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歪脑运营
这里不会提供大量的正常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媒体镜头下的中核坚守者 ·  昨天  
人力葵花  ·  婚假规定,又双叒要变了 ·  2 天前  
人力资源数据分析  ·  直播分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歪脑运营

终于知道为啥你这么努力,写的内容却这么无力了!

歪脑运营  · 公众号  ·  · 2018-12-14 14:05

正文

各位下午好

我是 冷得想罢工的 柚柚





在生活和行业寒冬的双重夹击中

我的 灵与肉 都饱受折磨





但是


作为一个自立自强的南方人

既然能全靠抖来抵御肉体上的寒冷

那一定也能靠自己找到 精神上的救赎


所以


我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终于寻到了那双踩着七彩祥云

沐浴着伟大圣光的 大腿





所以这双迷人大腿的主人

究竟是谁的呢

↓↓↓


他,三年里写了300万字

创造过 逾百篇10w+

字数比柚子的阅读量加起来还多


3个月 公众号用户从0到20万

比脑洞两年积累的用户只少10万


用一年半时间

从年薪六万的小编变成 年薪50万 副总裁

是柚柚木木年收入总和的几倍


先后为中石油、联想集团、中信集团等

做新媒体内训





他就是前插坐学院的内容副总裁

粥左罗 老师

不久前我在看的新书

就是他的作品啦

这次他 被逼无奈 应脑洞之邀

来和大伙谈谈『 公众号实战』





第一次变身 C位 记者

柚子虽然有点小紧张

但依然没有被副总裁的威严震慑到

死皮赖脸 的问到了不少干货

废话不多说

你已经说了很多了





柚柚: 粥老师你好啊, 一看到你的姓,我就想起了冬日里热烘烘的皮蛋瘦肉粥 先和脑洞的粉丝们打个招呼吧!

粥老师: 大家好,我是粥左罗,公众号也是@粥左罗,研究了三年新媒体。我是个终身写作实践者,过去3年写了300万字,最近刚上架了一门新课《粥左罗教你从零开始学写作》,今天过来跟大家聊聊公众号运营和写作。


柚柚:三百万字啊?按照脑洞一周两篇一篇2000字来算,需要写将近 两百年 。粥老师这么能写,这一篇怎么也得有一万字吧!


粥老师: 你数学好像挺好的,算盘也打的好。

柚柚:粥老师见笑了,脑洞运营一向比较随性!除了叫老师,有没有更亲切的称呼,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逼格)?

粥老师: 有些用户会叫我 粥粥 ,我一个山东大老爷们感觉是你温柔过了火,哈哈。快递员经常打电话问:您好——快递——是弼左罗嘛?

柚柚:好的粥粥!下面我要严肃的发问了。


粥粥:快来吧!


柚柚:第一个问题其实我是替粉丝们问的,关于 公众号的定位 问题。在初期,很多企业和运营者都是很迷茫的,不知道产出什么内容才最适合用户。其实脑洞运营也是经历过了好几次的调整,才有了今天的风格。那怎么样做才能更好的定位或规划一个公众号,少走一些弯路?


粥粥: 我可以给大家几条建议。

01 以终为始,倒推定位。 你最终想要通过公众号达成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倒推你要什么样的用户,然后再倒推你应该做怎样的内容。

02 定位不难,难在坚持。 很多号其实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但过程中老是看别人,盯着竞争对手,盯着盯着把自己带歪了,坚守自己想要的,别管别人。

03 定位成功,先学放弃。 很多号,老板真的是什么都想要,太贪心,一个号最好只有一个核心定位,你要学会放弃。公众号要产品化,好的产品是怎样定位的?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就够了,贪多的话,你最后啥都不是。

最后,我想说, 好的规划可能都不是一步到位的 ,就像创业一样,坚守价值,顺势而为,随势迭代。


柚柚:『选题不选好,动笔时就注定会输』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不过有些时候,我们明明觉得自己做的这个选题会“爆”,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

粥粥: 你觉得、我觉得... 这种 感性判断总是不靠谱。


审美常常并不需要知道原理,但创造美的人必须有方法论,否则你不能每次都判断正确。我在写作课里有个词叫“写作中的先胜而后战”,就是高手写作,先是找一个阅读量可能很高的选题,然后想办法真的做到阅读量高。


柚柚:既然不能发挥我 总是出错 的第六感,那有没有什么标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衡量一个选题的好坏?

粥粥: 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总还是有普适的标准来检验一下,所以我总结出爆款选题的三大底层逻辑:

01 覆盖人群:多少人可能会阅读?

02 痛点程度:阅读时有多大共鸣?

03 社交原力:多少人会主动传播?

这三点同时很好的满足了,这个选题就一般差不到哪去。



柚柚:那您写过这么多爆文,经验又这么丰富了,会不会还是有失手的时候啊?就是明明觉得会火,结果用户却不买账!

