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ens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们也要把它洒向需要温暖的生活……”Lens 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Lens于2005年由法满先生创办,早期专注于杂志,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具口碑和份量的人文杂志,2015年升级改版为《目客》、《视觉》系列Mook,及其他书系。 与此同时,Lens品牌也从单一的杂志产品,成长为一个活跃且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旗下业务涵盖出版、新媒体、文化活动、视频产品(“重逢岛”)等。 官方网站:http://welens.cn微信公号:WeLens(i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Lens

有裂缝的女神像更美,因为她属于人间丨伊莎贝拉·阿佳妮

Lens  · 豆瓣  · 时尚  · 2017-10-22 05:56

正文

很少人敢不稍加解释地直言:伊莎贝拉·阿佳妮是个龅牙姑娘。

她的上嘴唇和鼻子离得过近,微张的嘴唇有一种性感。假如想要从容地将嘴抿合,只好用力地将人中紧绷拉长。这种不经意间的自我掩饰,恰巧给了她一种欲言又止的气质,和一股倔强的错觉。

电影《玛戈皇后》剧照

提起阿佳妮,人们会想过那一连串被她演绎的角色,以及她众说纷纭的私生活。大多数人都选择性地忘记了一个事实:阿佳妮已经62岁了。

关于她的传言纷纷,有人说她得了艾滋,死得惨烈。最新版本的故事是:阿佳妮陷在曾经饰演过的神经质角色里不可自拔,她出门要乘坐四轮马车、穿复古蓬蓬裙。她在一次访谈中说:“(这些传言)就好像社会上固有的流行病毒,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卷土重来。”

造谣者罪不可赦,但轻信它的人或有余辜。假如你看过她的表演,你就会明白,荧幕上的她是那样脆弱、多情、敏感、分裂,浑身充满了逼近便逝的捉摸不定和岌岌可危。

《怪房客》剧照,与罗曼·波兰斯基

她的表演本身就是一场通灵,当电影结束拍摄,附身的角色褪去,她总会有种下一秒也将蒙主恩召的虚弱。有时你不得不怀疑:大概她原本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才能够演得如此逼真。

就连和阿佳妮在《勃朗特姐妹》中同台飙戏的于佩尔都说:“如果我们都住在精神病院,我在分裂症病房,她在狂想症病房。

阿佳妮是当之无愧的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五获法国“凯撒奖”,戛纳影后,两度被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有人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影坛是阿佳妮的天下。

在阿佳妮自己看来,她的电影生涯开始于出逃。

12岁时暑假,弗朗索瓦耶的《小布佳》正在找一个长着橙色雀斑的金发女孩儿。星期四那天,阿佳妮去了面试现场。她的真正想法是:不和爸妈一起过夏天,这可真不错。

两年以后,《福斯蒂娜和美丽的夏天》又找到了她,导演说:“我还不知道要让你演什么,但我想让你演。”

片场生活对尚未成年的阿佳妮并不新鲜。但16岁的她被问道:“你是演员吗?”阿佳妮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把自己形容成“演戏的无业游民”。

她告诉米歇尔·芒梭:“别人需要我,是因为他们缺了一个演员。”她总觉得自己不断充当着别人的替代品。

从小,她就被为人谨慎的父母教导:“别把你的观点摆出来,别使你引人注目。”幼年时,她常想把自己藏起来,钻到老鼠洞里。以前她总觉得自己很丑,但现在不这么觉得,“因为自己已经被包装过了”。

对她而言,演戏是一种有的放矢的反抗和背叛。

电影被她称作“假”,生命被她称作“真”,演员是一种在真假间往复的职业,这种角色切换的游戏对阿佳妮而言并非难事,但这种游戏,使得演员这个职业变得危险。

《着魔》里,阿佳妮是一个被魔鬼占据灵魂的女人,一个和怪物交媾的女人。她赤足走在潮湿黑冷的地道里,肚子里怀着怪物的孩子。

她先是神经质地笑了起来,在空旷甬道里抽搐痉挛,不时将脑袋撞向墙壁,手里的购物袋被她甩到墙上,牛奶喷洒出来。她倒地,开始口吐白沫,身上淌血,下身流出绿色的液体。三种颜色混了一地,裹着女主人公的痛苦、悔恨和不敢置信,直直撞向崩溃的临界点。

电影《着魔》片段

《罗丹的情人》中,阿佳妮扮演罗丹的情人卡蜜儿,一个生命最后30年在精神病院监禁中度过的女人。

电影中,与罗丹分别后的阿佳妮凭借着回忆,为罗丹塑了一个半身像,她在用石膏刻就的怀抱代替曾经爱她的,有血有肉的男人。因为演得过于投入,很长一段时间,阿佳妮在角色中走不出来。

阿佳妮演遍了那些人生跌宕起伏的欧洲传奇女子。除了《罗丹的情人》里的卡蜜儿,还有改编自大仲马原著的《玛戈皇后》里,成为政治牺牲品的玛戈;《勃朗特姐妹》中的艾米丽·勃朗特;然后是阿黛尔·雨果,文豪雨果的女儿。

1974年,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给阿佳妮写了一封信:

“阿佳妮,你是个不同凡响的女演员。除了让娜·莫罗外,我从没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张脸固定在胶片上。” 随后他又给阿佳妮写了第二封信:“单是你的面孔就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甚至可以演一部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它将可以与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

那时的特吕弗手握《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剧本。这份他五六年前就写完的剧本,因为没有合适的女主角人选,迟迟未被付诸荧幕。然后他看到了阿佳妮主演的《耳光》,一切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漂洋过海的名门之女,一边忍受神经质性格的折磨,一边追求错爱的花花公子。这部1975年上映的电影里,20岁的阿佳妮像一只随时可能倾覆的小船,仅靠着想象和悟性,就从单薄的经历中提取出了属于阿黛尔情绪。

