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聪明投资者
走近最优秀的投资人,聆听客观表达的理性声音,只做最好的原创财富资讯,洞见独立思想,回归资本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疆土  ·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药品短缺 ·  3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2:巨蟹提高身体素质 ... ·  5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超会赚钱的天蝎座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聪明投资者

“现在开始聚焦成长股”,中欧瑞博吴伟志最新小范围交流:正在寻找下个阶段守转攻的品种

聪明投资者  · 公众号  ·  · 2024-08-01 15: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欧瑞博吴伟志关于市场动向、资金流向、港股市场、AI技术、消费行业、医药行业和出海公司的最新观点,以及他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和投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资金流向与投资回报和安全性

吴伟志表示,资金的流向取决于投资回报和安全性。港股市场今年以来一直在吸引增量资金的流入,一些高股息、低估值的优质资产在港股市场较为丰富。

关键观点2: 港股市场的观点

吴伟志对港股市场持有积极态度,认为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港股市场以获取更高的股息回报。他认为港股市场里的一些优质资产在A股市场难以找到类似的公司。

关键观点3: 美股市场的观察

吴伟志表示,美股市场已经进入高估值区域,未来出现系统性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他认为AI技术的出现可能对头部企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并建议保持交易心态对待科技股的投资。

关键观点4: 行业与板块的观点

吴伟志对消费行业机会较少持谨慎态度,相对乐观看待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他认为红利高股息在A股已经基本到位,未来的机会有限。医药行业中,他看好创新药,并认为市场的整体震荡态势还将维持,强势股补跌可能是市场调整接近尾声的现象。

关键观点5: 投资策略与观察

吴伟志建议投资者在市场压力下优先卖出流动性好、跌幅小的强势股以应对赎回和降低仓位。他强调在当下股市的低位,过于悲观或过于低仓位也有风险。他提到近期忙着寻找下一个阶段守转攻时的布局品种,聚焦的是成长股,特别是科技和医药板块。


正文


这个阶段要去寻找下一个阶段守转攻时布局的品种

“资金的流向取决于投资回报和安全性,港股市场今年以来一直在吸引增量资金的流入。”

“如果风格后续往成长的方向走,创新药一定是有比较大的弹性。”

“市场向下的空间也不大,强势股补跌通常是市场调整接近尾声的现象。”

以上,是中欧瑞博吴伟志在7月23日与机构的小范围交流中,分享的最新观点。

来自之前渠道的数据显示,吴伟志早期管理的一只产品“深国投·中欧瑞博1期”,从2008年12月19日成立以来,截至最新净值日期2024年 7月19日,成立以来的总收益为**%, 近三年这只产品的收益为**%,今年以来,这只老产品有**%的正收益。 (点此认证合格投资者后方可查看完整业绩)

截至7月中旬,中欧瑞博的总体股票仓位在7成,港股的仓位占到一半左右。其中重仓的港股互联网在8%左右,这也是近期中欧瑞博较为看好的一类资产,和聪明投资者前几天的私募半年度正收益盘点中的大部分老牌私募们观点一致。

(延伸阅读 :2024上半年私募盘点《一批正收益私募,吃到了港股互联网的“红利”》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时, 中欧瑞博的 主要持仓板块是高股息(石油石化、通信、煤炭等)、科技(互联网、电子等)和周期(金融、有色金属等)等。

资金的流向取决于投资回报和安全性

这次交流中,谈及港股市场,吴伟志表示, 资金的流向取决于投资回报和安全性, 而港股市场今年以来一直在吸引增量资金的流入。

港股市场里的一些高股息、低估值的优质资产,要想在A股市场找到类似港股这样具有吸引力的公司较为困难。

比如某电力公司,在A股的股息率约为2.8%,而在港股市场上则有高达7%左右的公司可选,妥妥的优质高股息资产。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在内,肯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港股市场,以获取更高的股息回报。

美股估值位置较高,AI领域建议保持交易心态

而美股市场则整体已经进入高估值区域,未来出现系统性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从中短期来看,整体赛道是拥挤的,可能要用一种趋势投资的心态来面对,当趋势变坏时就要离场。

2023年,美股科技巨头都实现了大幅上涨,但是今年以来开始走向分化。

分化的两端是英伟达和特斯拉,英伟达一骑绝尘,Meta随后,中间的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还在挣扎着。特斯拉7月23日公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其利润大幅缩水,股价也接着重挫。

昨晚,美股三大指数高开高收。截至收盘时,英伟达股价涨了12.81%,报117.02美元,单日市值就增加了32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6万亿元)。

