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 适应性改变
(1)萎缩
发育正常的细胞、器官和组织由于实质细胞的提及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其体积缩小称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等。
(2)肥大
细胞、组织和器官提及的增大称肥大,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内分泌性肥大等。
(3)增生
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包括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等。
(4)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可分为上皮细胞的化生(如鳞状上皮化生)和间叶组织的化生(如骨化生)。
2. 损伤
(1)可逆性损伤
(2)不可逆性损伤 - 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类型。
3. 修复
(1)再生的概念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周围将康德细胞进行增生以实现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完全性再生、纤维性修复等。
(2)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
根据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
(3)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组成,并伴有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新生毛细血管由创伤底部向上生长垂直于创面;肉芽组织最后变成瘢痕组织。
肉芽组织的作用包括:抗感染及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和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4)创伤愈合
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和愈复过程,其中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肉芽组织曾参和瘢痕形成等过程的协同作用;皮肤创伤愈合可分为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
(5)骨折愈合可分为
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和骨痂改建或再塑几个阶段。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充血和淤血
(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
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动脉血输入量过多使局部韩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为主动过程;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
(2)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2. 血栓形成
(1)概念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互相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2)血栓形成的条件
(3)血栓的类型
(4)血栓的结局
血栓软化、溶解、吸收,血栓机化、再通,血栓钙化。
(5)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能对破裂的血管其堵塞破裂口的作用阻止大出血,如消化性溃疡底部血管的血栓,此时血栓对机体有利。但大多数情况下血栓对机体有害甚至致命: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3. 栓塞
(1)栓子的概念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沿血流运行阻塞相应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
(2)栓子的运行途径
(3)栓塞的类型及概念
(4)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 梗死
(1)概念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阻断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2)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三、炎症
1. 概述
(1)概念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2)原因
(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早期以变质和渗出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变质属于损伤过程,渗出和增生属于抗损伤过程。
(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5)炎症的结局
2. 急性炎症
(1)渗出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2)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3)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4)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 慢性炎症
(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和特点
慢性炎症最重要的特点是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是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2)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和病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