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朝文社
《我们爱历史》团队由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组成,弘扬正确历史观,正视听。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网易最有态度自媒体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朝文社

中美关税激战正酣,私募大佬为逐利竟力挺美国?

朝文社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4-11 14: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2年12月,在接连遭受国家限制三公消费,以及白酒被质疑添加塑化剂双重打击后,茅台迎来了至暗时刻:

股价从最高点266块,一路俯冲到了118,最大跌幅56%。跌没了超一半市值。

很多老股民血本无归,陷入了无尽绝望。

当时亏钱的也不只是普通散户,还有很多知名投资人。为了让市场对茅台重拾信心,一些大佬自发站出来发声,其中言论最出圈的,就是最近高调唱多美股的私募大佬但斌。他说过一句名言:

喝了茅台可以一晚上搞八次,我太太可以作证呢。

为了纪念这一丰功伟绩,但斌还在床头挂了两个大字——“正下”。

与如今买美股就天天唱多美国相类似,作为知名茅台投资人,但斌曾先后发过7000多条微博赞美茅台, 一会儿说茅台是送钱的活菩萨,一会儿说茅台是液体黄金,一会儿又表示茅台公司让傻子去经营都能赚钱。

从2003年23块钱一股入场,但斌靠买茅台买成了中国顶级投资人,直到2015年大牛市崩盘,股民发现他竟然悄悄卖掉了大部分茅台股票,只留下不到10%的仓位。至此, 雪球股民也亲切地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股市岳不群。

而与但斌相比,另一位知名茅粉,同时也已经移民美国并且重仓美股的段永平,名声要好得多,也要更加赫赫有名得多。

段永平被称为中国巴菲特,与赵薇那个闹着玩的中国女巴菲特头衔不同,段永平是实打实的股市战神:

2002年,两百万美元抄底网易,一年两百万变一亿美金。2011年9美元买入苹果,十年后苹果翻16倍,巅峰期一年投资回报超300亿美元。2013年茅台下跌到120元时,段永平跑步入场,累计投资收益已超150亿元人民币。

并且早在专职做投资之前,段永平就已经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凭借90年代创办的小霸王学习机和步步高,段永平不到40岁就实现了财富自由。今年背背佳老板蒋宇飞曾公开表示, 段永平可能是现在华人世界里唯一一个能在24小时内掏出1000亿现金的男人,是比雷军更名副其实的华人现金之王。

作为实打实的投资大佬,从去年6月茅台跌到1500左右开始,段永平就断断续续在为茅台发声了。4月10号,在正式宣布不会再在雪球上讲话之前,段永平给散户推荐的最后一支股票仍然是茅台。

为什么这些全仓美股的投资大佬,不管是润出去的真大佬,还是被认为炒美股后资产大跌的假大佬,过去几年都反复推荐买茅台?而如今自己却又都拿真金白银去买了美国科技股?

茅台股票还会一直涨吗,茅台涨跌和时代变迁到底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其实搞懂了这个问题,也就搞懂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以及接下来普通人在面临中美关税大战所引发的社会巨变时,到底该做怎样的选择。

茅台为什么如此值钱,很多人习惯把它归结为茅台酒的口感确实好,口味独特,不可复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茅台酒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

形成现在这种稳定高品质的关键节点,发生在1963年10月。

当时周总理在非洲出席外交活动时,拿出茅台来说要用中国最好的酒款待大家,结果被外国记者引用《大公报》的报道, 当场反驳说这不是中国最好的酒。

原来在总理外出访问期间,中国恰好举办了全国第二届评酒会,当时茅台因为盲目扩产,酒的品质下降了,最后被盲评了个第五名。

周总理当时在国外,并不知道这个消息。在他印象里,茅台一直是中国最好的酒。

从非洲回来后,心系茅台酒质量的总理,让轻工业部和中科院组织了一百多位技术专家,集体奔赴贵州帮助茅台提升品质。

最终历经3年,上万次实验, 终于从茅台酒曲中分离出了16株对其口感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菌种,帮助茅台一起把酒质提升到了现在的水平。

这次国家队给的“技术扶贫”,也就是 茅台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二期试点”。

一直到40多年以后,前茅台功勋董事长季克良还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茅台的核心科技就是菌种。

但与很多人所想不同,有了菌种,提升了酒质,却并不能保证茅台有今天的行业地位。因为当初提取到这个菌种后,根本就不是只分给了茅台一家。

根据当年亲身参与过二期试点,同时也是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前所长黄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回忆, 国内继茅台之后的第二家酱香保密酒企——贵州碧春,也拿到了这个菌种。

拿到这个菌种的契机,紧随在茅台“二期试点”之后。

60年代美苏争霸加剧,苏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提出想跟控制其它小国一样,控制中国主权,结果遭到我们领导人断然拒绝。也因此,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苏联先是撤走了专家,接着要求我们立刻归还欠的约54亿美元债务, 诞生了著名的苏联逼债事件。

