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倾情奉献!”专业+深度+及时+准确“,涵盖宏观利率走势研判、信用评级全覆盖、信用策略紧跟踪、转债市场精细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规模增长明显,现金及存款转 ...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这11种得天独厚的能力,说明你与众不同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全球文科衰落潮,无可挽回 ·  3 天前  
简七读财  ·  如何摆脱朝九晚五的穷忙生活? ·  2 天前  
简七读财  ·  2024,你在A股赚钱了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中金固收·利率专题】监管趋严下瘦身的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及一季报点评 20170524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5-24 21:27

正文

作者

陈健恒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30011 SFC CE Ref: BBM220

张继强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30010SFC CE Ref: AMB145

  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5110005



摘要

2012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增速和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资产负债表增速较快:(1)中小商业银行近几年资产端依赖交叉金融业务扩张较为迅速。即通过资产管理计划、资金信托计划承载非标资产,其次是同业理财、资产证券化、债券委外、基金等,这其中一部分通过嵌套的方式达到提高收益、避税、减少风险资本占用、下沉资质等目的。(2)资金来源上,中小银行则主要依赖批发性融资,包括同业存款、回购、发行同业存单等。金融加杠杆的动机在于:虽然实体经济真实信贷需求不强,但中小机构对业绩和规模的诉求较强,尤其是理财等刚兑的性质,而部分交叉金融业务/嵌套可以帮助规避金融监管达到扩表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货币环境整体宽松的背景下,短端负债成本较低,而同业存单等良好主动加杠杆的工具为之提供便利。但这也决定了,其规避监管的行为蕴藏一定的风险,包括金融链条拉长、透明度降低、风险承受者与风险源距离更远、期限错配风险等,以及监管加强下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压力。

梳理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资产端和负债端特点,进一步分析其未来变化的方向及影响:

负债端来看:1)一般存款的乏力,且分布不均,部分银行一季度存款负增长;存款压力导致部分银行资产端增速明显放缓。个别银行一季度出现缩表的现象,主因一般存款的下降。(2)同业存单带动应付债券占比进一步上升。往后看,在同业缩表压力下,同业存单余额增速将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余额阶段性下降的情况。(3)外汇占款持续流出与现阶段央行流动性投放模式下,向央行借款同比增速167%,且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稳定性下降。(4)存款的乏力进一步传导至资产端扩张的放缓,导致银行从过去的以贷定存转变到以存定贷,个别银行甚至由于一般存款的流失导致一季度缩表。往后看,在货币政策以及各类监管政策持续偏紧旨在监督金融机构防风险、去杠杆背景下,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叠加银行的信用扩张放缓,基础货币与所派生的货币的下降,将使得一般存款增长延续乏力;进而,商业银行在一般存款的抢夺上也将更加激烈,也将进一步抬升负债端资金成本。而短期看,去杠杆压力下,同业解锁的环节或导致杠杆先被动上升、后在资产逐步到期下方能主动去杠杆,被动上升过程中对同业负债的需求仍较大,同业负债成本短期或仍居高不下。

资产端来看:1)总资产同比增速12.07%,较16年年末的13.1%小幅放缓。其中,压缩了狭义的同业资产,债券投资同比增速降至24.38%,应收款项类投资同比增速快速降至5.68%(不过,部分前期放在应收款项类的投资在16年转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同比增速提升至12.33%,其中16年个人贷款增速较快。(2)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总资产同比增速逆势回升,一季度同比从去年的三季度回升至11.4%,主要集中在债券、同业、贷款等;而中小银行增速放缓,股份制银行从16年年末的17.75%降至13.43%,主要压缩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城农商行从16年年末的20.76%降至14.4%,主要放缓的同业资产。(3)从环比来看,一季度新增资产配置以贷款和应收款项为主;结构上有所分化,一季度股份制银行明显放缓,资产端倾向于贷款,而城农商行资产端倾向于应收款项和贷款类资产。

