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卢璐
来源:卢璐说(ID: lulu_blog)
周末我们和桃子一家一起去一个商业中心吃饭。
中厅里有一辆五彩缤纷的儿童火车,用比步行还慢的速度,转一小圈,3分钟,顶多一百米,一个孩子30块,不超过1米二的孩子,要有大人陪同。
孩子们自然想坐。我们有三个孩子,两个不到一米二,再加上一个大人,要120块。我们都觉得有点贵,想着先去吃饭,然后去儿童运动馆。我办了卡,一个孩子算下来还不到50块,可以玩一天。
桃子的女儿才刚刚三岁,听妈妈说不坐了,一下子跑过去抓住火车,就开始放声大哭。
这时候,桃子的老公木头跟过来问:“宝儿,为什么哭呀?”
桃子解释:“她想坐这个火车,有点贵,咱们吃完饭去运动馆。”
木头转头看了看价格,然后说:“坐,孩子想坐,为什么不坐?”
桃子又解释:“不是太贵,是太不值。也就几分钟”
木头说:“有什么值不值,又不是买不起,孩子开心,我就开心。”
说完他转身就去买票,还给我家两个妞也买了票。孩子们不明白大人的苦恼,开开心心的跳上了车,一片欢呼。三分钟,孩子们下了车,笑成一团。
木头说:“你们看,有什么比孩子们的开心更重要啊?孩子,尤其是女孩,一定要富养,才能有格局,不小家子气。”
桃子和木头都是属于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他们都是寒窗苦读,从农村考到958的重点系,毕业后留在上海。
木头是公务员,收入普通,但是稳定,工作压力小,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
桃子是大公司,收入不错,但是压力很大,常常出差,没时间没精力。
他们的家庭收入加起来总体水平还算不错,现在在上海也有了房子,木头单位的福利。单位福利不是白送的,只是比现在上海天价的商品房便宜。每月还房贷,养孩子,养车,双方老家都还要有点周济,日子过的巴巴的紧。
桃子一直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根本不需要计算器,自己算算,就自动放弃。
这一下子,120块就没了,更重要的是,花的太不值,这让桃子的脸有点发白。我要把火车的钱给她,她爱面子,坚决不要。
我们去吃饭,他们的女儿看到菜单上有个拿破仑蛋糕,喊要吃。这间餐厅我们常来,他们的拿破仑干巴巴的真心不好吃。
但是毫无意外,在木头的坚持下,我们给宝宝点了一份拿破仑蛋糕。蛋糕端上来,大小姐一口也不吃。
说了半天大家才明白,原来拍菜单照片的时候,蛋糕旁边摆了几个翻糖的Kitty小猫。宝宝是为了这些小猫才一定要这蛋糕。
为了弥补宝宝的错误,木头努力吃蛋糕,我看着他眉头紧缩,难以下咽的脸,给他下台阶:“木头,别吃了。剩下就算了。”
“锄禾日当午,农民的儿子,怎么能浪费粮食?”桃子面如冰山的插嘴,气氛一下降到了零点。
吃完,我们去运动馆,男人们陪着孩子们去玩。我和桃子一人买了杯咖啡,坐着聊天。
桃子给我讲她和木头的问题。
木头老家在山里,初中之后,村子才有了路,汽车才能通进来。木头小时候,穷得触目惊心。所以他的改变意愿特别强烈,这辈子,下辈子,我孩子,我孙子,都不能再受穷。
桃子也是农村来的,但是村子就在省道附近,而且桃子的爸爸会木工,农闲的时候常常帮人打家具。桃子的童年,不能和城市孩子比,可是和木头比,她算是资产阶级。
当年在大学的时候,他们一起打工,一起攒钱,一起省钱,看着卡里的钱的位数越来越多,心中说不出来的满足和幸福。
可是今天当他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纸迷金醉的大上海有了立锥之地,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们才发现,对生活,对未来,他们观念如此不同。
对自己,木头是一个死磕省钱的人。一件衣服能穿十年。有次他一条内裤破了,扔之前,还想着把松紧带剪下来。木头不吸烟,不喝酒,电话都在单位打,没有WIFI的地方,不开手机。木头唯一的爱好就看书,现在连书也不买了,只在网上找免费电子书。
但是木头这辈子克星是女儿。
从桃子怀孕开始,木头开始读各种育儿专著,木头确信:
他和桃子,是趁着社会阶级没有完全固化之前,有幸的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现在的社会,已经分层,阶级已经开始固化,那么唯一仅存的逆袭的方式就富养女儿。
把她养成富裕阶级,有富人的思维,修养和做派,把她脱胎换骨的养成一个富家女,这样她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富人阶层接受,而不会被排斥。
总之养孩子,一定不能让孩子沾染上穷人思维,有了穷人思维的孩子,路只能越走越窄,越来越穷。
我目瞪口呆得听,半天说:“总结这么精辟,你家木头订阅了多少公众号啊?有订我的吗?”