粥粥: 当然会有失手的时候。不过,失手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是选题失手了,另一种是选题没失手,只是你写废了而已,然后你用选题没做好作为自我安慰。很多人都是这样,同样的选题, 别人为什么能写爆?


粥粥: 选择大于努力,不是说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两者同样重要,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告诉你 先后顺序 ,即正确选择在前,拼命努力再好。

选题大于内容,也不是说选题真的比内容重要,两者同样重要,这句话也是在提醒你先后顺序,即 先做出好选题来,然后要认认真真打磨内容。


柚柚:那如果当你灵光一现,想到一个你觉得一定会火的选题,但你自己其实不是非常了解。这个时候应该是放弃它,还是临时去了解它?

粥粥: 我觉得好的策略应该是 “暂时放弃,长期持有”

暂时放弃,是因为我觉得写作不是一个可以瞬间爆发的事情,你写一篇文章可能只用了4个小时,但实际上这4个小时里你写的,来源于你过去整个人生对那个话题的持续思考。所以,你一下接触到一个不了解的东西,不可能一下就能写好。

长期持有,是指你可以暂时不做这个选题,但毕竟它又是一个好选题,你可以开始了解,持续思考它,有一天你觉得你可以掌控它了,再好好写出来。


柚柚:懂了!我看到您在书里说,有高质量的输入才能有输出,但是现在大多数新媒体人工作已经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输入的频率肯定是远远跟不上输出频率的,那该怎么办?

粥粥: 我在写作课里写过一句被大家广泛引用的句子: 万事万物,皆可输入,皆可输出。

其实这是一种强大的输入思维。为什么那些学习的高手,学习效率那么高?因为他们有一个开放的思维,深处这个世界中,万事万物都是他们输入学习的对象,绝不仅仅是阅读的时候才是输入。

而且,他们的开放思维,让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可以随时与万事万物做连接,知识之间一旦产生连接,就会变成变成一张强大的知识网络,这个网络越织越大,这是你保证持续输出的系统能力和系统资源。

柚柚:这描述很像科幻大片啊!有没有具体的例子,例如您平时都是怎么做的?


粥粥: 比如吧, 我在街上走 ,我会想,这条街和街上的每一个店铺,多么像公众号列表啊,每一个店的名字和招牌都是公众号的名字和头像,然后我就从 新媒体传播的角度 ,来看待这条街,我会思考公众号头像和名字的重要性。

我在电影院看电影时 ,大家都觉得开场前的广告都很烦,我就会很认真的看,这些广告的投放选择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根据这个电影的受众人群来选择?线下这种大屏幕广告,多少秒更合适?什么样的品牌喜欢在院线投放?这个广告用的是什么技巧?是制造向往,还是解决麻烦?

当我听一个歌时 ,我会想,这个歌词中的这句话太棒了,或许都能变成一篇文章的题目;这首歌的评论区的段子太多了,哪些段子我今后写文章或讲课的时候能用得上,我截图收藏一下。

这就是我的习惯,在我的世界观里,万事万物,皆可输入,皆可输出,一些东西经过你的处理,都会变成你写作的素材。

另外,我想说,高手的战略是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要一激动就想着每天阅读几个小时来输入, 你若能坚持每天读一小时,一年就能读500万字。



柚柚:换言之,如果我每天上班坚持写一千字,我就不用加班了;每天早起五分钟,我就不会因为迟到被扣工资了。道理我都懂,只是……


粥粥: 我迟到不扣工资。



柚柚:好的下一题 我看到您说阅读的同时要强制性做笔记和输出,最好能写几句思考并公开分享。那光阅读不记录的读书,是不是等于白看?


粥粥: 我在最新的写作课里说过很多这样的话: 一切不被你利用的知识,都不属于你。

阅读的时候,读完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柚柚:那正确的阅读或学习方法是?

粥粥: 看到很多朋友写的听课心得,再说一下我们该如何学习。

不少同学的听课心得,并不是真的心得,只是课程的摘录。我课程讲六条,他就把这六条摘出来,然后每一条的具体内容再摘一部分,简直就是精简版的课程嘛,这样的听课心得,我一天能写几十个,因为不太用动脑子嘛,但这样效果能有多大?几乎没有。

没有输出的输入,就是无效的输入。

啥叫输出?你自己的思考啊,你看书、听课、看文章, 把好的观点、金句、方法摘出来在电脑里敲一遍,那不算真正的输出,那叫“练习打字”。

输出,是你把输入的信息、观点、经过自己的处理,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结合自己过去的经历,把这个东西给自己的启发,对你思维的改变,对你行动的影响等等,表达出来,这样才是真思考了嘛。

另外,摘录很容易给自己一个幻觉:自己做的很棒!


粥粥: 比如我摘录脱不花的10条金句,发在朋友圈或者星球里,一定点赞非常多,我可能就会很开心。

但我是不是应该反问自己一句: 人家在给谁点赞?是给我么?

