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家庭育儿
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向平台几百万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育儿无小事,只为做好宝爸宝妈的后援团。关注我们,更多惊喜在每天100000+的阅读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秋天忽冷忽热,真心劝你给娃换上这种衣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家庭育儿

宝宝一不满足就失控发脾气?可怕的极端行为、暴力倾向,是这样养成的吗?

科学家庭育儿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5-06 07:29

正文



日常生活中,每个孩子都会不时的发脾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挫败感、疲劳、愤怒、嫉妒……


对于生性叛逆又变化敏感的孩子而言,发脾气后的行为如果到达失控的范围,那种暴躁、任性、易怒的举动一定会伤及周围,甚至发展成为可怕不可逆转的局面。


☟手指放到框内 上下滑动可查看更多

我的一个朋友开车接孩子放学,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个不守交通规则的年轻人,年轻人闯红灯走在朋友车前还慢慢吞吞的过着马路,朋友等不及了便按车喇叭警示他们,结果被几个青年更加过分,干脆站在车前不走了,还用挑衅的眼睛瞪着他。


朋友一下子火就上来了,摇开窗户大声训斥起这几个人:“你们家大人没教过你们过马路吗?会不会看红绿灯?这么没有教养吗?”结果惹怒了几个年轻人,把朋友拉下车殴打一顿,朋友的孩子也受到了惊吓很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劲来。


浙江庆元初中生陈某因为一个小学生小毛诬陷自己盗窃便对小毛索要赔偿,小毛的父亲知道此事后对陈某进行了责骂,陈某一怒之下将小毛拳打脚踢,甚至用烟头烫伤小毛。


21岁的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蒋晓峰,在宿舍内与同校学生吴某因借水发生争执。之后吴某纠集持木棍的郝某、关某等人,与持铁管及刀的蒋晓峰殴斗。蒋晓峰用刀砍死关某。而关某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从小到大一直表现良好,没有劣迹。


湖北省十堰市16岁少年,因为母亲没有提前告知而私自使用她的手机充电器,竟将母亲殴打入院,最后不治身亡。



震惊大家的马加爵事件也是因为一些矛盾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结局。也许你认为这些事件太大了,离你很远,静下心想想你的孩子,他们是不是有过类似这样事件的苗头。


浩浩是独生子,平时在家娇生惯养,性格比较自私,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失败,便拿小棍戳小朋友的眼睛,使小朋友眼睛受伤,差点造成失明。


球球是个普通的小学生,因为在学校上体育课被一个同学抢先拿了篮球而怀恨在心,将奔跑的同学绊倒,造成同学左脚骨裂


凡凡因为想要边看电视边吃饭的行为被奶奶拒绝,便大哭大闹,狠狠的推了奶奶,奶奶不慎磕在桌角,头被撞破缝了针。


这样的事情家长们不熟悉吗?


你的孩子今天遇到不顺心的事发脾气闹情绪,也许只是做了一点点在你看来无伤大雅的小举动,可这些举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扩大化,如果我们不加以制止,后果会不堪设想。


给大家分享一个网上很流行的故事:

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男士。 她核对自己的票后,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票,嚷嚷着:“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你瞎了?”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一会儿高铁起程了,女孩低头轻松对男士说:“先生,您没坐错位,您坐错车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使自己悲伤或者愤怒,可重要的是我们怎么面对这种负面情绪。


对于我朋友来说,如果能控制住自己的烦躁情绪,好好地跟那几个年轻人沟通,而不是在公共场合使用那些容易惹人火儿大的字眼,也就不会有后面被人殴打的危险情况发生。


上述的众多例子也是一样,如果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能够对其的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其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那所有的悲剧都会被避免,暴力倾向也就不会趁虚而入。



孩子因负面情绪而做出的不良举动

百分之九十都是因为你


教育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到期望。


如果你希望孩子不发脾气控制好情绪,那首先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因为孩子总是在模仿你,甚至超越你,因此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要尽量做好几件事:


冷静:

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即使你发再大的脾气,可能孩子也不会明白你为什么要如此生气?大吼大叫对他进行说教只会让他今后也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所以家长要学会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冷静、柔和的去解决,这样先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抛弃“不”:

家长说了太多的“不行”、“不要”、“不可以”,往往越是这样明确的表现出“不”,孩子越反感乃至强烈反抗,情绪起伏反而更明显。


所以家长可以尝试着先去认同他,在感同身受的前提下跟孩子一起发现“不”的必要性。


耐心:

当孩子闹情绪时不由分说的把孩子拉来就批评,进行说理教育,孩子根本听不进去或者机械式附和。


不如陪着孩子一起弄明白事情的缘由,不需要威胁着惩罚他,也不需要恳求他安静下来,更不需要马上改变事态,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不跟孩子正面起冲突,效果会更好。




