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缺土少雨的石灰岩山区,耕地极少,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当地人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800年时间, “叠石相次,包土成田”,建成石堰梯田26.8万亩,创造了向石头山要地的奇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之为“中国的第二长城”“世界一大奇迹”。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花椒是涉县传统优势产业。涉县农民在梯田内种植农作物,在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充分利用植物间互利共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控制作物病虫害发生。涉县花椒以粒大、皮厚、色艳、味香而著称,素有涉县花椒“十里香”之称,被誉为涉县土特“三珍”之一。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涉县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涉县青阳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永平,出生在涉县花椒主产区的西坡村,这里位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
赵永平的祖父、父亲都是花椒种植能手。
其父亲曾经是当地花椒种植大王。
赵永平的童年是在父辈种植的花椒树下长大的。
花椒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赵永平曾经上学的学费全部来之于花椒收入,从小对花椒怀有深深的敬意,毕业后进入了供销系统,从事农产品购销工作,任基层供销社主任。
曾几何时,随着遗产地老人逐渐退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花椒产业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梯田大面积撂荒,花椒树被大量砍伐,花椒产量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因为全国花椒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梯田种植模式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一家一户的种植习惯受到了严峻挑战,花椒出现“两减一增”(花椒产量减少、农户收入减少、采摘成本增加)的异常现象,农民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受挫。花椒产业跌入了恶性循环怪圈,出现了“质优价不优”现象,面临衰退风险。
如何有效解决花椒产业困境,是赵永平和青阳山合作社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
梯田在不断发展农耕技术的同时,保留了农作物间作、套作、轮作和椒粮套种的传统种植模式。地块零碎无法实施机械化耕作,整个种植过程全靠人工和毛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将作物秸秆通过毛驴过腹还田实现梯田养分的可持续循环,构建了生物多样的生态种植环境。梯田边上种花椒树,中间种植谷子,多种作物共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病虫害发生。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合作社因地制宜发挥遗产地的农耕智慧,发挥“椒粮套种”自然防治病虫害优势,确定了“反向销售”模式,不再与其他花椒产区比规模,打价格战,主打涉县花椒“椒粮套种”无农残品牌,开辟新的高端销售渠道。
西坡村民赵风明一边数着卖花椒的现金,一边对赵永平说,2019年种植的花椒树已进入盛果期,产量逐年在上涨,花椒的价格比普通花椒贵4.6元,2024年465斤花椒多卖了2100多元。他说“咱就专注花椒品质,要和别人岔开样儿”,言语之间透露着对产品的自信。
不只是赵风明,还有很多涉县椒农从提高花椒品质中受益。近年来,当地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整体提高花椒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2018年投资65万元组建青阳山合作社社员服务中心,实施农资集中统一厂家直销价格供应,确保花椒种植投入品安全可靠。积极推广“以枝换果”的修剪技术,开展“六统一”管理,即统一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确保梯田花椒品质一致,质量安全可控。积极开展“两减一增”工作,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2023年化肥、农药使用率分别降低8%和12.5%,有机肥使用率提高8.9%。
青阳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参与制定了花椒选种、育苗、种植、管理、加工等行业标准,建立了花椒病虫害生态防控、测土施肥、树体调控的高效栽培技术。编制花椒生产技术规程17项、涉县花椒标准化生产手册1套。制定GAP标准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形成相关管理制度文件20余项。主导、参与“干花椒流通规范标准”等行业标准6项,立项在研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累计培训3800余人次。
2019年争取国家标准委员会第十批SFQ10-2020-77“国家花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2021年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联合开展花椒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建成了花椒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基地2000亩,获得了花椒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一级,认证花椒125吨。
此外,还积极申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商品条码,购置相关农产品质量追溯设备,建成了农产品可追溯基地,加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定期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