应该是给脱不花点的。

当然,我做转载/分享,可以。

如果说你真的想做读书、听课、看文章的思考输出, 你还真不能那样。


柚柚:像有些人 (例如我) 吧,读一本书可能需要好几天,等看完了已经忘记了很多细节,所以就喜欢边看书边做思维导图,但是做出来后其实是找不到什么重点的,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您对这种方法怎么看?

粥粥:有些思维导图也不必做。 为什么?思维导图的意义在我理解,是把一个复杂的、不调理的东西,梳理出来,以便于学习和理解,像我的课程这种,就没有必要做,因为它已经清晰的不能再清晰,整个框架和具体内容的12345,都已经一目了然了。换句话说,你做思维导图,也根本不用动多少脑筋,只是把那些点放在导图上而已。

我一直倡导的是, 真正的思考,不追求形式的美好。



柚柚:还有逻辑,它对于文章也很重要,不过柚子觉得逻辑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比起逻辑,我更好奇文章里的“金句”是如何打造的。有时候一句金句,能够让一篇文章得到升华。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技巧?还是说只能靠天赋。

粥粥: 天才和傻子,各占1%,剩下的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 我们既不可能不怎么训练就口吐莲花,也不太可能持续训练却毫无长进。

你可以收集大量的金句,然后挨个问:它好在哪里?

你问多了,就会发现答案开始重复,恭喜你,你找到了一些 普遍规律

然后,你开始把这些规律分类,归纳,恭喜你,你找到了一套自己方法论。

实践得来的东西,要反作用于实践上。所以接下来,你要用拿着那些方法论, 通过模仿、借鉴、改写等等,写出自己的金句, 再然后,你做多了,积累多了,有一天你就发现你可以原创金句了。



柚柚:我问个现实的问题啊,要想运营好一个公众号其实并不容易,所以大多数运营者都希望能通过 公众号变现 ,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割韭菜。运营者应该怎么去控制这个度,才能既赚得到钱又不会让粉丝反感,弃你而去?

粥粥: 首先我纠正一下, 真正的变现是价值交换,而不是割韭菜, 你在淘宝上买东西,你会觉得被割韭菜了么?没有。为什么?因为你觉得淘宝真的为你提供了价值。同样的,我的公众号,每次接广告,评论区全是好评,也不会掉粉,用户支持我接广告。为什么呢?因为我真的对他们好,比如大家都接过一些英语学习、背单词的广告,很多文案都写,连续学习多少天,就可以退学费。

我就问广告主『是不是只要连续学这些天,就能退费,不需要每天发朋友圈打卡么?』

广告主说『需要每天打卡。』

那我就必须坚持在文案里说明,你不写,就是把用户当傻子,你不真心对待用户,用户离开你不是正常的么?

当然这只是一点,很多点都要考虑,接什么广告不接什么广告, 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比如我就因为一个理财课程在文案里夸大理财的作用,我觉得价值观不正,我就不接。

柚柚:脑洞的看法也和您一样,说到底还是质量为王,内容不好宁愿不赚这个钱。



柚柚:继续!作为一个合格的公众号运营,应该怎么合理分配一天的时间?

粥粥: 我这里就不给这样的建议了,你知道的,大家都叫公众号运营,其实做的工作五花八门,有的一岗多人,有的一人多岗,有的做原创,有的做转载,有的不在乎数据,有的视数据为命, 我觉得每个人该做什么,自己都清楚,不需要别人告诉你。 (柚柚:敲黑板,都知道了吗?)

自己清楚,然后把该做的事情做下分类,哪些是战略性工作,哪些是战术性工作,哪些是关键工作,哪些是辅助工作,然后 按优先级和侧重点 安排自己的工作即可。

柚柚:我们都知道互推是很好的免费涨粉方式,除了考验BD能力,其实也很考验 公众号的实力 ,互推涨粉更像是大号们的专属游戏。小号有没有可能可以免费抱到大号的大腿,和大号实现一次互推呢?

粥粥: 价值不对等的事,少想。我有个3000用户的公众号@粥左罗讲写作,可以申请跟@脑洞运营 互推一下么?哈哈。


柚柚:(思考)不如等三个月后你这个号粉丝20w的时候再互推吧!现在顶多只能不删你这个的植入以表心意了。 诶?所以我们算是大号吗?



柚柚:最后一个问题了!坚持住……大家都说现在公众号已经泛滥了,运营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不少公众号开始寻求 新的玩法 ,例如接入小程序(打卡、做课程、商城)、生成裂变海报、办社群等。现今,传统的公众号运营方式(单纯的去做内容)是否已经很难支撑一个公众号的生存了?

粥粥: 形式很重要,但形式都是围绕价值展开的, 如果你不能提供价值,再好的玩法都是无效的

公众号已经泛滥了,但我每次让朋友给我推荐几个优质号时,朋友们总是翻半天,说:没几个值得推荐的。

我想,大多数的焦虑来源于,很 多人想通过5分的内容,得到8分的回报吧。

所以我经常反问自己:你想从用户里那些要阅读、要分享、要转化、要收益,你现在配么?



虽然


柚子还有很多的问题想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