而在前一个交易日,英伟达的股价还下跌了超7%,市值蒸发了1930亿美元。

算力和应用不匹配的问题,一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生怕在AI这条路上落后错过历史性机遇的各家公司,都在恐慌性地备货。

但是应用端一直没有看到很好的迹象出来,于是投资人对巨高成本投入发展人工智能的预期回报质疑声多了起来,最近不少投资人甚至因为恐慌心态大量撤出科技股,英伟达和苹果、微软和Alphabet则因此被波及。

吴伟志认为,AI技术的出现可能对头部企业产生颠覆性影响,迫使它们进行投资以维持竞争力,这可能会增加开支而不一定带来收入增长。

无论政治环境如何变化,都有对大型科技企业加强监管的趋势,这可能影响其业务和股价。

对投资人来说,建议保持交易心态,逢低买入,但期待持续新高则不太现实。

目前中欧瑞博的绝大部分产品中没有美股,仅有少数几个产品有极少比例的美股收益互换。

关于红利、出海和医药

吴伟志还提及了自己对几个具体行业和板块的看法。他认为,消费行业机会较少,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则相对乐观些。

中欧瑞博从2020年初就逐步加仓或持有到现在的低估值高股息公司,包括石油、煤炭、通信运营商、银行等,也是集中在港股市场。

从估值来看,红利高股息目前在A股已经基本到位了,往后的机会有限。港股依然有一些机会,还没有出现明显的泡沫,但是再上涨很多的可能性不大。

从自身的角度来看,银行股目前的机构配置比例不高、估值也不算贵,但当前还是“比较难评价”。

目前小市值板块仍处于寒冬中,他在近期的投资观点中也提到,作为一名成长型基金经理,鄙视小市值公司是非常荒谬的。他预判,这一轮寒冬结束之后,这些中小市值公司中最优秀的成长股,未来的收益率会远高于当下受到热捧的高股息资产!

但从三千来家公司中,挖掘出3-5%的优秀公司难度可能非常高,而且由于优质公司占比低,通过买小盘股ETF的方式来把握机会可能未必有效。

对于出海类的公司,他会更关注其中包括新能源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轮胎、逆变器、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中的机会,自下而上选股为主。

考虑出海的成本和风险,他不太会轻易去出手。从他的观察里,企业的出海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很多公司最终投产的时间比预期慢很多,投资金额也高出很多,而且国外的建设、管理、运营难度比国内大很多,地缘政治也很复杂,出海的结果不一定好。

医疗器械是看好的,中成药的关键是估值,但是贵的话就没什么吸引力。如果风格后续往成长的方向走,创新药一定是有比较大的弹性。

目前医药的某些领域在全球可以做到领先地位,国家也是鼓励创新药出海,所以近期会议中的“开源节流”,对医药公司以及相关服务类公司的影响不大。

现在聚焦的是成长股,优先科技、医药和消费

谈及当下的市场,吴伟志倾向于市场整体还是会在一定上下限内维持震荡态势,大级别的上涨需要经济上有强劲的向上推动力。

但是在当前的位置上,市场向下的空间也不大,强势股补跌通常是市场调整接近尾声的现象。

在市场压力增大时,机构投资者可能会优先卖出流动性好、跌幅小的强势股以应对赎回和降低仓位。当市场情绪企稳后,资金会重新买入基本面和估值有吸引力的公司。

综合来看,对整个经济的改善还需要耐心等待国家的大力度政策。在这之前,投资思路是通过结构性的持仓以及降低仓位来做防守。但是他也强调,在当下股市的低位,过于悲观、过于低仓位,也是有风险的。

近期,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在跟某国内头部私募交流时对方透露,当前阶段正在寻找合适的成长机会。

吴伟志也一样,“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反而很忙”,因为中欧瑞博在着手寻找下一个阶段守转攻时布局的品种。

在周期行业中,中欧瑞博在化工板块准备了比较多优秀标的,吴伟志认为,后续如果转进攻的时候,这将会给自己带来优势。但这个行业也是看贝塔的行业,机会不大的话,自己不会去投资。

此外他还提到,价值和成长现在的收益率已经接近,而中欧瑞博现在聚焦的是成长股。

领先的是科技。AI带动了半导体的复苏,苹果产业链和AI技术改造应用,会继续带动整个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的景气度,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

排在后面的分别是医药和消费,有很多进入低估区的优质公司。

医药、消费、科技也是中欧瑞博的三大传统战场。中欧瑞博在今年的人员招聘时,补充的主要是周期和科技行业。

科技行业也和其中领域特别多有关,它会涉及果链、消费电子、设备、材料国产化、互联网等细分板块。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编辑:伊娜

责编:艾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