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鼠家族成员众多,跳鼠科(Dipodidae)下共有五趾跳鼠亚科、心颅跳鼠亚科、林跳鼠亚科、蹶鼠亚科等七亚科,世界范围内跳鼠有近五十种。它们生活在北美洲、欧亚大陆中部以及非洲北部的戈壁和草原之中,我国的西北部和中亚地区被认为是跳鼠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我国境内已发现的跳鼠至少有11种。
巨泡五趾跳鼠(Allactaga bullata):虽然我手短,但我腿长!图片:tacno.net
一只胖乎乎胖的俾[bǐ]路支心颅跳鼠(Salpingotulus michaelis)。图片:biolib.cz
跳鼠又名跳兔,在蒙古语中叫作“耶拉莽”,在哈萨克语中被称为“柯萨呀”,这些俗称无一例外都与它们善于跳跃的习性有关。
蒙古国发行的《野生动物系列》纪念币之长耳跳鼠。图片:favouritepages.narod.ru
早在公元前1200多年,我国的古籍《尔雅》中就有关于跳鼠的记载:“兔前鼠后,趋则给,走则癫,谓之蜃兔”;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跳鼠有了更详细的描写:“契丹北境有跳兔,前足才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前腿短后腿长,外形似兔,走起路来直蹦跶,就是古人对跳鼠直观的印象。
小埃及跳鼠(Jaculus jaculus)。图片来源见水印
啊哒!蹦高高~图片来源见水印
跳鼠具有一系列适于荒漠生活的形态特征,它们眼睛较大,适合夜间活动;它们的背部通常为土黄色,这能与荒漠环境融为一体,腹部多为灰白色,可以有效反射地面的热辐射,从而利于散热;跳鼠们的前肢短小,指爪尖长,适于挖掘洞穴和捕食,后肢强健有力,于是能长时间的远距离跳跃。这一切都让它们在戈壁荒野这片“死亡之海”中生活的游刃有余。
四趾跳鼠(Allactaga tetradactyla)。图片来源见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