交叉金融业务:梳理资产端,可以发现银行应收款项这一科目过去几年快速发展,在上市银行资产端占比升至7.44%,绝对规模突破12万亿。过去其主要属于标准债券投资范畴,但近年主要是各类受益权。不过一季度增速放缓,部分银行主动压缩或部分转移至可供出售及交易账户。为全面分析交叉金融业务全貌,我们通过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来观察规模及结构。汇总大中型上市银行和71家城农商行来看,交叉金融业务合计规模在17-18万亿,主要是2013年之后发展起来的,并在20142015年快速发展;股份制银行发展最早,城农商行2016年仍在快速推进。结构上,资管计划+资金信托计划合计约10.5万亿,主要投向票据、贷款等信贷类资产,属于影子信贷的部分;理财(银行表内持有的同业理财)约4万亿,在1516年快速发展;基金约1.1万亿,即银行表内购买的基金,在16年快速增加;资产支持证券约9000亿。虽然部分该项业务起步较晚的银行仍在扩张(包括一些中小银行),但现阶段部分股份制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17年一季度已主动压缩应收款项科目下的投资。从银监会6号文等来看,规定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不得进行多层嵌套;要根据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落实风险等;监管从严下,预计后续商业银行在交叉金融业务上创新的动力会被抑制。

净息差方面:2016年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78.8bp,付息负债付息率下行50bp左右,导致上市银行2016年全年的净息差收窄33.8bp2016年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相对较小,主因其付息负债成本下行更为显著,与宽松货币环境下融资较为灵活有关。但去年8月央行货币政策边际转紧之后,中小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负债端压力凸显,付息负债资金成本调头在上行。从17年一季报单季数据来看,生息资产收益率仅上行1bp3.66%,而单季计息负债付息率从去年年末的1.78%8bp1.86%;导致一季度上市银行合计的单季净息差收窄7bp1.94%。大行、城农商行基本持平,但股份行收窄20bps。影响在于,负债成本显著上行带动净息差收窄压力下,商业银行自然会想到传导,如近期我们了解到部分银行ftp价格明显提高,进而包括金融市场部在内的资产配置部门对资产端的收益要求也更高,或通过信贷端和债券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表外业务来看:16年银行理财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从15年的56%下滑至24%16年末总余额29.05万亿元(较2015年年末增加5.55万亿)。但分布较为不均,上市银行中23家可计算的表外理财2016年增量为4万亿,前十家银行年度增量合计3.4万亿,或以同业理财为主,相应的近期规模压力较大。往后看,MPA考核压力,叠加银监会去嵌套、禁止同业空转、理财空转,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将明显放缓,不排除同业理财资金流出带动银行理财规模阶段性下降的情况出现。

部分主要监管指标来看:1)广义信贷方面,2016年绝大多数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总资产扩张增速较2015年放缓,但一小部分银行增速提升,或因主动扩表、或因表外理财增速过高拉升其广义信贷增速。(2)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12%,在MPA考核、非标回表等压力下,仍有补充资本的压力。从一季度来看,已有银行主动补资本。(3LCR(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来看,一方面,央行流动性投放有限、外汇占款逐步流出,资金来源有限;而另一方面,净利润增长压力和扩表需求下,资金运用增大;导致绝大多数上市银行LCR2016年下半年有所下降。从2016年年末的情况来看,有六家上市银行目前距离17年年末达标90%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从流动性考核的角度出发,一般存款的抢夺压力也会增大。

          




一、引言:监管趋严背景下的银行资产负债表

2012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增速和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部分机构主动加杠杆较为明显,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资产负债表增速较快,整体中小银行扩表速度超过20%,远高于大行。从金融机构主动加杠杆的动机来看:虽然实体经济真实信贷需求不强(平台仍存在一定的融资需求),但中小机构对业绩和规模的诉求较强,尤其是理财等刚兑的性质,而部分交叉金融业务/嵌套可以帮助规避金融监管达到扩表的目的(如同业资产);另一方面,在货币环境整体宽松的背景下,短端负债成本较低,而同业存单等主动加杠杆的工具为之提供便利;在这样的驱动力下,金融机构主动加杠杆。但这也决定了,其规避监管的行为蕴藏一定的风险,包括金融链条拉长、透明度降低、风险承受者与风险源距离更远、期限错配风险等,以及监管加强下资产负债表调整的压力。

