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开建第二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 柬埔寨加大清洁能源投资
● 缅甸力争在2030年实现全国全面通电
● 泰国迈出核电站研究第一步
● 印度尼西亚宣布15年内退出所有煤电
● 2023年中国品牌占东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重达67%
新加坡开建第二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4日消息,为加强国家能源安全,新加坡兴建第二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这座接收站已从规划进入执行阶段,新加坡液化天然气公司表示,该接收站将如期在2030年之前投入使用。该接收站投入使用后,加上目前在裕廊岛的接收站,新加坡液化天然气公司每年可处理的液化天然气将增加到1500万吨。
柬埔寨加大清洁能源投资
《经济日报》10月29日消息,由柬埔寨皇家集团投资的柬埔寨首座液化天然气发电厂近日在国公省破土动工,该项目总投资达13.4亿美元,将采用两台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900兆瓦。第一台机组预计于2027年4月投入商业运营。柬埔寨矿产能源部部长高洛达那表示,该项目取代了原计划建设的700兆瓦燃煤电厂,是柬埔寨能源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柬埔寨2030年实现清洁能源占总发电量70%和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近期,柬埔寨已批准2024—2029年的23个电力领域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为57.9亿美元。
缅甸力争在2030年实现全国全面通电
缅甸中文网11月3日消息,近日,缅甸电力部部长吴年吞表示,缅甸正努力在2030年实现全国全面通电。目前,缅甸45%的电力生产和消费来自水力发电,50%来自天然气,3%来自太阳能,2%来自煤炭。
泰国将推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系统
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副总理兼能源部部长披拉攀近日发表了主题为“政府在国家能源发展中的政策方向,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可持续安全”的演讲。他指出,目前泰国尚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国家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挑战,当前正在起草法律,建立泰国的石油储备系统。
披拉攀表示,未来国内石油价格的确定将由政府和石油经营者共同决定,不再每日随全球市场价格波动。目前,泰国能源部正在推动石油经营者披露真实石油成本,防止企业对消费者的不当剥削。此外,泰国能源部还在起草多项能源法律,包括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监管及在家庭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的法律。这些法律预计将在2024年完成审核并实施。
泰国迈出核电站研究第一步
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于11月15日签署核电站项目合作备忘录,首次启动核能发展。该项目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为核心,旨在降低电价并减少碳排放,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空间需求小等优势。此外,泰国计划将核电纳入2037年国家清洁能源发展目标,预计电价有望从4铢/千瓦时(约合人民币0.84元/千瓦时)降低至2铢/千瓦时(约合人民币0.42元/千瓦时)。
中国与印尼将深入挖掘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合作潜力
2024年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发布。根据联合声明,双方将合力培育引领全球发展进步的新动能,深入挖掘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合作潜力,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质生产力合作方面抢占先机。中方支持印尼为加快能源转型作出努力,将同印尼在清洁能源产业、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更多高质量合作。
印度尼西亚宣布15年内退出所有煤电
界面新闻11月23日消息,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在第三届G20峰会上宣布,印尼计划在未来15年内逐步淘汰燃煤和所有化石燃料发电厂,在此期间建设超过7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产能,通过扩大生物柴油生产,以及从燃煤电厂转型为可再生能源等举措,实现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
马尼拉电力公司与波兰企业合作在菲律宾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站
据菲律宾媒体11月14日报道,马尼拉电力公司(Meralco)旗下的电动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Movem Electric与波兰基础设施公司ChargeEuropa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计划在菲律宾合作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马尼拉电力公司首先在马尼拉大都会建设充电站,后续可能扩展至全国。
泰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177亿元
近日,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公布了2024年前9个月申请投资促进总额的情况。2024年1—9月,申请项目达到2195个,同比增长46%,投资总额达到7225.28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504.1亿元),同比增长42%。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位居第一,中国第二。其中,数据中心产业共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927.64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93.1亿元);高端电子产业(包括晶圆生产、电子设计、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组装和测试)共1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98.56亿泰铢(约合人民币41.3亿元);智能电子设备和智能电器产业共1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89.73亿泰铢(约合人民币81.1亿元);新能源发电产业共351个项目,投资总额达853.69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77.7亿元)。
2023年中国品牌占东盟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重达67%
中新网消息,11月12日于重庆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发布《东盟国家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2024年度)》。报告称,东盟已成中国车企海外投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23年,中国品牌占东盟新能源汽车销量比重达67%。数据显示,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应创新打造多元电力合作平台
近年来,东盟国家用电量持续增长。2025年,东盟十国用电量将达到1.4万亿千瓦时,2030年将进一步提升至1.8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达6.2%。其中,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增速将高于东盟平均水平。到2030年,东盟有部分国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高峰电力缺口,仍需要发展一定规模的支撑性电源以保障电力供应。对于未来中国—东盟双方能源电力领域深入交流与合作,我们有以下建议:
第一,共同推进中国—东盟电力互联互通。中国与东盟地域相连,且在能源资源禀赋、电力系统运行等方面具备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电力互联互通基础较好。应继续加强双方电网的互联互通能力和电力贸易规模,为双方电力供应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保障。
第二,积极探索海洋能源合作开发。海洋能源未来前景广阔,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能源之一,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双方可持续发挥各自优势,在海洋能源的开发上寻找更多合作模式与机遇。首先,强化规划引领,合理布局海洋能源项目;其次,坚持多源协同,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协同推动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多种能源开发;最后,探索融合发展,围绕海上风电,打造风光同场、风渔融合立体开发模式,实现绿色、经济等多重发展目标。
第三,加快共建绿色氢基燃料联盟。当前,全球能源消费侧转型正逐步由电能替代为主向电、氢、氨等多元清洁能源替代转变。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后,中国和东盟各国更加重视绿色氢基燃料产业,积极在政策、技术、项目、标准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
第四,创新打造多元电力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应积极创新合作机制,继续加强在清洁能源电力、碳中和等领域的互动交流,在推动清洁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教育培训与交流等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
摘自:中和之声 |中国与东盟的电力合作现状、前景及相关建议
来源: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整理 江涛
编辑 高亮
审核 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