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频道 李洋(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贴春联,挂福字,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看春晚,等钟声!!!
又是一个春节,鸡年到了,给大家拜个年。
小时候,一年之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过年,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尽情的吃,尽情的玩,是最不受拘束的日子。
这两三年,过年的项目多了集五福和抢红包,朋友圈里各种集五福、晒五福,以前用红纸包的红包,现在变成手机里的娱乐项目。
可是,年的味道,似乎再也没有记忆中那股浓郁。
每天的生活都可以像过年一样热闹,过年反倒少了很多那样纯粹的感觉。
现在的国人都爱过西方的节日,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大概是最受欢迎的西方节日了。
其实外国人更喜欢中国的节日,大抵多与风俗文化和饮食有关。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BBC很擅长拍摄纪录片,题材广泛,制作精良。2016年,BBC派了5个英国人来到中国,亲身体验并专门拍摄了一组关于中国旧历春节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英文名叫做《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他们得到的结论是:“中国的春节,让人吃惊,太棒了!”
10多亿人一起High的超级大趴踢!
纯正BBC式纪录片味道,中国的春节,在他们的眼中,是一个有10多亿人一起参加的大趴踢。
深度地过了一次春节,他们被折服了。
BBC这个关于中国春节的纪录片,豆瓣评分8.1。
看完如果无感,那肯定不是地球人。
他们眼中的我们的春节,竟是这样的让人神往。
一切,都应该先从春运说起。
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中国的春运!
从抢火车票开始,中国的春运,总是那样的让人荡气回肠。
BBC的记者们拍摄和采访了很多家人相聚、离人归家的场面,有的在火车站,有的在机场。
但是最壮观的迁徙场面,不在火车站,不在码头,更不在飞机场,而是“摩托车返乡大军”。
每年,都有数十万人从广东省骑摩托车返乡,很多人要骑行上千公里。
两位BBC大叔去体验了一把这最为强大的返乡方式。
他们发现了安设在那些返乡者必经之路上的志愿服务点,在那里有免费的热水、姜汤、热粥、摩托车维修。
在途中,他们体验了志愿服务点的服务,特地跑去和志愿者学习如何做猪肉粥。
他们特地为返乡的人做了一顿。
他们或许无法切实体会到这些返乡者骑行千里也要回家过年的心情,但是,他们令这一切被更多人看到了。
最浓厚的年的味道,来自于美食
春节,最能体现的就是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一切都在春节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美食,在春节会被最完整地呈现出来。
无论是街边小吃,还是餐桌上的大菜,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外国人来中国,最不会错过的,就是美食。
他们,在一个老北京家庭过了个年,老北京的铜火锅,在他们的眼中,是“天才的发明”。
不得不说,两位大叔,绝对是中国通,筷子用的太溜了。
吃辣条,老哥俩非常喜欢吃辣条。
只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得出的数据,竟称辣条为“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小吃”。
还给中国的辣条市场估了个值——每年500亿元。
吃辣条的你,想过这件事么?
他们去了号称亚洲最大的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
逛了农副产品批发区。
把小吃街逛了个够,吃货大叔乐此不疲。
文化的积淀,不仅仅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更来自于内心
文化里的东西,对于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任谁也无法说尽其中所有。
饮食是一种文化,玩也是。
有濒临绝代的绝活儿。将1600多摄氏度下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出千万朵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被称为打“树花”。
一碗只有一根的面。
被他们称为“中国老年人最喜爱的健身项目”的广场舞。
小年儿之前必须做完、比显帅更重要的理发
因为如果不按规矩来,就会
抽签算个卦,
电子解签更便捷。
烧香祈福
东北人崇尚的冬泳,在BBC主持人口中,
用3周多时间打造的冰雪之城。
北方人的年夜饭标配,饺子
东北,吉林,一年一度场面壮观、传承千年的查干湖冬捕
逛庙会
好像回到古代的祭天大典
舞龙
还有,最多时候有8亿人口收看、从每年刚刚入夏就在为下一年的春节做准备的春晚,
放烟花!!!
这就是我们的年。
期中的种种,无法三言两语说尽,却有着满满的难以割舍的情愫。
借助外媒的镜头,再来欣赏一下我们自己的年吧。(视频时间较长,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第一集 回家
第二集 团聚
第三集 欢庆
最后,再一次祝大家新春愉快!万事大吉!家庭美满!事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