梳理上市银行银行资产负债详情,可以发现:1)中小商业银行近几年资产端依赖交叉金融业务扩张较为迅速,即广义的同业业务上。体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上,从会计记账层面主要体现在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个科目,而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上,则主要体现在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通过资产管理计划、资金信托计划所承载的非标资产(包括信贷类资产、票据、企业债权),其次是同业理财、资产证券化、债券委外、公募债基和货基等,这其中一部分通过嵌套的方式达到提高收益、避税、减少风险资本占用、下沉资质等目的。从上市银行数据来看,中小银行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在总资产占比高达25%及以上。2)资金来源(负债端)上,中小银行则主要依赖批发性融资,包括同业存款、回购以及发行同业存单等方式从大行的超储中借来准备金。从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的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在总负债的占比超过30%,个别银行甚至超过45%

银行资产负债表既是实体的一面镜子,也能从中推断债券需求力量及资金面变化。基于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我们试图通过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最新变动,并分析监管从严以及货币收紧的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展望未来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日趋显著

从上市银行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所披露的负债端特点来看:

1.        一般存款:几家欢乐几家愁,一般存款的乏力导致部分银行资产端增速明显放缓

一般存款来看,2017年一季度主要上市银行吸收存款科目同比增速从2016年四季度的10.17%降至9.78%,整体增长较为乏力,对应一季度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增速降至9.8%,企业存款仅增长2267亿元(去年一季度同期增长15600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同比增速从2016年上半年的6%-7%的增速逐步回升至10.45%;但股份制银行吸收存款同比增速放缓1个百分点至7.13%,对应季度环比增速仅1.44%,其中中信、民生、平安一季度吸收存款环比负增长,主因对公或个人定期存款的下行;城商行吸收存款一季度同比增速从23%降至15.3%,不同银行的差异较大,有的城商/农商行一般存款增速超过20%,有的银行仅5%

整体来看,一季度一般存款增速有所放缓,但不同银行之间差异较大,有的银行如大行、部分城商行增速回升,而股份制银行一般存款增速较为乏力且个别银行一般存款下降;且占比来看,不同银行结构差异较大,大行一般存款在总负债占比可高达84%,而有的股份制银行一般存款占比不到55%。与此同时,同业负债仍处于压缩状态,在总负债的占比从前期的15.8%降至14.2%;应付债券在一季度大量发行同业存单带动下,占比升至5.1%,但对一般存款的补充极为有限,总负债增速放缓。之前两年,货币政策宽松,负债端管理不是问题,更关键是找到资产。而今年以来存款的乏力进一步传导至资产端扩张的放缓,导致银行从过去的以贷定存转变到以存定贷;个别银行一季度出现缩表的现象,主因一般存款的下降。往后看,在货币政策以及各类监管政策持续偏紧旨在监督金融机构防风险、去杠杆背景下,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流动性池子的水下降的背景下,叠加银行的信用扩张放缓,基础货币与所派生的货币的下降,将使得一般存款增长延续乏力,进而,商业银行在一般存款的抢夺上也将更加激烈。


2.        应付债券占比进一步上升。同业存单,扩表利器还是续命良药?

图表2右图显示,上市银行中,股份制银行与城农商行的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在总负债的占比超过33%。其中,在MPA考核下,部分银行主动压缩买入返售(回购融出),导致同业负债科目也相应下降,但包含同业存单的应付债券科目同比增长37.2%,在总负债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且不同类型银行差异较大,国有银行应付债券在总负债占比在2.2%附近,且以商业银行债为主,同业存单较少;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的应付债券在总负债占比分别为10.7%17%2016年年末,这一占比分别为9.25%15.4%),与一季度大量发行同业存单有关(如图4)。从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包含同业存单后新口径的同业负债在总负债占比来看,部分银行占比超过1/3(如图5);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超标规模近万亿,意味着其负债端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也会加大其对一般存款抢夺的压力。

从今年一季度同业存单的情况来看,在融资成本较高的背景下,一季度同业存单余额从16年年末的6.3万亿快速上行至7.8万亿,规模净增1.5万亿,主要是用于弥补一般存款增长乏力的资金缺口。但由于同业存单的资金成本较高,根据草根调研,其资金运用主要投向贷款、非标等信贷类资产。

