孩子走到坑边。
在小女孩的世界里,没有“活埋”这个残酷的词语,她只是担心妈妈回来后找不到自己。
于是,她费力地踮起脚尖,胖乎乎的小手抓住德军的皮靴,眼里充满了天真和恳求。
“叔叔,你能把我埋得浅一点吗?我怕妈妈找不到我。”小女孩轻声说道,声音里满是纯真和恳求。
残忍的德军面对这纯真的请求,也不得不停下手中的铁锹。
那一刻,他眼中闪过一丝人性的光芒,但很快又被无情的命令所压制。
这样的悲剧在集中营中几乎每天上演,有些孩子幸运地逃脱了,而有些孩子则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安妮虽然侥幸逃过了毒气和活埋,但母亲弗兰克夫人却未能经受住集中营的折磨,最终在奥斯维辛病逝。
安妮悲痛欲绝,心想即使自己死在这里也不足为惧,就像是永远陪伴着母亲。
然而,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她,安妮和姐姐随后被转送至波肯奥集中营,接着又被送往波根贝尔森集中营。
1945年3月初,安妮和她的姐姐相继因伤寒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被人搜捕时,安妮机敏地将日记藏在了一堆旧书报纸中,因为藏得及时,文稿得以幸存。
奥托抚摸着日记,泪水夺眶而出,仿佛看到了女儿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