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51上私立
择校路上,你并不孤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51上私立

数量翻倍!“头部校”退出!首增民办校!2024年“1+3”项目重大变化!

51上私立  · 公众号  · 社会 教育  · 2024-07-20 01:2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教委发布的最新“1+3”人才培养实验工作通知。文章详细阐述了“1+3”项目的含义、变化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今年的“1+3”项目学校数量翻倍,城六区的“头部”学校全部退出,首次有民办学校进入。文章还解读了这些变化的意义,包括学生不用准备中考、学校提前留住优质生源、初高中长链条贯通培养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1+3”项目介绍

北京市推出的“1+3”人才培养试验项目,给予初二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的学习。

关键观点2: 今年的重大变化

“1+3”项目培养实验学校数量翻倍;城六区“头部”学校全部退出;首次有民办学校进入;录取方式、报名条件和方式也有所变化。

关键观点3: 变化解读

变化意味着更多学生不用准备中考,学校将提前留住优质生源,初高中将有长链条贯通培养,未来更多的教育集团和学校将采用这种培养模式。

关键观点4: 影响与意义

对学生而言,可以不用把精力放在中考上,而是直接用四年时间准备高考;对学校而言,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和生源的全面提升;对整个教育环境而言,是完善北京中招改革的配套举措,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格局。


正文

置顶关注哟

和5万择校家长一起,随时关注择校信息,记得置顶关注哟! ~

点击上方 “51上私立“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 “设为星标 ★


今天(7月19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发布最新“1+3”项目培养实验工作通知。


什么是“1+3”人才培养实验呢?


“1+3”项目是北京2016年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试验项目,是给予当年初二学生的一次升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的学习。


简单来说,就是高中对初二学生的“提前招生”!被录取后,学生在高中学校(不是原来学校)进行1年的初三学习(主要是初三内容及高一内容,不再专注中考),再加上3年的高中学习。


要注意的是,与普通中考的学生相比,“1+3”的学生有两个不同:


1、初三就换学校,高中内容会提前学。

2、仍然要参加中考,只不过类似于走过场,不再看重成绩了。


和往年相比,今年北京的“1+3”项目迎来重大变化。


一是今年“1+3”培养实验学校的数量比去年扩充了将近一倍!


二是城六区所有“头部”学校都退出了“1+3”名单。


三是首次有民办学校进入“1+3”名单。



变化1

“1+3”项目学校翻倍


今年“1+3”项目培养实验学校共计82所,其中市级6所、区级76所,培养人数6014人。相比去年的40所,学校总数翻倍!


从区域上来看,去年仅有海淀、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昌平、通州开设“1+3”项目,而今年北京16区+燕山+经开,全部拥有“1+3”项目培养实验学校。


变化2

城区“头部”校全部退出


虽然数量翻倍,但今年“1+3”项目培养实验学校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而是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城六区各自的“头部”学校全部退出,比如,西城的一六一中学、朝阳的北京中学等。


今年,西城新增了北京市第七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朝阳区新增了北中的两所分校,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中学传媒分校)和今年首次招生的北京中学科技分校。此外,朝阳新增的学校还有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望京学校、北京市第二中学朝阳学校。


变化3

首次有民办学校进入


今年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变化,那就是首次有了民办校进入“1+3”项目培养实验学校。


今年,西城区新增的学校中,出现了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而这是一所民办学校。


此前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规范公参民学校的相关通知后,北京其他名字中有公办校名称或简称的民办学校,要么转公要么改名,目前仅有北师大亚太仍既保留名称同时又未转公。


这所学校是会转公,还是改名保留民办身份?这是非常多的家长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这两年一直甚嚣尘上。但直到今年招生简章出台,这所学校也仍然是民办身份。


这所学校比起其他的“公参民”学校,规范工作更具难度。


首先,这所学校属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而不像其他学校那样,由大学附中主办。而北师大属于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高校,牵扯关系比中学的“公参民”学校更复杂。


其次,该校前身为创建于1992年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职工子弟学校,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接管后,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西城区教委管理。这么“复杂”的关系,在“公参民”学校中属于“独一份”。


第三,这所学校的管理权限在西城区,学生的学籍也在西城区,但办学地址却在昌平区。这样“跨区经营”的学校,在北京也是“独一份”。不论是回归公立还是转为民办,都牵扯到归西城还是归昌平的问题。


2022年3月,西城区教委答复家长提问时曾表示,按照教育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和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及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办学情况,西城区教委正在组织研判工作,在市教委和区政府的指导下,稳妥推进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规范办学工作。


两年过去了,这次北师大亚太进入了“1+3”项目培养实验学校的名单,那是否意味着,它朝着“转公”又迈进了一步呢?我们拭目以待。



那今年1+3项目发生这么重大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来为大家解读一下:


解读1

更多学生不用准备中考


我们先来看一下,1+3到底有什么优势


1、免中考,直升高中

学生可以避开中考的竞争,直升优质高中。被“1+3”实验项目录取的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免试直升理想高中。


2、学生可享受更好教育资源

通常1+3项目是单独成立班级,作为1+3项目实验班,初三学习初高中衔接课程。市级试验校中的新建校教师也将由本部统一安排、招聘和培训。学生进入实验校学习,可以参与本部举行的各类科技、艺术和体育等社团活动,提高艺术修养。


3、学生初三可直接入校就读,充分发展

学生可以从初三中考复习中解放出来,学校通过四年整体一贯的课程设计,建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会到更多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今年的1+3,学校多了,录取人数多了,对学生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不用把精力放在中考上,而是直接用4年时间准备高考。


解读2

学校将提前留住优质生源


对学校而言,作为人才培养实验项目,“1+3”项目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成为部分高中校提前留住本校初中优质生源的方式之一,同时也为一批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生源保障。


可以预见,今年“1+3”项目新增校,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学校的家长和学生也将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和选择机会,北京也将新涌现出一批优质学校。


尤其是“头部”高中退出,“二线”高中将更有机会留住本校的优质生源,4年后在高考时,将会有更多可能性。


解读3

本校学生不高于七成


关于实验范围,2024“1+3”项目培养计划按照学校申报、区级推荐、市级评审等程序,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结构。其中市级实验学校培养计划面向城六区所有初中学校(其中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通州区张家湾中学的培养计划还面向通州区所有初中学校),区级实验学校培养计划面向本区所有初中学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