进入5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近期继续节节攀升,创年初至今的新高,如AAA3M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522日高达4.75%,较前期明显上行。然而,尽管一级发行利率不断上调,但市场认购需求较弱,实际发行量/计划发行量创低位、同业存单的余额也在前期突破8万亿回落至7.8万亿以下。背后的原因包括:(1)到期滚动压力大,56月份每个月到期的同业存单高达1.5-1.6万亿;而前期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背景下,城商行同业融资的刚性较强。监管强调降低期限错配要求下,近期长期限的存单发行意愿提升。(2)需求端来看,广义基金在赎回担忧下需求有限;部分有钱的商业银行则倾向于留着子弹他用,尤其是临近半年末、整体超储水平较低。目前,在金融解杠杆的过程中,存单的需求收明显快于供给收缩,即便在一级发行利率上调略过3月的水平后,需求较弱(购买意愿有,很多机构没有钱),带动近期净增为负。

从调节商业银行负债端工具的角度,同业存单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是改革利器。从资金来源和运用来看,一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存单弥补一般存款增长的乏力,来主动扩表。但也有一部分商业银行基于同业负债(包含同业存单)来增加对同业资产的配置,且从2016年年报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穿透的披露结果来看,大量的同业负债在资产端是通过各类资管通道、同业理财等渠道,对应是非标(信贷、票据)、债券委外和公募债基、货基等资产,这就属于主动负债通过各种形式去配置非标资产,或存在一小部分同业空转/监管套利的行为(如图表1)。考虑银监会强调禁止同业存单套利、同业空转等,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将先上升后下降(因为去杠杆和解锁的过程会出现杠杆先被动上升、随后在资产到期下再主动下降的情形)。

往后看,在同业缩表压力下,同业存单余额增速将明显放缓,甚至余额下降的情况;对应未来应付债券这一科目的同比增速也将有所放缓。但另一方面,MPA等各种监管从严下,加上潜在的非标回表压力,商业银行有更强的补充资本的动力,发行商业银行债、次级债补充资本或流动性的需求有所上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业缩表过程中,未来同业负债需求或逐步下行,供需将重新匹配,一般转为量价齐跌,短端机会将更为确定。


3.        向央行借款:货币政策边际转紧后,成本明显抬升

2016年央行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带动上市银行向央行借款科目在一季度同比增速为167%,在总负债的占比从2015年年末的0.88%升至一季度末的3.03%。但从资金成本来看,在去年央行收短放长以及上调OMOMLF利率之后,央行投放的流动性余额的加权资金成本也不断上升,从201682.78%的加权利率升至3.02%。虽然体现在商业银行负债端的付息率并未明显升高,甚至考虑其他因素后边际小幅下降,但考虑向央行借款量的增加,从不到1万亿增加至4.4万亿(用以补充2016年外汇占款流出的2.9万亿),对于上市银行而言,抬高了整体的资金成本,尤其是负债端的稳定性变差。


4.        负债端小结:去杠杆初期对同业负债需求较大,未来一般存款竞争更为激烈

整体来看,过去在外汇占款持续流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偏紧流动性投放有限、资金在金融同业体系流转比例增加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一般存款增长乏力;且分布较为不均匀,大行与部分中小银行增加而其他银行下降。存款的乏力进一步传导至资产端扩张的放缓,导致银行从过去的以贷定存转变到以存定贷,个别银行甚至由于一般存款的流失导致一季度缩表。存款的乏力也导致商业银行加大同业负债的融入,通过回购、同业存款、同业存款等批发性融资工具,并带动同业存单余额在一季度快速上行,发行利率居高不下。往后看,在货币政策以及各类监管政策持续偏紧旨在监督金融机构防风险、去杠杆背景下,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流动性池子的水下降的背景下;叠加银行的信用扩张放缓,基础货币与所派生的货币的下降,将使得一般存款增长延续乏力;进而,商业银行在一般存款的抢夺上也将更加激烈,也将进一步抬升负债端资金成本。而短期看,去杠杆压力下,同业解锁的环节或导致杠杆先被动上升、后在资产逐步到期下方能主动去杠杆,被动上升过程中,对同业负债的需求仍较大,广义的同业负债成本短期或仍居高不下。




