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职业发展的阶段和突破瓶颈的障碍,以及提升跨界能力的方法。文章整理自「周际洞见」直播内容,涉及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障碍和如何提升自己的迁移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职业发展阶段
文章中提到,职业发展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关注工作能带来什么;第二阶段需要跨界能力,可能涉及管理岗位;第三阶段是实现价值、成为领袖、创造新的事物。其中,专业经验和跨界能力的提升,在很多私企中是通过跳槽实现的。
关键观点2: 突破瓶颈的障碍
文章指出,突破瓶颈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文化的保守性,人们容易忽视长远的宏观风险和机遇;二是个人当前的迁移能力较弱。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产品和销售,拥有较强迁移能力的人更容易在不同部门间转换。
关键观点3: 提升迁移能力的方法
文章建议,提升迁移能力要考虑边际成本,平时可以在「终极三问」上约束自己。通过增加产出(如跨界学习、接触新行业或本职工作相关领域的经验),提高迁移能力。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免费解锁「周际洞见」往期内容的相关事项。
正文
本文整理自「周际洞见」直播:
诡异宏观局势的判断方法和思考框架
进入职场后,许多人都会渐渐有种无力感:
就像是当某个进度条拉满后溢出,你再怎么努力也提高不了了,再无法从中获得新的快感。
第一个阶段,你的动力来
源于 「这份工作
能
给你带来什么」。
刚从学校毕业时,积累专业经验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想象一下,第一次作为一位老师,能把复杂的知识说得深入浅出,给学生授业解惑时的成就感。
然而,当专业经验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会遇到瓶颈。
极少数情况下,是你的专业能力真的已经达到行业顶尖;更多时候,是因为你在当前职位上已经无法接触到新的事物了。
许多在大型私企工作的员工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他们满怀激情进入公司,却发现许多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联。很多名校毕业生可能也只是端茶倒水、冲咖啡,或者天天对着 Excel 表格复制粘贴。有些人在大厂唯一能锻炼的能力,就是制作 PPT,然后在会议上夸夸其谈。很难想象有人参加工作就是为了这个。
如果能突破这个瓶颈,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在自己所属领域的专业经验达到一定水平后,还能往哪个方向提升呢?
此时,往往需要具备「跨界」能力——有些人会选择走上管理岗位,开始涉足管理领域。
某种意义上,「管理」也是一种
专业化
。
不同的是,「管理」不再只是解决明面上的问题,而是意味着开始跨界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更要思考如何将解决方案推广出去,如何让它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这种「跨界」,让你不再只是接受任务,而是积极参与跨部门的协作,迎接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然而,这个阶段也会有尽头,很多人的升职之路止步于此。
大公司裁员时,首先波及的往往是这群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层管理者的危机。
此时,你最大的焦虑是:
无论怎么努力,薪酬和收益都难再有大的突破。
你可能寄希望于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或有一波行业红利,这样可以有丰厚的年终奖。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会让你感到格外疲惫无力。
再往上一个阶段,可能就是实现
价值、成为领袖、创造新的事物
一般来说,专业经验和跨界能力的提升,在很多私企中是通过
跳槽
实现的。而财务收益的提升,往往
依靠人脉和能力的积累
:在平台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带着资源另立门户,获得更高的财务回报。如果到了这个阶段,不需要他人指点,自有解决办法。
一是我国社会文化偏保守,人们容易为眼前的安定,忽视更长远的宏观风险和机遇。
国人大多追求稳定,即使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并不匹配,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社会观念的影响
:选择这样的职业道路,可能一半以上的动机是希望获得职称,让父母在邻里间有面子。
二是个人当前的迁移能力较弱。
企业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两个:做产品和卖产品。
前者是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稳定解决方案,并将其投入生产;后者通常分为品牌、销售和市场这三个环节。
一个做销售的人,很容易将自己的经验迁移到市场部门。这并不是说销售人员头脑更灵活,而是因为他们的业务性质相似:
市场是
「让别人知道我的产品」
,销售是
「让别人需要我的产品」
。这两者之间有天然的业务近似性——本质都是「让别人知道我、信任我、需要我」,因此,很多道理是互通的。
相反,如果你改从事财务、法务、行政和人力等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岗位,就很难直接将其他业务的经验迁移过来。
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迁移能力呢?
所谓「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所增加的额外成本。
以烧制瓷杯为例
,生产一个杯子的成本主要来自人工、材料、燃料。其中,燃料占了大头,因为窑内需要保持高温,长时间持续烘烤。这意味着,当窑炉启动时,无论里面在烧制多少个杯子,燃料消耗都是固定的。
这样一来,假设一个窑炉最多一次能烧制1000个杯子,其实烧制1个和1000个杯子成本差得并不太大。但是,如果想烧制第1001个杯子,就需要再启动一次窑炉,固定成本和燃料成本都会翻倍。
职业发展与这很相似。
我们的专业经验和技能,就像已经投入的燃料,窑炉已经烧起来了,只需增加一些材料和人工,也就是平时的努力、接触的新行业或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领域,跨界能力就会有相应提升。最终的产出,就是想要获得的职业成果。如果你的产出只有「1个杯子」,说明你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
此外,我们平时可以在「终极三问」上约束自己。
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是何」、「为何」、「如何」。
建议平时不要轻易问「如何」,因为「如何」对应的答案一般是具体的步骤。喜欢直接问「如何」的人,我们俗称「伸手党」。
我们可以多问「是何」、「为何」,在搞清来龙去脉、原理和目的后,
自己来思考解决方法
。
这并不是说不应该问「如何」,而是当我们适应了这种思维方式后,再问出的问题,都是不得不问而且一语中的。
极简日程表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