这种对于情绪认领的精准和表达,常让人好奇,现实中的阿佳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电影中的阿黛尔为了爱情,从法国辗转到了加拿大。而现实中,阿佳妮也曾因为爱情从欧洲追到了美国。那是和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恋情。

热恋时,她和刘易斯暂停了片约,在巴黎过起二人世界。有一种说法是,期间阿佳妮拒绝掉了《本能》和《不道德的交易》的片约,这两部片捧红了沙朗·斯通和黛米·摩尔。

激情过后是神伤。刘易斯去了美国,遇见了瑞贝卡·米勒,一发不可收拾。不知是否是为了挽回旧情,阿佳妮也去了美国,和沙朗·斯通合拍《魔鬼双姝》。但二人恋情仍是不了了之。

从起先的金童女女,到后来的劳燕分飞,两人的恋情充满了八卦杂志所津津乐道的所有元素。

后来,阿佳妮还和电子音乐大师让-米歇尔·雅尔有过交往。关于恋情是否走到了婚约这一步,两个人各执一词,甚至在媒体上隔空喊话。真相无处可堪,但结局广为人知:最后,阿佳妮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巴黎,到瑞士安家。

在解读这一段故事时,我们应当反思:是否因为阿佳妮演过一系列为情所伤、脆弱癫狂的女子,我们就将她天然地当做受害的一方?

美丽,脆弱,疯狂,忧郁,然后是坚韧和生命力。喜欢上阿佳妮轻而易举,但要欣赏阿佳妮绝非易事。大多数人被她的荧幕形象和外表牵着走,一旦只将她当做悲剧美人进行抒情,她的独立和生命力就会被遗漏,将她作为一个人来欣赏的机会也就丢失了。

阿佳妮的身体里一股的力量。她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经历的都记在心里。当每一段喜怒哀乐都被正视、被毫无怠惰地咀嚼,世界的可怕就会变得栩栩如生。她说,“这种游戏穿透了我的灵魂,它超越了我,造成了超乎情理的痛苦。”

和这股自我毁灭相伴的,是一股野蛮生长的韧劲和叛逆。她在访谈中说:“一旦我到达一个我追求的地方,我又会以种种方式离开了。”

她渴望改变,出逃,反叛,她不止一次表示,假如人生以顺遂的方式进行,她绝不会有任何机会从事这个职业。演员是她对父母约束的反抗。

1989年,阿佳妮在凯撒奖的领奖舞台上朗诵《撒旦诗篇》,以声援萨曼·拉什迪,这位因批评伊斯兰教,而被伊朗独裁者霍梅尼全球追杀的作家。

领奖台上的阿佳妮

但阿佳妮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问她,是否会害怕有朝一日容颜不再?阿佳妮回答:“幸好这件事还没发生。”

似乎与这一问一答冥冥中对应的,是越来越多指向阿佳妮“变老变胖”、“整容”的评价和猜测,英国邮报一篇《阿佳妮:不断面对整容指控的女演员》捅破了这层纸。

除此之外,早年她针对几任前男友的说辞真实性存疑、在走戛纳红毯时被摄影师抗议也被再度讨论。戛纳元老Giles Jacob在《戛纳公民》里,还曾抱怨了这位法国国宝级女演员的难伺候。

一代女神的雕像,有了裂缝。

将摄影机放到地上的摄影师们

2009年,在复出后的第二部作品《裙角飞扬的日子》里,有人把阿佳妮的荧幕形象形容为“崩塌”。比起39岁出演《玛戈皇后》时被冠以的“冻龄”标签,在《裙角》里,阿佳妮发胖,皮肤变得松弛,不再只是以女神的姿态出现。

但阿佳妮也凭借《裙角飞扬的日子》赢得了第五座凯撒奖。自此,五夺凯撒奖的阿佳妮也成为了法国电影史的一个传奇和标杆。

尽管有人说她的脸因为微整形而变得僵硬,但那双每一秒都在说话的眼睛,懂的人就会明白,她的天赋与对人的理解留存了下来。曾经她说“想要演的角色都是年轻的女性”,现在,她亲手打破了这面镜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阿佳妮和法国名记米歇尔·芒梭有过两次时隔十二年的访谈。十二年后,阿佳妮的目光不再停留在外部世界,而是聚向了自我。这是她当时的一些想法,从中可以窥见些许真实的阿佳妮。

芒梭:“你会陪孩子一起度假吗?”

阿佳妮:“当然,我们打算去纽约过一星期。我以前为让一个男人开心跑到纽约去,为什么不能为他儿子这么做呢?”

“我总是太信任自己,以为能拯救别人,这是一种危险的品质。”

“以前总把自己的情感掩饰起来,实在是太辛苦了了。”

“在我人生的剩余的部分里,我要开始修补那些被打断的美好的事情了。”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号“WeLens”、微博"WeLens"

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

更多介绍请前往Lens官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木羊

参考资料:

1,《明星之爱》,米歇尔·芒梭

2,Isabelle Adjani, wikipedia

3,“ De temps en temps, l'anonymat me paraît être un nirvana. Il n'y a rien de plus glam que d'être un illustre inconnu.” Isabelle Adjani,l'interview vérité, Féerie issue 179

4,She who must be obeyed,the guardian

5,Isabelle Adjani: the constant plastic surgery claims,Telegraph

6,Retour sur… Isabelle Adjani boycottée par les photographes à Cannes,madame.lefigaro.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