三、商业银行资产端:MPA下增速放缓,以存定贷下优先信贷类资产

正如上文对负债端的剖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负债端一般存款增长放缓、加大批发性融资的占比,而后者资金成本较高。那么,是什么使得银行在同业负债成本高企背景下,仍主动扩大负债规模呢?需从资产端来解释。

1.        资产端:贷款、非标仍是资产扩张的主要对象

从上市银行一季度末总资产增速来看:

1)全部同比增速为12.07%,较16年年末的13.1%小幅放缓。其中,狭义同业资产压缩,同比-2.5%(主要压缩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一部分是12-14年非标资产的到期,另一部分是MPA考核下季末压缩回购资金的融出);贷款同比增速提升至12.33%,其中16年个人贷款增速较快;债券投资同比增速降至24.38%(交易、可供出售、持有至到期这三个账户以债券投资为主);应收款项类投资同比增速快速降至5.68%。不过,部分前期放在应收款项类的投资在16年转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购买他行理财、基金、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证券等,因此,需要客观的看待三个债券投资相关科目的增速。

2)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总资产同比增速逆势回升,一季度同比从去年的三季度回升至11.4%,主要集中在债券、同业、贷款等;而中小银行增速放缓,股份制银行从16年年末的17.75%降至13.43%,主要压缩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城农商行从16年年末的20.76%降至14.4%,主要放缓的同业资产。同时,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在信贷投放、债券投资科目增速较为显著(如下图),且股份制银行债券投资科目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6年年末增速显著,同比从前期20%附近的水平增加至60%附近,主要是资产管理计划、购买他行理财、基金等,去年理财依靠同业理财再度快速发展,叠加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一度低于同业理财利率,中间存在一定的相对确定的套利空间,带动在商业银行表内相关同业资产占比进一步提升(后文会详细剖析广义同业资产)。


3)但从环比来看,一季度新增资产配置以贷款和应收款项为主;结构上有所分化,一季度股份制银行明显放缓,资产端倾向于贷款,而城农商行资产端倾向于应收款项和贷款类资产。股份制银行受制于一般存款乏力,总负债增速仅0.55%,对应总资产增速0.81%;其中,贷款环比增速4.9%、应收款项2.4%、债券2.3%,而同业资产、现金与存放央行环比下降25.3%4.9%。表明一季度负债成本较高背景下,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银行依靠发行同业存单房贷,资产端也倾向于收益率高的资产/高效能的资产,如能带来存款的贷款、非标等资产,而对同业资产、一般债券兴趣较小。城农商行也类似,压缩了同业资产,但其应收款项科目仍在快速增长,环比增速高达14.64%。大行也很有意思,过去应收款项科目增速整体较低,但今年一季度部分中小银行MPA考核压力较大,而大行考核压力相对较轻,叠加同业类资产收益率回升、风险资本占用地等特点,其逆势扩表,且主要投向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


2.        债券投资:地方债为主、同业存单国债为辅,减持信用债

传统的债券投资(交易、可供出售、持有至到期三个账户)来看,上市银行债券投资科目同比增长24.38%,增速小幅下行;不过一季度在地方债发行极少背景下,环比仅3.3%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股份制、城农商行的债券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7.4%52.3%24.3%,其中股份制银行的债券投资中有一部分将前期计入应收款项的购买他行理财、基金、收益权计入,口径变大导致其同比增速显著提高。不过过去两年,中小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力度,如城商行对地方债、同业存单的配置力度均较强;而农商行一级托管账户总计从15年年终的300个增加至目前的753个,且对政金债、同业存单配置力度较强。而传统大行在2016年对除了地方债的其他债券配置力度较弱,少量增配国债、同业存单,减持信用债。

一季度来看,受制于一般存款增长乏力、资金成本较高、信贷需求旺盛等因素,大行为主的商业银行对债券的配置力度偏弱;但目前收益率上行之后,债券相对吸引力有所上行2017年来看,考虑年底地方债置换压力减轻,商业银行表内的债券配置相对可以做到更加均衡,但关键仍在于负债端的压力能否减轻,以及资产端各类资产实际收益率的比较。


