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
面对发债成本和难度的与日俱增,中国企业、特别是优质企业、今后可能更倾向通过性价比更高的银行贷款融资,从而导致信用债供给进一步大幅萎缩。
在“去杠杆”和“严监管”的高压下,中国信用债发行成本已超过同期银行借贷成本,令传统的银行贷款对企业的吸引力加强。彭博汇编数据显示,中国AAA级5年期中期票据收益率目前报4.9832%,而7年期收益率为5.0103%,均高于中国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5年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4.90%,该利率已一年多来未变。这也是中期票据自2008年面世以来首次超过同期贷款利率。
而由于今年将有巨量信用债到期,中国企业融资从发债切换到银行贷款的趋势或将变得更加明显。彭博汇编数据显示,中国境内债市年内将有近3万亿元人民币信用债到期,其中5月份到期规模接近5600亿元,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月度到期量。
“大多数企业借债都是要还旧的,目前很多企业也在调整负债结构,逐步从直接融资转回间接融资,”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前央行官员明明对彭博表示。
弃“债”投“贷”
中国监管层的去杠杆已大幅推升企业发债成本,同时也打击了债券投资者信心,导致今年来企业债券发型规模大量缩小,而取消发行的量在增大。彭博汇编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企业在境内发行了2.27万亿的债券,较去年同期的4.3万亿发行急剧缩小。今年4、5月至今中国债市已取消发行的债券超过2000亿元,其中4月取消规模为史上第二大。
“从更低的新发债规模和债券发行的取消来看,流动性在短期内似乎正在变得更差,”澳新银行驻上海的市场经济学家David Qu表示。“政策制定者将容忍更大的波动,因为他们选择了金融市场的长期健康而不是短期的稳定,包括债券和银行借款在内的总体借贷成本将会持续攀升。”
中国企业不仅仅面临境内融资成本的上升,境外融资成本也前景堪忧。穆迪上周三自1989年以来首次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后,又下调了26家中国GRI评级,料将对中国公司海外借贷成本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弃“债”投“贷”的趋势已在新近官方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中得到体现。中国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39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近八成,而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同比几乎翻番。截至5月26日的当月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仅有3535亿元,仅为上月发行量的约半数。
“再融资压力对于资质好的企业影响不大,当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发债成本时,资质良好的企业转向银行贷款,” 海富通上证可质押城投债ETF基金经理助理陆丛凡在给彭博的书面回复中指出。
而对于资质偏弱的企业,陆丛凡和申万宏源投资管理(亚洲)驻香港的基金经理James Yip均指出,他们或只能更加依赖信托融资或银行表外融资来填补债券融资方面的缺口。“在债券收益率高于银行基准利率的背景下,肯定一部份公司更多的回去找银行和shadow banking(影子银行),”James Yip称。“一般来说大央企去银行拿资金很容易,很多可以按基准利率去拿,这个替代效应就很明显。”
转嫁成本
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和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监控的加强,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也在增加。包括明明在内的分析师表示,这势必会让银行设法将成本转嫁到实体经济,造成企业的贷款成本上升。
银行7天期回购利率目前处于两年高位附近;1年期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5月下旬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4.30%的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
招商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寒飞称,代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LPR利率和代表金融市场融资成本的Shibor出现倒挂,说明“去杠杆”目前仅发生在金融体系,还未传递到实体经济层面,未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能会“猛烈上升” 。
“Shibor超过LPR,很可能只是开始,” 他在上周的报告中写道,并预测这或会把中国债市收益率定价中枢从目前水平推升30基点左右。
原标题:发债成本首超贷款利率 中国企业正重回间接融资怀抱
雷区今日风险警示:福建船舶等,详情请参阅雷区。
www.knowbond.com(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跳转链接)
雷区,一个极简的债市风险观测榜单。
识债券,更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