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将量子技术作为重大战略储备之一,形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卫星导航严重威胁,以此阻退中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建设步伐,达到继续军事称霸世界的目的。
然而,有消息证实,中国已经取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量子导航等技术的突破,如果真的如此,那么,美国在军事上轻松取胜中国的战略企图将再次破灭。
文︱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民青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华语军事”
1
数十年前科学家预言量子计算将取代电子计算
众所周知,普通计算机使用电子的0和1两种状态计算。数十年前,有科学家提出,未来,有可能利用电子所有的32个量子态进行更加快速的计算,坚信先进的量子并行计算方式,具有强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多年来,各国的科学家一直试图研究和制造出新一代的量子计算机。
有专家指出,量子计算不仅颠覆了传统密码,而且,还产生了目前难以破解的密码——量子密码。由于这种计算方式采用量子态作为密钥,因此,具有不可复制性和难以破译性。有专家甚至认为,量子密码有希望实现“绝对安全”。
由于上述原因,世界各国纷纷将量子密码技术纳入国防科技发展战略之中。比如: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就在研究量子局域网的密码体系和自由空间量子密码,此外,英国国防部及欧盟各国也启动了类似的量子密码研究计划。
2
“超光速”量子通信将创造一体化战场网络神话
直到今天,有人对神话般的“超时空隧道”仍将信将疑,不过,科学家们坚信,随着量子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幻想有可能实现。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与“量子纠缠”密切关联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则正在变为现实。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量子通信属于超光速通信,不仅是“最快的通信”,而且,具有穿越大气层的可能性,从而为基于卫星量子中继的全球化通信网,奠定了可靠基础。日前,德国物理学家正利用“量子纠缠”效应打造量子互联网。
由此,人们清楚地看到,量子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步伐已经加快,并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即:量子隐形通信系统可建立在各类作战指挥控制体系之间,和各种侦察预警系统、主要作战平台以及量子微空间武器系统之间,构建量子信息化战场的通信网络,这种先进的通信网络具有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等特性。
专家预测,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量子通信将充当难以置信的新角色。多年以前,一些军事强国便开始大力研究和发展量子通信技术。其中,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启动了多项量子通信相关的研究计划,此外,英国、德国、日本等国都将量子通信技术纳入议程,开展广泛探索,取得不同的成果。
相比较而言,在量子通信产业化及相关应用技术方面,中国长期以来保持低调,但是,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量子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突破,引起国际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2015年,外国科学家撰文认为,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此,他们列举了以下一系列事实:2011年,中国“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这一网络包括46个节点,是世界上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2013年,中国“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建成,这一网络包括56个节点、90多个用户,面向完全承载实际应用、量子网络运维和优质的用户体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
目前在建的“京沪干线”项目,已于2016年底建成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等城域网络,全长达2000多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线路,成为全球首个距离最远的广域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担当了“领跑者”角色。
3
小型化量子导航系统可取代空间卫星保障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等盟国充分发挥了空间卫星保障的作用,特别是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保障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导弹命中率,而且,将侦察、预警、发现、指挥、控制等必要的流程大为缩小,从这次全新的战争中,全世界都看到了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和前景。
此后,欧洲、俄罗斯、中国都相继发展各自的空间军事卫星保障系统,建立各具特色的导航定位系统。然而,这种空间卫星保障的安全性十分脆弱,极容易受到反卫星武器的攻击。为此,美国一直潜心发展不依靠卫星保障的导航技术,其中,包括小型化的量子的导航技术,以此达到威慑其他军事强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尤其,企图轻松取胜潜在的战略对手——中国。
然而,美国的这一战略企图却受到来自科学技术进步的挑战。2014年5月23日,英国媒体报道说,长期处于导航领域霸主地位的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迎来一位强有力争夺者,而且,这次的挑战者绝对与众不同,甚至被赋予“颠覆性”,因为,它摒弃了传统的卫星技术。英国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研发出新的导航技术,即:不依靠轨道卫星支持,一种名叫“量子导航”的小型导航系统。
有西方媒体指出,未来的量子导航系统可以取代GPS全球定位系统,发射一套由24至30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至少需要花费百亿美元以上,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量子导航技术的迅速发展,打破美国独家垄断,已成为难以阻挡的趋势,如今,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得更快更远些。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