可当时中国一穷二白,根本没什么东西能抵债,只有茅台酒是少数苏联愿意要的东西,于是就被总理列为了战略物资,并指示其扩产。

碧春酒厂的前身毕节酿酒厂,早在“二期试点”期间就是轻工所选定的试验车间,老酿酒师全程参与了试验,因此就 被选为扩产茅台的指定单位,从轻工所拿到了那16株茅源菌种。

因为采用和茅台相同菌种酿造,成功还原了老茅台口感, 碧春已经被国家列为了继茅台之后的第二家酱香保密酒企,并且还先后被颁发了贵州老字号称号、贵州名牌产品、贵州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大奖。

那么问题来了,当初有这么多大佬推荐茅台,可为啥不见有大佬推荐碧春呢?甚至到今天为止,除了一小撮真正懂酒的,还有人听说过碧春的名字吗?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不得不提茅台真正的致胜法宝了。

很多人可能没有这种认知,其实茅台是国内针对男性消费的最大奢侈品公司。茅台财报显示,茅台酒的毛利润率超过了90%,销售净利率50%,而销售费用率还不到3%,也不需要研发开支,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几乎全部转化为净利润。除了印钞,你很难想象到还有什么生意比这个更好。

当然了,作为一家商业公司来说,这只能说明茅台确实牛逼。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二三十年,它创造性地塑造出了一个国酒形象,并且通过跟红色故事和上流社会相绑定,顺利成为了中国消费升级浪潮中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一度获得了众多投资大佬的青睐。

而碧春的命运,却更像我们普通人艰难的一生。

碧春承担茅台扩产任务成功后,当时就准备和茅台一起运过去还债。

可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却开始对中国运过去的东西百般刁难。老一辈应该还记得些当初的故事。当时运到苏联抵债的鸡蛋,苏联要用圆圈一个一个地套,套进去是小的,不合格,退回不要。

而扩产后的茅台,也就是今天的碧春酱酒,遇到了同样的情况,百余位专家耗时三年的研究成果几乎白费。

为了不在苦难时期给国家添麻烦,类似碧春这样的老国营命运可谓是悲情。不能出口就只能转内销了,可国内已经有一个茅台了,只能把价格定的低一些,先顽强地活下去。

碧春把能省的成本像什么营销、外包装之类的全省了,但把同样茅台菌种、同样传统茅系酿造工艺酿造的酒,定到了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的价格。

应该说,碧春是当时万千老国营坚韧不拔的真实写照,在扩产茅台还债被苏联拒收后,又开始了积极自救。

碧春酒厂老板杨大愚是毕节知名慈善家, 先后建过希望小学、福利养老院,在汶川地震、南方大雪等事件中都捐过款。

杨大愚厂长捐建的希望小学

碧春一年赚的钱可能都不如茅台一天赚的多,可这么多年下来,不仅顽强的活着, 还尽全力帮助毕节这个贫困市脱贫,每年为毕节贫困市解决几百人的就业难题。

也正因为此,我想写一篇文章,真诚地为它做一次推广,这家老国营活得确实非常不容易,很需要大家的支持。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添加帅真商业视界粉丝专属销售经理

联系上碧春酒厂厂长杨大愚后,才得知他们刚和茅台一起参与制定了中国《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成为了中国酱酒圈的国家队之一,品质受到国家级信任机构背书。

老一辈企业家做生意最讲究的就是坦诚和信任,大愚厂长也给了我承诺, 只要是扫上方二维码过去购买的酒友,不仅有碧春专属销售经理服务,还会送一整瓶正装酒试喝,只要酒友们拿回去喝不出茅香味,试喝的一整瓶就当免费送了,退正装酒他们还包运费,相当于酒友们是零风险,第一次先交个朋友。

免费试喝的产品,正是碧春已经在全网爆卖300多万瓶的“碧春·伍”。“碧春·伍”采用年份老基酒勾调而成,入口茅香四溢,回甘十分明显,已经持续霸榜了多个平台的老酒畅销榜和好评榜。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经济经历了狂飙,很多人的人生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现在中美关税战开打,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战略调整,我相信许多人的收入预期应该也没那么好了,消费观念也终于发生了改变。

不花2000多块买茅台喝,喝点碧春这样品质好,但只是暂时没名气的酒,很没有面子吗?

过去说出来可能还有人认同,但现在能认同这种消费观念的人越来越少了。

而要我说,这种消费观念也早就该改改了,前些年国内经济太好了,很多人都被消费主义洗脑了。

在大环境没那么好的时候,回归理性消费,喝点好喝不贵的,过点踏实日子,做个长期主义者,这比什么都强。

碧春采用同样茅台菌种酿造,卖得却比某些贴牌酒都便宜,还在国家困难时期做过贡献,这种老国营也应该活得更好!

长按上方二维码,可添加帅真商业视界粉丝专属销售经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