3.        细抠交叉金融业务和影子信贷全貌

基于上文的分析与梳理,可以发现两个特点:1)应收款项这一科目过去几年快速发展,在上市银行资产端占比升至7.44%,绝对规模突破12万亿。过去其主要属于债券投资范畴,但近年来,主要是各类受益权。(2)从16年开始,部分银行应收款项这一科目放缓,但有的银行是真的环比下降,有的银行是转移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下。进一步,从各家银行报表附注对于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披露,穿透之后,过去两年商业银行扩表的资金运用主要是通过各类交叉金融业务,即资产管理计划、资金信托计划,投向非标资产(包括信贷类资产、票据、企业债权),其次是同业理财、资产证券化、债券委外、公募债基和货基等,这其中一部分通过嵌套的方式达到提高收益、避税、减少风险资本占用、下沉资质、规避监管等目的。由于不同银行在编制报表时标准不一,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并未按照穿透规定严格执行,因此很难通过这两个科目的简单比较了解影子信贷、交叉金融业务以及委外、同业空转的全貌,尤其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仍是以债券为主,而各类交叉金融业务(包含委外)分布于应收款项、可供出售、交易、买入返售等多个科目。因此,需要穿透之后来看。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1](简称享有的结构化主体的权益),根据上市银行年报中的解释,是本集团通过直接持有投资而在第三方机构发起设立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权益,涵盖了应收款项、可供出售、交易等各个账户下的交叉金融业务。本集团通过持有该类结构化主体权益获取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本集团对该类结构化主体不具有控制,因此未合并该类结构化主体。并在附注中披露其账面价值(含应计利息)和最大损失敞口。

具体的规模和结构来看:1)上市银行方面,披露了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的上市银行中,17家上市银行(以大行、股份制银行为主)合计规模约在11万亿,且主要在2013-2016年上半年快速上升。资产配置方面,主要投向是资产管理计划和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占比高达70%左右(规模略超过7万亿);购买他行理财产品近年来占比也有所上升,从2015年的15%上升至19.2%,绝对规模在2万亿左右(同业理财规模在16年年末约6万亿);基金约8000亿;资产支持证券占比4.2%,约4000亿。(2)城商农商行方面,我们统计了近百余家城商农商行2009-2016年的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科目,其中有71家城商农商行具有可比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这71家城商农商行享有的结构化主体的权益来看,预计2016年年末合计规模增至6-7万亿。其中资管计划、资金信托计划占比为54%(约3.5万亿),理财产品占比近30%(约2万亿),资产支持证券8.2%(约5000亿),基金4.6%(约3000亿)。

汇总来看(如图表1617),样本中的大中型上市银行和71家城农商行来看,交叉金融业务合计规模在17-18万亿,主要是2013年之后发展起来的,并在20142015年快速发展。股份制银行发展最早,各部分股份制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或17年一季度小幅压缩该科目;城农商行起步较晚,但在部分城商行总资产占比较高,且城商行整体来看,2016年仍在快速推进,预计近期在监管趋严下有所放缓;大行过去一直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但在今年一季度中小型银行MPA考核压力较大出资产背景下,承接了部分应收款项科目下的资产。结构上,资管计划+资金信托计划合计约10.5万亿,主要投向票据、贷款等信贷类资产,属于影子信贷的部分;理财(银行表内持有的同业理财)约4万亿,在1516年快速发展;基金约1.1万亿,即银行表内购买的基金,在16年快速增加;资产支持证券约9000亿。 这也回答了本章开篇的问题,主动负债几何。


4.        监管从严之下,交叉金融业务何去何从?

上文全貌梳理之后,根据银监会6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1)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不得进行多层嵌套。要根据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严控银行理财嵌套,不得简单将银行理财业务作为各类资管产品的资金募集通道。(2对于交叉性金融产品,风险责任原则资金来源于谁,谁就要承担管理责任,出了风险就要追究谁的责任。对于资金来源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计划,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36号文规定审慎开展委外投资业务,严格委外机构审查和名单管理,明确委外投资限额、单一受托人受托资产比例等要求。规范开展债券回购和质押融资,严格控制交易杠杆比率,不得违规放大投资杠杆。

——银监会首次正式在文件中提及禁止同业投资多层嵌套。不过,多层嵌套的定义有待明确,几层算多层呢?尤其是现阶段很多银行自营资金投资了各类资管计划,对于存量的资管计划管理人,如何限制其嵌套有待商议。不过,同业业务增量空规模、存量消风险;限制自营投资多层嵌套,可以限制交叉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绕道进行资产违规出表、隐匿不良资产、信用风险下沉等起到限制性作用。

