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粥:
选择大于努力,不是说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两者同样重要,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告诉你
先后顺序
,即正确选择在前,拼命努力再好。
选题大于内容,也不是说选题真的比内容重要,两者同样重要,这句话也是在提醒你先后顺序,即
先做出好选题来,然后要认认真真打磨内容。
柚柚:那如果当你灵光一现,想到一个你觉得一定会火的选题,但你自己其实不是非常了解。这个时候应该是放弃它,还是临时去了解它?
粥粥:
我觉得好的策略应该是
“暂时放弃,长期持有”
。
暂时放弃,是因为我觉得写作不是一个可以瞬间爆发的事情,你写一篇文章可能只用了4个小时,但实际上这4个小时里你写的,来源于你过去整个人生对那个话题的持续思考。所以,你一下接触到一个不了解的东西,不可能一下就能写好。
长期持有,是指你可以暂时不做这个选题,但毕竟它又是一个好选题,你可以开始了解,持续思考它,有一天你觉得你可以掌控它了,再好好写出来。
柚柚:懂了!我看到您在书里说,有高质量的输入才能有输出,但是现在大多数新媒体人工作已经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输入的频率肯定是远远跟不上输出频率的,那该怎么办?
粥粥:
我在写作课里写过一句被大家广泛引用的句子:
万事万物,皆可输入,皆可输出。
其实这是一种强大的输入思维。为什么那些学习的高手,学习效率那么高?因为他们有一个开放的思维,深处这个世界中,万事万物都是他们输入学习的对象,绝不仅仅是阅读的时候才是输入。
而且,他们的开放思维,让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可以随时与万事万物做连接,知识之间一旦产生连接,就会变成变成一张强大的知识网络,这个网络越织越大,这是你保证持续输出的系统能力和系统资源。
柚柚:这描述很像科幻大片啊!有没有具体的例子,例如您平时都是怎么做的?
粥粥:
比如吧,
我在街上走
,我会想,这条街和街上的每一个店铺,多么像公众号列表啊,每一个店的名字和招牌都是公众号的名字和头像,然后我就从
新媒体传播的角度
,来看待这条街,我会思考公众号头像和名字的重要性。
我在电影院看电影时
,大家都觉得开场前的广告都很烦,我就会很认真的看,这些广告的投放选择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根据这个电影的受众人群来选择?线下这种大屏幕广告,多少秒更合适?什么样的品牌喜欢在院线投放?这个广告用的是什么技巧?是制造向往,还是解决麻烦?
当我听一个歌时
,我会想,这个歌词中的这句话太棒了,或许都能变成一篇文章的题目;这首歌的评论区的段子太多了,哪些段子我今后写文章或讲课的时候能用得上,我截图收藏一下。
这就是我的习惯,在我的世界观里,万事万物,皆可输入,皆可输出,一些东西经过你的处理,都会变成你写作的素材。
另外,我想说,高手的战略是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要一激动就想着每天阅读几个小时来输入,
你若能坚持每天读一小时,一年就能读5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