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白菜凭啥不再只卖“白菜价” | 评论员观察 ·  2 天前  
求是网  ·  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  2 天前  
广电时评  ·  再登顶!《哪吒2》22日起在港澳地区上映 ·  3 天前  
主编温静  ·  主编温静丨今天发生了什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美俄沙特会谈:乌克兰和欧洲没“上桌”意味着什么 | 京酿馆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9 13:45

正文

对特朗普而言,营造自己“是乌克兰和平唯一缔造者”人设,从而兑现选举承诺,是其心目中乌克兰问题的“胜利标准”

▲2月18日,美俄官员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谈现场。图/新华社

| 陶短房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2月18日,美俄两国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的会谈已结束。


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谈中决定,成立消除刺激两国关系因素咨询机制。此外,还决定成立解决乌克兰冲突谈判小组。鲁比奥和拉夫罗夫决定,未来在关系两国共同地缘政治利益方面的问题以及经济和投资领域进行合作。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表示,会谈举行得不错。他还表示,两国代表团就所有问题进行了非常严肃的交流,双方就尊重对方利益方面达成了一致。就乌克兰问题,两国代表们即将进入单独的小组谈判,但具体谁在其中还不确定,这将由总统决定。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可能于本月底前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


分“饼”者与“饼”


在乌克兰冲突爆发三周年前夕,不欢而散的慕尼黑和平会议结束后不久,这次会谈得以召开。出席会议的“正主”包括三名美国人和两名俄罗斯人。


如现任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他曾带头投票反对2024年度美国对乌克兰60亿美元军援计划。但也在就任后表态“乌克兰主权必须得到保证”。


其次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相较于鲁比奥,他和特朗普的关系更密切,对俄态度也更柔和,曾多次表示,“应永久结束而非暂时结束战争”。再就是美国总统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他是特朗普“铁杆忠臣”兼长期高尔夫球友。


俄罗斯则派出了“外交官成色”十足的阵容: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同时还有未正式“上桌”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负责人德米特里耶夫。他的“准出席”也表明,俄罗斯希望借此次会议打破美对俄经济制裁。


耐人寻味的是,这次会议乌克兰却未参加。对此,有欧洲媒体将其与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联系起来——那次名为“调停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问题”的会议上,英法德三国就把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拒之门外。


而欧洲国家同样被排除在外。会前,乌沙科夫暗示“谈判只有俄美才有资格”。或许意识到此言欠妥,会后,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表示“如有必要会与泽连斯基会谈”。


美国的表态则有些混乱:15日和16日,鲁比奥试图安抚乌克兰和欧盟。他对乌克兰外长保证,“无意阻止乌克兰参加谈判”,并在公开场合强调“乌克兰和欧盟不能被排除在谈判与乌克兰和平进程之外”。但另两位美方代表释放过与俄方基调相近的言论。


尽管未直接出席,但普京和特朗普才是真正的会议主角。据悉,他们在会前会后密集通话。显然,他们试图释放的信号是:在乌克兰和平问题这个“分饼仪式”上,美俄是“分饼者”,乌克兰只是“饼”,而欧盟连上桌的必要性都没有。


各方的要价与动作


重回白宫的特朗普想在外交上打开突破口,但迄今成果寥寥。因此,他急欲在乌克兰问题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近期密集的外交信号,美方的底线展露无遗:迫使乌交出一半战略性矿藏,以抵扣此前美方援助,同时尽量冻结新援助;逼迫北约欧洲成员国提升防务开支占比,以减少美国在欧军事保护义务,但同时要求欧洲继续承认美国盟主地位;在此前提下,避免答应俄方过多“非分”要求,杜绝俄方宣称自己“战胜了北约”。


欧洲则对美俄将其排斥在外感到不满。德国总理朔尔茨就借斥责“谈判排斥乌克兰参加”为由,宣泄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联合瑞典号召欧洲各国召开“巴黎危机峰会”,力图营造“欧洲仍然在谈判桌上”的形象。


但面对危机和压力,欧洲一如既往地显得“散装”:英国首相斯塔默提出欧洲各国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倡议,结果法国、瑞典赞成,德国、波兰、西班牙、意大利反对。


欧洲也讨论了美方抽身后的“填补缺口”方案,包括由3名欧盟外交官透露的“至少60亿欧元军援计划”。但鉴于欧洲一贯分歧丛生的现实,此番恐将重演“宋人议论未定,金人已渡河”的一幕。


俄方的策略是:会谈前竭力贬低乌克兰和欧洲,并阻挠其与会;会谈后重申“不放弃一寸 (占领的乌克兰) 土地”,并提出“一揽子解决整个欧洲和平问题” (变相恢复苏联在欧势力范围) 等要价。如果这些要求都获得满足,俄就完全有理由宣称自己“赢得了战争”。


但俄方也做好了“低标准方案”,即保住既得收获,并打破西方制裁。不过,此番通过与美密集高层会晤,俄事实上已打破了西方的对俄孤立同盟。


乌克兰方面无疑筹码最少,但也并不想坐以待毙。种种迹象表明,乌克兰方面缺席利雅得会谈并非仅因为美俄排斥,自己也有意避免在不利情况下被动出席。


会谈前,乌方代表团紧急访问了利雅得,泽连斯基则推迟了原定19日对沙特的访问。此举显然有意避开美俄会谈,借以赢得国际社会同情,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密集同欧洲、中东等接触。


乌克兰也拒绝了特朗普“要矿”的要求:特朗普仅想用乌克兰矿藏抵扣已交割的美国军援,既不承诺确保乌克兰安全,又不承诺继续追加军援,这固然是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典型做派,却是乌克兰所不能接受的。即便最初提出矿藏交易的是泽连斯基,但其要求的回报被美方回避。


和平前景依旧叵测


除了同意恢复使馆人员配备并成立乌克兰和平谈判小组外,利雅得会谈并未拿出实质性成果。而经过慕尼黑、利雅得的博弈,莫斯科“有所得”,乌克兰“无可失”,其行为和立场都没有太多悬念和灵活性。


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策和立场的明显变化则最为令人瞩目,“特朗普的不确定性”让乌克兰和平前景更增变数。


对特朗普而言,营造“特朗普是乌克兰和平唯一缔造者”人设,从而兑现选举承诺,是其心目中乌克兰问题的“胜利标准”。只要达到这一标准,在美方减少投入的前提下,别处得失无非是他人之得失,何足挂齿——当然,前提是美方,尤其自己的基本盘没有激烈反弹。


至于欧洲,法德两大支柱各自政局不稳,其余中小国家或隔靴搔痒,或有心无力,或事不关己,很难形成合力。


就此去看,乌克兰和平问题只能在尊重主权和国际准则前提下,由相关各方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外力“加戏”“抢戏”,终究于事无补。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军


推荐阅读:
93岁强奸犯暂予监外执行,15年刑期如何落地?| 新京报快评
哪吒以“中国风”登顶,中国动画电影标志性时刻 | 新京报专栏
“AI公务员”上岗,人机协同政务系统乃大势所趋 | 新京报快评
医院急救推车存放过期药品,是无心之举吗?| 新京报快评
“一级演员”不能带“国家”,扭转功利浮躁之风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