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工业大学因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中的壮举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所学校在终场前11秒投中三分绝杀,以87:83击败历届冠军清华大学队,获得了队史上首个全国总冠军!
这场比赛不仅是篮球竞技的角逐,更是实力与勇气的较量,也让这所大学因此被戏称为
“989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的辉煌并非一时之间的闪光,而是建立在长期的坚持与努力之上。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作为广东省内一所公办大学,其名声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对于广东省外的人来说,或许这所学校相对陌生。但提及“被制裁的高校名单”,相信大家耳熟能详。
2019年,广东工业大学被划入“实体制裁清单”,成为了唯一一所“双非”高校,也是广东省内唯一被制裁的高校。
广东工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州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58年,由广州高等工业学校升格而成的“广州工学院”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随后,广州工学院和湖北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合并组建成中南科技学院。而在1962年,中南科技学院与广东水利电力学院合并组建成了广东工学院。
然而,广东工学院并未止步于此。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该校积极投入到中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并于当时成功研发了广东省内首台中型电子计算机。这项成就标志着广东工业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初步探索,奠定了其在未来科研道路上的坚实基础。
历经多次合并、改名和迁址,广东工业大学始终坚持对“工”的执着。如今,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成为了广东省乃至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引领者之一。
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
“创新创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
一方面,学校不断引进高质量人才。目前,广东工业大学拥有
100
多位国家级人才,包括院士、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等,较2015年增长了183%。这些优秀人才不仅担任教学工作,还直接为本科生授课。
另一方面,学校专门为学生建立了
2万平方米
的“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基地。这个创客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有
100多个
学生创新团队入驻,近三年共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400多个
。
广东工业大学还与华为合作推出了“智能基座”协同育人项目,跨学院、跨专业招生,培养掌握国产自主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双方还共建了全国首个“鲲鹏&昇腾开发者创享社”;先后与华为、全志科技、粤芯半导体、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与腾讯、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分别合作开设了“广工腾班”和“广汽埃安班”,由校企双方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
广东工业大学已经65岁了,它诞生于新中国建设如火如荼之时,成长于国家振兴之时,快速发展于新时代。从研发广东首台中型计算机,到与广东部分地市政府、工业界联合共建12个“造血式”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服务了6000多家企业,再到疫情期间与企业合作研发用于提升口罩机产能的纳米纤维滤膜、电子听诊器、心电图机等,广东工业大学一直与广东同成长,与祖国共命运。
近年来,
广东工业大学更是以“新工科”为王牌,着力推动交叉学科、产教融合的发展,强化学生跨专业交叉融合,创办了一系列新型学院。
同时,该校还积极构建与企业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创新创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为核心理念,广东工业大学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在广东工业大学的辉煌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一所学校不断前行的脚步,看到了一群人为科技进步而不懈努力的身影。未来,广东工业大学必将继续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