同业业务的调整不仅仅体现在负债端,在资产端的压力也不小。近期债券委外的赎回只是影响的形式之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银监会加强对银行各类业务的底层资产穿透和限制资管产品的嵌套将对新增业务起到较大的约束作用,对存量业务也存在不低的影响。一旦穿透到底层资产,银行计提的资本金提高以及拨备提升的情况下,将实质性的提高银行的业务成本。

虽然部分该项业务起步较晚的银行仍在扩张(包括一些中小银行),但现阶段部分股份制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已主动压缩应收款项科目下的投资;叠加监管对于嵌套、空转等严查,预计后续商业银行在交叉金融业务上创新的动力会被抑制。然而,仍存在两个问题有待商榷,一方面,如果这部分资金通过嵌套的方式,最终投向了实体经济,那么,在清理嵌套之后要确保实体经济的融资,否则容易发生再融资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按照规定,符合资本计提、统一授信及拨备率不良率统计、国家产业政策等,仍可以继续操作?从草根调研来看,目前部分银行倾向于在自查、银监会反馈自查结果之前暂停相关业务,且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小组。一些银行的应对方式是,随着这些资产的到期,银行可能会不再续接这些资产,或者主动的出售这些资产。不过抛压对存量非标资产的传导或有限,因为没有流动性,因而对债券市场的传导或更加明显,引发债市资产价格的调整并带来赎回压力。




[1]注:本集团在未纳入合并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为了更好地运用资金,本集团截至2016 12 31 日享有权益的未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主要包括由本集团或独立第三方发行和管理的理财产品、基金、资产支持证券、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等。本集团通过持有该类结构化主体权益获取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本集团对该类结构化主体不具有控制,因此未合并该类结构化主体。(非保本理财被称为“发起设立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




四、负债端成本上行导致净息差明显收窄


1.        资金成本在一季度调头上行

从上市银行2016年全年的净息差来看,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78.8bp,付息负债付息率下行50bp左右,导致净息差收窄33.8bp。其中四大行付息负债付息率简单平均仅1.63%,一般存款的优势使得其资金成本明显低于其他银行近50bp。对应到净息差方面,2016年五大行、城农商行分别收窄35bp,股份制银行收窄30bp;股份制银行收窄幅度较小主因其付息负债成本下行更为显著,与宽松货币环境下融资较为灵活有关。

但去年8月央行货币政策边际转紧之后,中小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负债端压力凸显。结合前文第二章、第三章负债端和资产端变动来看,在央行收紧流动性闸门之后,上市银行负债端压力较大,且付息负债资金成本在上行。从上市银行一季报单季数据来看,生息资产收益率仅上行1bp3.66%,而单季计息负债付息率从去年年末的1.78%8bp1.86%;导致一季度上市银行合计的单季净息差收窄7bp1.94%。分银行类型来看,大行、城农商行基本持平,但股份行收窄20bps

2.        加大一般存款抢夺背景下,关注资金成本上行对资产端的传导作用

一般存款增长乏力以及整体利率水平的抬升,使得商业银行加大一般存款抢夺的力度。根据各银行柜台存款的信息,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各大银行,已经纷纷提高了存款利率。如1年期存款利率从前期的1.75%变成,1.8%1万元以下)和1.95%1万元以上)。我们在年初的LCR专题、同业存单专题都有提到过,一般存款争夺更为激励是大势所趋。

影响在于,负债成本显著上行带动净息差收窄压力下,商业银行自然会想到传导,如近期我们了解到部分银行内部ftp价格明显提高,进而包括金融市场部在内的资产配置部门对资产端的收益要求也更高。即便债券和同业存单等作为资产的收益率对其而言有所上行,但考虑负债成本的上行,实质吸引力增加有限。加权贷款利率也已经有所上浮,但在企业融资需求整体疲软,而政府类项目借款人议价能力强的背景下,转移资金成本的压力较大。

