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P上海知产观察  ·  【知讯】关于开展2024年度杨浦区知识产权资 ... ·  15 小时前  
中国知识产权报  ·  挺膺担当 书写青春芳华(下) ·  2 天前  
知识产权界  ·  大疆招聘「中级知识产权管理岗(专利申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妈妈,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三流父母鼓劲,二流父母减压,一流父母这样做!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12-30 11:59

正文

文章授权转自公众号 洞见父母
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家长和孩子纷纷进入备战状态。

这场年度大考, 考验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

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约56%的考生,考前会出现头痛、眩晕、疲劳、暴饮暴食或厌食等症状。

超过90%的考生,内心焦虑不安,35%的考生反应尤为严重。

许多孩子在考前,会感到焦虑不安。

对于家长来说,帮助孩子战胜“考前焦虑”,至关重要。

当孩子询问“如果我考砸了怎么办”时,你的回答尤为关键。
01
三流父母鼓劲:
“加油,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面对孩子考前焦虑、紧张的状态,家长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
有些家长,喜欢用积极的话术给孩子打气。
比如:
“加油,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
“宝贝,你这么聪明,肯定没问题的!”

“好好考,放轻松,绝对拿高分!”
但是,这样的话说出来,孩子往往不会领情,甚至焦虑、愤怒、抓狂。
家长也觉得委屈:

明明只是想鼓励一下孩子,怎么他发这么大脾气?
实际上, “相信孩子一定能考好”,是一种带着期待的微暴力。

如塞利格曼所指出的,只有教会孩子“表现满意”,才能实现“感觉满意”。

如果只急着缓解负面情绪,而 忽视了对正确行为的培养,就因果倒置。

鼓劲的家长,并不是冲锋陷阵的孩子。

适度鼓励孩子可以,但是盲目鼓劲,会让孩子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愤怒。

不仅不利于心态放松,反而会挫伤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觉得你并不理解他,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失去学习动力。
02
二流父母减压:
“考不好也没关系”
有些父母,试图通过减轻压力来帮助孩子。

但这种方法,同样不提倡。

当父母轻描淡写地说 “考不好没关系” ,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视。

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并没有得到理解。

这种回避型的情绪回应,无法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

你以为“考不好也没关系,下次再努力”,是一种鼓励和安慰。

然而,这种回应可能会产生两种副作用:

一方面,孩子会心生懈怠,失去学习的内驱力。

原本想好好发挥的实力,可能展示不出来。

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的态度是种否定。

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不被重视,从而深受打击,动力也跟着丧失。

认真对待孩子的焦虑,而不是简单用“没关系”回避问题。

可以和孩子 探讨考试的重要性 ,如何合理地设定目标和期望。

教导孩子 管理压力 ,比如运动、冥想或其他技巧,来缓解紧张情绪。
03
缓解考前焦虑,一流父母这样做

真正聪明的父母,不盲目也不松懈。
而是在平时,就注重 孩子 主动性 内驱力 的培养。
不至于让孩子到了考前,马上要“上战场”。
却因为情绪紧张而焦虑,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内驱力,是建立在“我主动”“我愿意”的基础上的行动。

那些学霸孩子,并非每个人都聪明到靠基因取胜。

而是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主性和动力,比一般的孩子更强!

想要养出一个自律爆棚的孩子,考前话术很关键。

1、“考前紧张正常,适度紧张有好处”

首先,以切身经历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考前紧张正常。
比如准备一个重要演讲,或者项目汇报时的紧张感受。

以及这种紧张, 如何帮助自己更加专注和努力。

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理解,紧张并非只有学生会经历。

每个人面对挑战时,都可能遇到这种情绪。

让孩子在理解考前焦虑的基础上,放平心态,主动找回努力的动力。

但是,切记不要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刻意理论输出,反而让孩子反感。

2、“就算真的考砸了,那也是赚到了!”

要让孩子明白:
考试是一次测试,不是为了拿高分。

目的是检测学习成果,发现问题,才能继续进步。

一旦孩子把考试当成“生死局”,很容易丧失信心和动力。
只有心态端正,孩子才能发挥自身的 主动性 ,找回 内驱力 ,考出好成绩!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

内驱力帮助孩子实现 自我潜能、达到个人成长 的最高境界。

它可以让孩子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情况下,自发学习和探索。

这种自我驱动的能力,才是孩子长期努力的源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