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驰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博士后
2024年底上映的动画电影《小倩》,在国风动画的浪潮中悄然登场,却带来了一段意外的动人故事。它并未止步于“人鬼情未了”的传统叙事,而是在“跨越生死”的主线上,加入了更为多元的角色动机和情感走向。观众在熟悉的幽冥氛围中,不仅体会到小倩与宁生之间看似浪漫却又波折不断的伙伴羁绊,也感受到影片对自由与宿命的深层探讨。
电影故事围绕聂小倩这一经典角色展开,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巧妙地加入了新的元素,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活力。聂小倩被迫害致死,却在死后依旧无法脱离命运的枷锁。她与书生宁生的情感纠葛不仅是两人命运交织的结果,更是心灵的碰撞与深刻的情感共鸣。
电影中,小倩与宁生的爱情超越了原著中的人鬼情,转向更为复杂的心灵共鸣。两人兼具“恋人”与“伙伴”两种关系。小倩与宁生的关系,从开始的情感依赖,到后来的互相扶持和成长,展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伙伴关系。两人不仅仅是在生死之间的爱情牵绊,更是在彼此的生命旅程中找到的精神支撑。
小倩追寻自由、宁生向往功名,这些目标看似迥异,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何为自我抉择?当小倩想要摆脱兰若寺的桎梏时,她与姥姥之间既亲近又疏离的“母女”之情呼之欲出;当宁生为了助小倩重回人间、甚至不惜舍弃自身时,他对科举理想的追求与对伙伴的责任感也在冲突中渐趋明朗。影片把他们各自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鬼殊途背后更深层的矛盾:对个体自我与外在世界关系的探索。
在影片中,姥姥和判官这两个角色成为表达这一主题的关键。姥姥对小倩的规训与保护交织在一起,使小倩在认清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承担逾越规则的后果。影片数次让姥姥点出“外面的世界,和兰若寺并无不同”,将社会规则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表露无遗。
判官这一角色的加入,在打破了原有的叙事节奏,使得故事更加复杂且充满张力的同时,也是对两人内心执念的放大。电影通过这一角色,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欲望、理想等复杂情感,让故事在最终的高潮部分达到了情感与思想的双重升华。
因此,影片中两位主角对“伙伴还是恋人”的抉择不再只是情爱纠葛,也映射出在时代洪流与个人理想交织之下,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成长考验。随着故事推进,观众逐渐意识到,《小倩》所探讨的不仅是跨越生死的羁绊,更是面对欲望、恐惧与抉择时的自我觉醒。
聂小倩与宁采臣的凄美爱情,早已因1987年的《倩女幽魂》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当片尾响起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曲《倩女幽魂》时,观众难免回想起当年王祖贤身披飘飘白衣的惊艳,也对“兰若寺”这个特殊场域产生莫名的怀旧与柔情。
新版《小倩》没有回避这种情怀杀,甚至以某些画面镜头向经典作品致敬,令老影迷得以在影院重温那段人鬼之恋的怅然与甜蜜。本片的可贵之处也在于此:通过多重反转与角色成长,将“伙伴情谊”、“自我觉醒”以及“跨越生死的羁绊”揉合进一个更具新意的故事框架,避免了对原著故事的简单重复。影片既吸收了经典“聊斋”题材的幽冥魅力,又体现了当代观众对角色塑造与剧情厚度的更高期待。
无论是小倩在死后依旧执着地想要拥有真挚情感,还是宁生在命运之中数次挣扎而坚守初心,都让观众在奇幻场景中感悟到一份真实的人性光辉;也在积极融入当代叙事的节奏与价值观之后,让影片没有沦为“旧瓶装新酒”的重复翻拍。
但与其将《小倩》视为一个成功的案例,不如将它视为一面镜子,映射着当下国产动画在探索传统IP改编时的困境:既想让观众重温经典,又希望在剧情和角色理念上有所创新;既追求大银幕的视效震撼,又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多方面的冲突,结果便是使《小倩》和一众力图搭上传统文化这趟列车的电影兼具灵光与短板。让人惋惜之余,也期待未来有更加精雕细琢的国漫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