人类在成年之后,总是一边拼命的声讨并拒绝自己的原生状态,一边毫无意识地拼命的模仿。自己看自己,总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模糊,然别人看自己,总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清晰。
在现代焦虑无比的社会中,“富养”是一个完全被扭曲的概念。
开始怀孕生孩子的那会儿,我也是一个焦虑不安的母亲。我也如海绵一样吸取育儿理念。
“富养”,尤其是“富养”女儿,是众多理论中最讨父母欢心的理论,因为没有人不想把自己的女人养成一个亭亭玉立,仪态优雅的公主,养尊处优,富裕安逸。
然而“富养”只是一个相对的观念。人生最现实也是最悲哀的是,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阶级,但是我们无法凭空去假装身在一个阶级。装再真也是假的,真的骗不了不别人,只能自欺欺人的骗自己。
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这种外强中干的假装会引起别人的耻笑,对于孩子等同,因为孩子们什么都懂,都是小人精,他们缺少的只不过是表达能力。
我在法国学校教书的时候,有次上课,两个六岁的男生为了一个位置起了纠纷,抢不过的那个急了说:“我爸是你爸的领导,你把位置让给我。”事后领导老爸专门到校道歉,态度恭谦,给足了面子。可是事实和实力摆在那里,成年人心中不言而喻。
我想每个人都一定认识这种被父母勒紧裤腰带,但是富养长大,活在一个福尔马林的密封罐子里,没有接触过空气的人。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有很多小留学生,都是家里有钱有势,学习不好,考大学无望,出来镀金的主儿。可是其中有一个,父母离婚,工薪家庭,妈妈为了让他出国,买了房子搬回去和父母同住。
离婚对于他妈妈是一个踏不过去的坎儿,她一定鼓着气发誓:“就算我是一个女人,我也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只可惜从小被刻意富养大的女生,虽然知道自己家没有别人家的富有,但是没有缺过钱,没有危机意识。
指责她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只能顺应自己的意识生活,所以能够跳出自己意识,看清自己的人,这几千年,我们都管他们叫“圣人。”
她整天和那帮富家子弟混在一起,追着名牌包包,新潮手机,几年都没有申请上大学,然后不知道去了哪里。
这个世界上,人们总在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
譬如,靠脸吃饭的明星们,总是很介意报纸暴露自己孩子的脸;不是明星的普通人,总是在阻挡不住刷屏晒娃的照片。
又譬如,那些热情追捧“富养”的父母们,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改变了出身,但是惶恐不可终日的逆袭屌丝;那些真的富豪精英父母们每天想的却是,怎么严定家规,怎么勤工俭学,怎么控制孩子的物欲。
连川普的Ivanka都声明,小时候零用钱要自己想法赚。
养孩子,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穷养孩子,孩子会没有格局,没有远见,无法跳上龙门,变成精英。
富养孩子,孩子会样样都懂,样样不精,没有危机意识,变成“八旗子弟”,败家第一。
君不见那些裸贷,卖卵子,代孕的女生们,没看到谁要高利贷是为了付今天的午餐。
事实上,没有伤害就没有成长。上到王子,下到庶民,说起自己的原声家庭都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委屈犹如大浪淘沙。
养孩子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修行,与其在不停的想:
到底应该把孩子养成什么样?
到底应该怎么给孩子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
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继续顺利的挤进精英的金字塔尖?
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能把自己人生中,最有价值的那部分传承给孩子。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养孩子,最忌讳的是,枉费心机的给无辜无知的孩子们建造一个假象,然后再让社会狠狠践踏她,告诉她,从小到大,她都活在一个骗局里。
有什么比被自己的父母背叛,更让人感到痛彻心扉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