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两位教师的遭遇,引发全国教育同行的关注。
一位是浙江某小学一位女教师,元宵节那天在教室里选择轻生。该教师今年49岁,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何以会走到这一步?
关于该老师轻生原因,主要传言是,事发当天,学校召开了班主任会议,宣布学校将在本学期实行末位淘汰制,成绩最差的两个班级老师年终评级评档将评定为不合格,奖金也要被扣除。
由于该老师班级总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于是她找到校长,对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提出质疑和反对,并当场辞去班主任职务,但被校长严词回绝,导致该老师情绪崩溃。
更有人言之凿凿,事发当天下午,该老师用一根红绳子在学校教室的电风扇上上吊轻生,被学校保安在校园里巡逻发现,但已失去生命体征,无力回天。
随后官方发布权威通告:该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教师去世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随后,又有官方人士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网传学校对该教师实行末尾淘汰制不属实,该教师为小学六年级班主任,今年49岁。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经核查,该教师系在教室突发意外死亡。
就传言和通告来看,通告发声不够果断,给人留下更多遐想空间。主管的教育局工作人员称“该教师去世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但官方人士却说“对该教师实行末位淘汰不属实”,既然还在调查之中,何以就说末位淘汰不属实?
况且网传校长说本学期要实行末位淘汰,也没说要对该教师末位淘汰啊,何来属实不属实之说?“该教师系在教室意外死亡。”到底发生了什么意外?为何不说明?不澄清?用红绳子系在电风扇中是不是也叫意外?
相比而言,传言似乎更合逻辑。浙江很早就实行县管校聘,但校聘怎么聘?当然要有考核依据,末位淘汰算是一种常见操作。
那么在开学班主任工作会上,校长强调本学期班级实行末位淘汰符合会议定位。班主任质疑这个制度也不无道理。因为末位淘汰应该坚持学科视角,不应该以班主任优劣来评定。
从学科来说,该老师杠杠的。学生和家长对该老师教学评价很不错。有家长说她:“为人正直,清廉……工作勤勤恳恳,孩子们语文成绩一直很好。”
更多人说该老师语文学科在全部班级中数一数二。由此看来,该老师很委屈,所以她要求辞去班主任的位置,不想因班主任工作给自己的学科抹黑。
校长觉得自己的权威被现场挑战,应该也有自己的理由。因为校长说的是本学期实行,现在只是开学阶段,这项政策是预警,是指向将来的,对事不对人。但该老师班级总成绩不太好,有不祥的预感,于是提出要先辞去班主任工作,这就引发了和校长的矛盾。
后面说红绳子、电风扇吊扇,警方和120及时赶到,这些细节一般不太好杜撰。
总之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凋零了,在开学之初。其实,该老师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连死都不怕,又何必在乎末位淘汰?况且末位淘汰也不是世界末日,还有别的学校聘用,又何至于直接走上不归路?
另外那个女教师简直太燃了,我做不到,但我非常欣赏她。
只因遇见一个无理取闹的家长,这位年轻老师就愤然辞职。
开学前夕,作为班主任,老师在群内发布了开学通知。一位家长随即在群里问:“语文书怎么还没发?”
老师建议家长“学会”通过私信沟通。没想到这个“学会”触怒了家长,家长猛烈回怼:“你们学校有规定不能在群里发吗?”接着扬言去教育部门投诉班主任。
老师简直太难了,又要做人,又要做戏。掌柜的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家长又不太信任老师,对老师缺乏必要的尊重。在一些家长的眼里,臭老九只是一个服务者,他们忘记了老师是灵魂工程师,是他们孩子的引路人和教育者。
一开始,这个家长连称呼也没有,直接责问“语文书怎么没有发?”后又用“你们学校”直接把老师与家长割裂开,公开指责教师是在刁难家长。
班主任还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某某家长,我看你现在在气头上。如果我们34个人每人都私信,很快就看不到通知了,我真是为大家考虑。也不是教育你,你别多想,可能“学会”两字用得不妥,我向你道歉。你也不必用校方吓唬我,我随时可以离职……工作对我来说就是无私奉献,热爱罢了,我是搞教育的,不是来和你吵架的。我绝不做跪着的老师,你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