此外,由于普遍预计负债端管理难度较大,银行纷纷从以贷定存转换到以存定贷之后,在资金运用尤其是资产配置上更为谨慎。如同业、债券等,派生存款的能力不及贷款。




五、表外业务:MPA和去嵌套下,未来增速将放缓

表外业务方面,根据中债登《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年)》数据,16年银行理财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16年末总余额29.05万亿元(较2015年年末增加5.55万亿),全年增速从15年的56%下滑至24%(如下图)。但分布较为不均,上市银行中23家可计算的表外理财2016年增量为4万亿,前十家银行年度增量合计3.4万亿。其中,浦发、招商、建行四家银行新增表外理财超过4000亿,或以同业理财为主。从投资者类型来看,同业理财16年成为增长主力,占比进一步升至20.6%,绝对规模从2015年年末的4万亿增至6万亿。资产配置来看,2016年,表外理财加大了对债券尤其是信用债的配置力度,占比从15年的29.5%提升至43.8%

相应的,也引发潜在风险——近期在银监会系列监管文件压力下,银行调整资产负债表、禁止同业空转压力,部分银行自查阶段暂停创新业务;资产端调整压力传导最显著的在于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因为没有流动性的资产如非标等无法抛售/快速出表,只能等到到期)。而由于同业理财一般期限在1-6个月,且流动性较高,进而绝大多数银行/机构倾向于同业理财到期不续,对于同业理财的发行方,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另外根据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披露[1],截至173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1万亿元,与16年末相比基本没有增长,与16年一季度末相比同比增长19%,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17年一季度理财规模增长乏力,除了与个人理财销售难度仍然很大有关外,或与银行表外理财于17年一季度正式纳入MPA考核的影响。

往后看,MPA考核压力,叠加银监会去嵌套、禁止同业空转、理财空转,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将明显放缓,不排除同业理财资金流出带动银行理财规模阶段性下降的情况出现。



[1]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5DF82696A37B4A1BB1D9E6828A4BAE50.html



六、主要监管指标梳理:MPALCR、资本充足率


1.        MPA:表外理财的加入加大考核压力

20161219日,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1] 意味着2017年一季度,表外理财将首次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我们在1611月《详解mpa考核及对债市的影响——兼上市银行16年三季报点评》专题报告中提到过,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由于现阶段表外理财增速较快,会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的广义信贷增速,从而加大中小型银行尤其是过去表外理财发展较快的银行广义信贷考核的压力。

2016年上市商业银行广义信贷来看,我们基于资产负债表简单测算其广义信贷增速(更多是拟合资产负债表增速,或因同业计入而高估),绝大多数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总资产扩张增速放缓,但一小部分银行增速提升,或因为主动扩表、或因为表外理财增速过高拉升其广义信贷增速。


2.        资本充足率:部分银行偏低

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12%,在MPA考核等压力下,仍有补充资本的压力。从一季度来看,已有银行主补充资本。


3.        LCR:下半年下降,主因存款不稳定,需加大优质流动性资产

LCR(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来看,一方面,央行流动性投放有限、外汇占款逐步流出,资金来源有限;而另一方面,净利润增长压力和扩表需求下,资金运用增大;导致绝大多数上市银行LCR2016年下半年有所下降(披露数据的17家上市银行中有11LCR指标年末较半年末是下降的)。个别银行因为一般存款流失而超储下降,进而分析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下降;部分银行由于较为依赖同业负债,分母现金净流出增大;都会导致LCR的下降。不过,从2016年下半年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来看,部分银行是上升的,或与其增持利率债有关。

根据银监会2014年发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在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2016年年末的情况来看,有六家上市银行目前距离17年年末达标90%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考虑一季度有的商业银行对公定期或对私定期存款是净流出的,对其流动性压力也较大,因而从流动性考核的角度出发,一般存款的抢夺压力也会增大(从分母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对于流出的计算可以看出,存款角度,对LCR更利好的排序为:零售存款、中小企业存款、有业务关系的运营存款如清算、托管等、无业务关系的金融机构存款);且表内对利率债仍有一定的配置需求(计入合格优质流动资产,有助于提高LCR分母)。



[1]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215090/index.html





报告原文请见2017524日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发表的研究报告

相关法律声明请参照:

http://www.cicc.com/portal/wechatdisclaimer_c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