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欧洲包裹跑出“中国速度” ·  昨天  
人民日报  ·  嗨!朋友,你是哪里人? ·  2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海南这家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征集→ ·  4 天前  
澎湃新闻  ·  涉嫌集资诈骗!深圳警方深夜通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千年前的近视眼怎么办?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20 17:34

正文


伟大的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越来越模糊,他不得不在看文章时让仆人读给他听。对于视力,即便是充满智慧的学者也无能为力。


这个问题直到13世纪才出现了解决办法——眼镜。


| 眼镜的发明:中国 VS 西方 |


关于眼镜的发明起源之地是中国还是西方,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很多中外文献与古图都证实,眼镜其实是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1270年(中国元代时期)马可•波罗来到北京时,看到了中国官员戴着凸透镜阅读文件,他将这种眼镜的制作使用方法带回了西方。因此,在西方国家,眼镜的发明时间一般认为大概在马可•波罗从中国回西方的时候,也就是1268-1289年间。


▲马可•波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幅明朝画作《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明朝时期南京热闹的集市情形  ,一直享有“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图》”之盛誉。仔细观察,在闹市看“杂耍把戏”的观众里面,有两位戴着眼睛的老者。



▲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看,正中央与右下角有两位戴着眼睛的老者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本《苏州市景商业图册》。它绘制了苏州街景30余幅。据推测,这幅画作的年代应不早于明末。在其中两幅画中出现了戴眼镜的人,其中一幅绘制一家名为“益美斋精制水晶眼镜店”,里面有一人在试镜,这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眼镜店。





▲《苏州市景商业图册(局部)》


因此,无论眼镜是否是“舶来品”,可以确定的是,在中国明朝时期眼镜已经在中国出现。


然而,也有许多资料证明,是西方人创造了为人们带来清晰视野的眼镜。


英国著名修士罗杰•培根(Roger Bacon)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而烦恼,就想发明一种工具帮人们解决这一困扰。他发现,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放大许多。而后他做了大量实验。1250年,他画出一张放大镜原理的科学图解,这是历史上第一张科学解释放大镜原理的图片。



▲罗杰•培根所画的关于放大镜原理图解


根据西方史料记载,13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意大利光学家与一位生活在比萨的意大利人共同发明了西方史上第一幅真正的眼镜。1352年,托马索•达•莫代纳(Tommaso da Modena)绘了一幅戴眼镜的人出现的画,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有“眼镜”出现的画作。



▲托马索•达•莫代纳(Tommaso da Modena)画的戴眼镜的人



▲在德国Kloster Wienhausen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眼镜


在眼镜刚发明的初期,其主要佩戴者是僧侣和学者。由于当时的眼镜不是特别精准,所以人们只能架在鼻子上手动调节距离。后来逐渐出现了用线绳挂耳固定的眼镜。




| 眼镜的发展:普及与多样化 |


随着在西方的普及,眼镜受到了中上层阶级的青睐。


17世纪,眼镜有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固定的镜架替代了线接的镜头,眼镜得以平稳地架在鼻子上。随后,1727年,英国伦敦的眼镜师爱德华•斯凯莱特(Edward Scarlett)用金属制作了可折叠的眼镜腿。1752年,詹姆斯•艾斯库(James Ayscough)设计了染色的玻璃镜片,这是世界上第一幅太阳眼镜。



▲爱德华•斯凯莱特(Edward Scarlett)发明的可折叠眼镜



▲詹姆斯•艾斯库(James Ayscough)发明的太阳眼镜


单片眼镜出现在18世纪左右,在19世纪成为“新宠”。它成为有身份人士的象征,德国、英国等上流社会有品位的淑女和绅士都戴着这种眼镜,并且有钱人士基本都使用“量身定做”的单片眼镜。但是,单片眼镜由于实用性不强,在二战后越来越少为人所用。


▲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影帝乔治•阿利斯(George Arliss)戴着单片眼镜


西方世界对于眼镜的改造发展逐渐传到了东方。当时的中国正值明清时期。明末,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所著的《镜史》是中国第一部光学著作。他创造性地采用水晶为原料,磨制成各种镜片,根据近视、远视的不同情况“随目对镜”,使人们能够配到适合自己眼睛的镜片。


雍正时期的史料中也有有关眼镜的记载。雍正在云贵总督高其倬请安折上的批谕中曾经称:“赐你眼镜两个,不知可对眼否?”雍正自己经常戴眼镜,他的遗物中眼镜种类很多,有车上戴的、安铜钩的、安别簪的、玳瑁圈的,近视眼镜有不同度数的。



▲清朝玳瑁眼镜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乾隆皇帝在殿试选“翰林”一官时,曾以“眼镜”为命题,参加考试的人共有96位,可见当时眼镜的普及程度。



▲世界上第一幅隐形眼镜“接触”(contact)


现在有许多近视人群会选择隐形眼镜来代替传统的眼镜。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后来在1887年,德国科学家阿道夫•欧根•菲克(Adolf Eugen Fick)以尸体的眼球制作石膏模型,用厚重的吹制玻璃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副隐形眼镜,命名为“接触(contact)”。


眼镜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着人们需求的改变。你喜欢哪款眼镜呢?


新媒体编辑 / 王静滢(实习生)、新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 精选文章 |

《这个地名有163个字母辣么长》

《让遗书不会腐烂的方法》



想阅读完整的文章,了解更多内容,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世界遗产地理》十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