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个真正无所事事的休息日,男人带娃去滑雪了,早上六点多就出门,估计要到晚上十点才能到家。这把我激动的,两个礼拜前就开始计划自己要怎么睡到自然醒然后烧一顿小龙虾给自己吃。
但真到了礼拜六,又想出门逛逛。正好有一个女性友人想换辆二手车,平时不得闲,现在去一次倒不错,既满足我出门逛逛的念头,又可以找人说说话喝喝酒。
于是一天就在看车,和销售瞎侃,晚上点几个小菜,喝一杯。
有段时间我上班在根本没地方停车的繁华地段,再加上家里的车换的比较大,对于我这种上车架苦手太不友善,于是已经几年没开车了。现在换到了停车位不紧张的公司,加上昨天这样的小雨之日,坐在友人的车里,从东逛到西,聊几句,骂几句,觉得挺自在,也产生了要不再去拍个牌买辆便宜车的念头。
不知道什么变态的自我贫困教育,在日常消费理念,我喜欢买外表破烂但耐用省心的东西。作为一个中年人,买车考虑的是不容易坏,随便哪里停都方便,堵在马路上,可以动的起来,且一样有空调吹,有音乐听,就够了。
陪朋友看BBA的时候,自己身上的牛仔裤和衬衫穿了五、六年,不过好在这里是上海,销售也习惯了穿背心花裤衩的客人。我很习惯于先考虑自己舒服不舒服,混迹于这个社会,不用考虑为任何人赚面子。
我一直不定义自己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曾经看过一本心理咨询的小说,有一种寻找自己真实欲望的疗法是你仔细想想死了以后,你希望你的墓碑上印刻着什么字眼。
我想一下,不太希望自己有墓碑。
我比较中意骨灰洒向河水,犹如叶落归根,百川归海,了无痕迹。
年轻的时候,我还好奇,或者担心自己以后是什么样子。比如我想,是不是女人到了中年,有了孩子,总得焦虑——人生已经过了一半,发现自己毫无建树,红颜又逝,男人方面已经不能再报什么希望。所以希望孩子聪明伶俐有所建树,母以子贵,于是不淡定起来。假装很努力的样子,陪着孩子东奔西走,学这个补习,学那个补习,希望雏凤清于老凤声。
衣服不能穿的太差,车子不能开的太差,老师的礼物不能送的太差,选的补习班不能太差。为了给孩子赚面子,有点着急有点焦虑,所以每到逢年过节,总得特别惦记孩子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但是我做不到这样子。我喜欢穿着背心,脚着板鞋,开着破车,嬉皮笑脸,高兴第一,不为谁赚任何面子。
亲子教育这玩意,我真的不太懂。我比较擅长男女关系,比如男人和女人吧,我仍然觉得最舒服的关系好像大树和小鸟,鸟择良木而栖。大树枝繁叶茂让小鸟有树杈做窝,小鸟放声歌唱让大树快乐。不管是20岁、30岁、或者50岁60岁,大树不能完全保证他的树干上不会爬上野猫或者毒蛇,所以小鸟永远不能忘记飞翔,唱歌好听固然重要,锻炼自己羽翼也是重中之重——而我,还算能飞吧。写字,看书,跑步,理财,赚的比花的多,与男人不卑不亢的交往,如果说我比二十几岁的区别,就我现在还有了一个孩子,和男人沟通交流起来更加轻松自由,在生物性上连你的精子质量都无所谓了,当然更可以合则聚,不合则散。
琢磨无血缘的合作界限和双赢让我更加着迷,我不希望因为血缘的关系让自己偷懒——为什么有了血缘关系,她就必须要爱我。她长大了,把精力放在选择她想合作的成年人那里,去考虑人生的过法,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世俗眼光里,我这样混着,实在没啥说头。我买不起好车,飞不起头等舱,也无法日日吃龙虾鲍鱼,当然也没有睡到吴彦祖刘德华,更不要说为后世留下什么不朽的知识或者功名。
但在我个人感觉里,这样足够了。我随时随地可以通过音乐和书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仍然可以通过交谈和开玩笑和彼此有善意的人放松几小时,这一路走来,我既没有太放纵自己,也没有太累着自己。我养得起我自己,也看得起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