像同伴一样接纳孩子的情绪

引导孩子的行为


控制住孩子情绪的重中之重是:当孩子有情绪时,一定要先处理情绪,然后再处理事件,情绪处理优先于事件,而我们家长往往会被事件抓住,而忽略了情绪。


一些孩子比较容易被感染,可能在闹情绪时家长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能吸引他们转移注意力,而另一部分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这阵暴风雨自己停息。


记得以前我带孩子和小朋友在楼下玩的时候,玩到尽兴时孩子有时会情不自禁推其他小伙伴。


有一次,他把一个孩子推到台阶上碰伤。我先积极配合其家长给孩子处理了伤口,然后把孩子带回家谈这件事情,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强迫他去道歉,也没有在外人面前训斥他一个字。


我深知孩子们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可能他只是因为玩的太高兴了一时兴奋起来没控制住才推小朋友,可能他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喜悦。


我跟他进行了沟通,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于是我们一起讨论了很多种表达高兴的方法,譬如唱歌、跳舞或者抱着喜欢的小伙伴,告诉他自己的心情。


他慢慢明白了自己推人的这种行为带来的弊端,也知道了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一些正常合理不伤害别人的事情,更让我满意的是,他对我没有在外人面前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他表示很开心,还主动去和那个孩子及家长道歉。


孩子非常喜欢看iPad,总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想看就看起来没完没了。


有一次他没有写完作业,就抱着iPad玩起来,我让他先去完成作业,他却装作没听见。我一把抢过他的iPad收了起来,他觉得委屈立刻哭了起来,并对我大叫:妈妈真讨厌!


我并没有做任何情绪上的反应,而是平静地看着他,眼神坚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很喜欢玩iPad,我也喜欢,但是我们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你完成作业以后,不需要用这种大哭大闹的方式来告诉我,我也会让你玩;相反,你若坚持用这么糟糕的情绪来面对我,可能会导致你失去玩iPad的权利。


第一次这样说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怎样,反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我并没有放弃我的原则,没有让他在完成作业后玩iPad,强化了他控制情绪、好好说话的概念,慢慢的他开始改变自己这种用哭闹索取的行为。


家长们要知道,形成一个习惯,至少要一个过程,建立规则很难,需要给孩子时间去消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自己不能首先放弃,大人们之间要提前协商,统一口径,一起维护,才能取得成功。


孩子们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可有的时候一些故意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姑息的。


在学校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遭到班里某个同学的嫉妒,于是这个同学背地里造谣说他的坏话,他知道以后找到这个同学质问,可其不以为然,在他面前滋事挑衅,他没忍住愤怒踢了这个同学一脚。


同学告诉了老师,虽然是同学不对在先,但他的行为已经把他推到了错误的首位。老师把我叫到了学校,我要求跟他单独谈一谈,我对他说:我看到同学诬陷你,我感到很遗憾也很生气,因为同学不对在先,他应该受到惩罚。


可当你做出了伤害他的行为之后,你就变成了故事的主角,我感到很难过,本来我们是可以一起谴责他的,现在反而成了你的错误更大,我想请你能告诉我,你现在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如果事情一开始是什么样发展下来才对你更好呢?我希望你能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用一些平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这三个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家长可以时常用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效果非常好。


教育的力量是一个累加的过程,一次这样做未必能看到效果,但坚持这样做,就会看到令人惊喜的改变。


父母能够认识孩子的情绪发展,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孩子确定正确地行为,纠正不良行为,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如果非得逼着孩子低眉顺眼、诚惶诚恐,这样的结果就是彼此积累怨恨,影响亲子互动,孩子的不良情绪没有得到控制,反而会造成更加糟糕的结果。


用放松法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当我们生气或沮丧时会咬紧牙关,并感到紧张,深呼吸也是安抚混乱情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深呼吸无法消除愤怒,但能使它平稳至少一两级,足以阻止我们说出、或是做出某些让我们后悔的举动。


让孩子明白,人总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不管是因为什么因素让你痛苦,都不要放弃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机会,好好说话比某些行为带来的收益大得多。


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学会多做几个深呼吸,尽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之后还可以找最信任的朋友倾诉。

如果不便让他人知道时,可以找个地方大声喊叫发泄一下;也可以散散心,把那些不愉快暂且忘到脑后去,等到理清思绪再作定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比如听听音乐、看看书等。

情绪失控是最可怕的野兽,希望每个孩子都不会再成为此类事件可悲结局的主角。



作者:问题宝宝,孩子王,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教育事业近10年。



满意请给坚持原创的小堂点赞 

赞就是小堂的动力☺


情绪的背后

有一个你不认识的你自己

想好怎么引导孩子,引导你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