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因动脉狭窄导致的首次缺血性卒中3~6个月后停用他汀类药物的卒中患者1年内有较高的卒中再发风险、死亡和住院风险。
研究人员应用覆盖99%人口的台湾健康保险计划的医疗数据对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2001~2012年出院后90天内被处方应用他汀的的45 15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期间包括出院后3~6个月,在此期间3175例(7%)患者减少他汀剂量治疗,8353例(18.5%)未进行任何他汀类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均接受高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与在1年随访期内持续应用他汀的患者比较。研究发现,停用他汀患者的卒中再发风险升高42%;对于减少剂量继续服用他汀的患者,并无额外的卒中再发和死亡风险;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因各种原因死亡的风险增加37%。研究主要作者、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助理教授Meng Lee认为,鉴于该研究是基于真实世界中庞大的患者人群而得出,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终身他汀治疗。
研究是回顾性研究,意味研究人员仅应用患者医疗史的数据,因此不能确定部分卒中患者因何原因停用他汀。然而,Lee指出,台湾健康局推荐卒中患者一旦LDL-C水平低于100 mg/dl或总胆固醇水平低于160 mg/dl就应停用他汀或减少他汀剂量,这可能是研究中部分患者停用他汀的原因。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台湾健康保险覆盖全部药费,因此药品负担能力不可能是停药因素。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以及LDL-C水平高于100 mg/dl的患者应强化他汀治疗,但对于根据个体风险、已达特定LDL-C水平的大多数患者也并不推荐停用他汀类药物。Lee认为,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的任何时期——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应强烈劝阻其停用他汀类药物。对卒中后数年内不能耐受高或中等强度他汀的卒中患者,低强度他汀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