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的百亿大项目,你参与了么?
2025年2月13日19:10分,《哪吒之魔童闹海》突破了百亿票房,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破百亿的电影,也是亚洲影史首部全球总票房破百亿的电影。
还有值得期待的奇迹么?截至笔者发稿,《哪吒2》以107.32亿的票房成绩超越《冰雪奇缘2》跻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二名,与第一《头脑特工队2》的123.19亿差距在不断缩小。
国产动画电影能否摘下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的桂冠,值得期待。届时,哪吒还会再多一个新成就:全球电影票房榜前8中,唯一一部非好莱坞作品。
实际上,《哪吒2》的表现已经超出了一部普通电影所能带来的影响力。它成为一种市场现象,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关联股票板块快速拉升;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让全球华人为之骄傲,哪怕身处海外,也视走进影院为小哪吒贡献一张电影票为精神归宿。
一部作品的失败可能只是一种原因,但成功,却是无数因素的集合。站在胜利和喜悦的风口,格外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为什么是它,以及如何在新起点上,向更辉煌的未来迈进。
首先,“中国文化的魅力本该如此”,是应有的文化自信。
百亿市场高呼精彩是第一次,但中国动画蜚声国际并不是第一次。近百年前,从万氏兄弟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们领衔的中国动画电影时代就曾是一面旗帜。《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天书奇谭》这些经典动画作品,对当时的亚洲动画界乃至世界动画电影产生深远影响。那些京剧、国画、陶瓷器、古建筑等等元素,在手绘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中被完美展现,东方文化、东方技艺、东方艺术,通过动画这个窗口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铁扇公主》曾深刻影响了一位日本青年,使其决心投入动画事业,他的名字叫手塚治虫。其作品《铁臂阿童木》影响了无数日本动画后来者,被誉为“日本动画之父”。
几十年后的1981年,他来到上海,终于见到万籁鸣,握着偶像的手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
当被问到为何当年会有如此成就,业内一位导演的话让笔者印象深刻:“那一代老艺术家强大的文化自信是根本原因”。
几十年时间过去了,重新引领中国动画电影登上巅峰的,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人物、故事,结合现代技术跃然银幕后,再次引来海内外观众的集体共鸣。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本该如此。深植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创新符合当下的表达方式,是成功的必然一步。
对国内市场来说,这些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触,从父母的讲述中了解,从语文课本里了解。从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到后面的封神故事、西游故事,以及三国、水浒这些故事,是每一个从青少年到成年的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大家讲故事会更自然,呈现效果也更自信。
对国外市场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道理已经被印证了无数遍,去年的《黑神话:悟空》如此,《哪吒之魔童闹海》也是如此。
第二,赓续多年的完备电影工业基础,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很多网友在《哪吒2》结束时迟迟不肯
离场
,一定要看下片尾字幕中那138家和动画制作有关的中国公司。没错,好像不知不觉间,我们一下就拥有了这么大一个产业网络。
现实确实如此,从制作技术来说,中国在动画制作产业链上的能力已经非常全面,大量人才参与到很多好莱坞最顶尖的动画制作项目中,各位可以在很多进口大片的片尾字幕中看到中文汉字的公司。
早在90年代,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和大量日本动画乘着市场化的东风进入中国时,就使用了大量中国本土的画师。只是那时的服务外包地位还很低,相关人员的名字还不能大量地出现在国外话语权主导的影视作品中。就像中国在早年发展的时候,是“世界制造之都”,动画的“制作之都”一定程度上也在中国。我们比较擅长把生产这个环节吃透,而且非常聪明,又能吃苦。经过几代动画人的不懈奋斗,如今中国动画市场、电影市场工业化程度早已今非昔比。
市场的细分程度越高,行业的上限会越高。本质上社会是一个分工协作的集体,每个流程环节的制作周期和所需要的时间不一样。很难在一个公司里面把所有流程全部都建立起来,这需要极大的资本投入,所以势必会有不同的公司专注于各个细分技术类别。这138家中国公司,就是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
工业化,这意味着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出现,意味着不用过度依赖某个关键人物,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稳步提高。这138家中国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托举哪吒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纪录,更意味着无数如哪吒一样的高质量作品有更大概率走向市场。他们托举的不只是现在,更是未来。
第三,更包容环境下的“长期主义”,是稳步前进的动力。
8年磨一剑的《大圣归来》和5年再出发的《哪吒2》,都说明了一个包容的环境是推动现象级爆款出现的动力。资本市场的包容,体现在资方愿意给原创内容生产者充分合理的时间。动画制作的周期很长,从剧本阶段,到手稿阶段,到动画制作,到角色配置,再到成片剪辑。很难去追热点,匆忙出不了佳作。比如在剧本阶段,需要解决的是人物动机和主题问题,要更多是让创作者去挖掘这个部分,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强调搞笑元素不够或者剧情不够精彩。
专业的流程它决定了在什么时间段要关注什么事。5年、8年不是“看上去很努力”的赞赏,而是一个专业流程应有的时间,在专业的流程里关注应该关注的事,一定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品。
提高佳作产能不是靠压缩单部作品的创作时间来达成的,要靠完备工业化体系中一部又一部多年制作的作品按计划梯次呈现。在观众眼中,每一年都要有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而每一部优秀动画作品,都是经过多年培育才登上了大银幕。这一点,中国动画电影最近十年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大圣归来》之后,《白蛇》系列、《长安三万里》、《大护法》、《大鱼海棠》、《姜子牙》、《哪吒》系列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
包容,是一种认可和信任,对专业的认可和信任。这样创作者会有安全感,在做决策的时候方向才会更清晰。反过来说,一个市场呈现出包容的特质时,说明整个市场在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第四,成熟的市场环境,是优质国产动画诞生的底气。
如今的中国动画电影高光频现,可并不是没有低谷期。上世纪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鲜有可以让人提起的佳作。一方面,海外动画电影对当时尚未在市场化浪潮中站稳脚跟的中国动画产业带来冲击,一时没有属于自己的方向;另一方面,随着电视的普及,“动画片”这个名词在观众心中和“低幼”画上等号。
“给小朋友看的”本身没有问题,寓教于乐也是动画电影的应有之义,但在观众观影的过程当中,对动画片的定位会有偏差。比如成人要去看动画电影,很多长辈们会说,带上子侄辈们一起,大家觉得这和成年人没有什么关系。
2008年,一部优秀国产动画电影《魁拔》横空出世,创作者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动画电影的工业化实践,不断向先进体系学习生产流程,最终不负众望,以其精美的画面、有趣的设定、充满神话气息的剧情,被誉为“中国动漫的希望”“业界的良心之作”,也为成人向的动画片开了个好头。2014年,在竭尽所能完成了前三部影片之后,制作公司青青树宣布“中国电影市场只有低幼类型国产动漫能赚钱的局面,让我们已经无法再扛下去了”,随后宣布最后一部无限期搁置。至今,仍是无数动画迷心中的遗憾。
而现在,随着从小看动画片长大的 80 后、90 后具备了消费能力,也有了自己的消费需求,大众普遍能够接受动画片就是一种普通的电影表达形式,这对票房的爆发有很大的支持作用。现在再去问一个 80 后、90 后的年轻人,看个动画片会不会觉得幼稚、丢人,大家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这是成熟市场环境的表现。也只有这样一个成熟的观众市场,才能给更多想赋予动画电影不同精神内核的创作者底气,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在动画这个造梦的世界里尽情施展拳脚,讲好更多元的故事。
第五,百亿传奇,是与之匹配的大国能力和民族自豪感的缩影。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对于民族自信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这种精神其实也反映到了我们的娱乐或者影视作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