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要多久?
从她口中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
梁雁嫦,今年56岁了,在荔湾区光孝路经营了一家藤器店——嫦记藤器店。
藤生南海滨,引蔓青且长。经纬线交织,藤器手中现……藤编,是一种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茎芯为原料,编制器物的手艺。
201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藤编(大沥、里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项目。
藤器如今不多见了。但在过去没有空调的日子,藤椅藤席舒适透气又凉爽,是“老广”家家户户所必备,也成为了不少人小时候的回忆。在这
二十余平米的店铺,放置了各式各样的藤椅和藤席,挤得满满当当。嫦姨就在其中一个角落
,制藤、修藤。
几捆湿了水的藤皮、两把被手磨得锃亮的织刀和挑刀,这就是嫦姨编织藤席的全部工具。嫦姨告诉记者,这两把不锈钢刀跟了她十几年,其中一把因为需要保持锋利,长度已经明显短了很多,这也恰恰证明了嫦姨多年来对这份手艺的坚守。
弯、折、穿、插,压一挑一,经纬交错,整个编织的过程就像在变魔术。
嫦姨说,藤席的制作,要求细密平整、四角对齐,每一条藤皮的长度需要量好,若是有些偏差,做出来的席子就会皱褶不平。编织一张2米长、1.5米宽的藤席,大概要一周时间,要求技艺与耐心兼备,才能产出一张满意的手工藤席。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藤器的需求已大幅减少,但仍有不少人上门来修补藤席。回忆往昔,有个顾客至今让嫦姨印象深刻。
大约十几年前,一位八十几岁的老伯带着一张藤席来到小店,希望修复如初。嫦姨打开一看,这种藤席制作年代久远,早已破得不成样子,修复起来极其费力。
“那张席比渔网还破!我觉得没有价值去修补”。
老伯语气恳切,一问才知,这是他和老伴结婚时用的藤席,修好也不是为了继续使用,就想将它留作纪念,之前辗转了好几个店面,打听到只有嫦姨这家店能修,视为最后希望。
“这张席子是一个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人送给我的,现在他不在人世了……你要多少钱我都给……”
“他们都说你是唯一一家还做这个生意的,除了你我找不到别人……”
听罢,嫦姨答应了下来。“已经像渔网一样烂了,真的比重新织一张还难。”但她最后还是尽己所能,力图将藤席修复完整,整个过程就像是在拼复老人过去生活的碎片。
经纬线交织,藤器手中现……
一穿一插之间
既是在编织藤器
也是在编织岭南乡愁里的生活细节
修复老广的童年记忆
你家还有藤席吗?
还是藤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