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
国学的十万个为什么
第九届黄鹤楼诗词大赛近日圆满结束。来自
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的两位大学生蔡浩彬、蒋润凭借参赛作品《水调歌头·登黄鹤楼》《赠别》分别获得万元大奖。
本届大赛自7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得到海内外诗词作家和诗词爱好者的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
截至11月15日,共收到包括香港、台湾等在内的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以及来自美、英、澳大利亚等国的近5000位作者约万首参赛作品。
11月30日经评委会评审,评选出黄鹤楼奖(一等奖)2名,白云阁奖(二等奖)5名,玉笛奖(三等奖)10名,新人奖3名,优秀奖100名。
黄鹤楼诗词大赛自2003年首次举办,至今已举办九届。
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题材范围广泛,以歌咏黄鹤楼为主,同时也兼顾歌颂新时代、歌颂好河山、赞美新风尚、赞美小人物、抒发真感情、描写真情趣等各个方面。
曾担任过8届大赛评委的著名楹联家白雉山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台湾几位青年学生的诗词作品,都写得自然流畅,诗味浓郁,可见其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还有很多作品对新时代的赞扬,对新农村的变化,对各行各业的成就等也都写得淋漓尽致,各具匠心”。
本届参赛年龄最大者为87岁老翁,年龄最小者为11岁学生。大赛评委、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表示,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22岁以下的学生作品占有较大比例,这是非常好的新气象。
本届评委、著名文化学者俞汝捷认为,传统诗词的写作与吟诵,属于“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给爱好诗词的群体带来一股青春气息,“一些作品的活泼清新让人耳目一新,有青年一代的接棒,悠久而灿烂的诗词文化必将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水调歌头·登黄鹤楼》
蔡浩彬
(
广东
)
《古风·赠别》
蒋润
(
湖北
)
《鹧鸪天·汉口江滩》
高志文
(
湖北
)
《鹧鸪天·燃气进农村感赋》
葛永红
(
河南
)
《满江红·登仲宣楼》
高丽琼
(
湖北
)
《青年女环卫工》
张南(河北)
《鹧鸪天·剪纸》
纪常梅(内蒙古)
《沁园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
蔡永(湖北)
《沁园春·盼中华圆梦》周璐瑶(上海)
《新农村写意》刘志刚(甘肃)
《赞女塔吊工》黄海涛(江苏)
《为老伴捶腰》蒋昌典(湖南)
《鹧鸪天·荡舟小三峡》李支柱(天津)
《沁园春·黄鹤楼观涛》熊志扬(贵州)
《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登黄鹤楼感赋》周镭(河北)
《一剪梅·乡村教师》朱少文(广西)
《手机》 刘彩霞(吉林)
《八声甘州·登黄鹤楼看大江》吴东豪(河南)
《忆三年前初来武大并怅怀当下》车彦佳(武汉)
《黄鹤楼》苏思宁(台湾)
(作品略)
韦正律(贵州) 何永哲(江西)
王俊成(湖北)
徐龙保(湖北)
生吉俐(北京)
吕可夫(湖南)
冯振江(吉林) 冯兆烈(广东)
蒋为民(江苏)
赵晓生(河北)
袁德胜(江西)
李
云(山西)
田弋弓(新疆) 周炎斌(湖北)
赵士红(河北)
唐缇毅(北京)
管用和(湖北)
左启顺(江西)
张志红(贵州) 陈贻新(香港)
李荣聪(四川)
赵
化(北京)
郭妍佳(河南)
孙
杰(上海)
张洛明(河南) 冉长春(四川)
王朝晖(湖北)
魏红兵(湖北)
安燕梅(甘肃)
杨发余(江苏)
涂运桥(湖北) 周 知(湖北)
陈 宁(江苏)
胡文正(湖北)
潘玉渠(四川)
苏
俊(广东)
梁昌坚(广西) 陈应吉(四川)
吴永和(湖北)
袁人瑞(上海)
周建平(河北)
李光前(湖南)
张金果(江苏) 丁海军(北京)
冯中山(湖北)
郑雨翔(河南)
陈昌友(湖北)
邱罗生(广州)
段乐三(湖南) 黄宁辉(湖南)
陈 莹(湖北)
胡亚中(湖北)
纪少华(上海)
程仲良(湖北)
吴立雄(湖南) 张少林(湖北)
刘毕新(湖北)
李丰山(安徽)
张
君(湖北)
朱明杰(湖南)
包翠玲(江苏) 张 彪(湖北)
曾张胤(江苏)
秦
凤(湖北)
徐中秋(浙江)
高金香(湖北)
周啟安(湖北) 叶金生(江西)
胡 斌(浙江)
王李平(陕西)
沈
学(湖南)
乔
边(河南)
毛德慧(江苏) 任振帅(江苏)
戴林英(江苏)
刘德胜(河北)
李
菲(湖北)
方
强(广东)
卢 霞(广东) 黄小遐(湖北)
满 瑗(湖北)
李
壮(湖北)
付向阳(湖北)
孔
尧(云南)
何文浩(湖北) 叶兆辉(重庆)
张 彦(江苏)
夏桂芳(湖北)
赵小天(海南)
林锦城(广东)
吕万里(广东) 向明月(四川)
朱军东(安徽)
高
红(江苏)
赵奎军(山东)
高卫明(浙江)
王香谷(澳大利亚)
叶赫那拉明媚(澳大利亚)
钟立魁(黑龙江) 纪 明(内蒙古)
评 委
白雉山 原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俞汝捷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敬一 武汉大学教授
段 维 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陈佐松 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水调歌头·登黄鹤楼
蔡浩彬(广东)
黄鹤几时去,鹦鹉草方苏。江山天下唯一,鸥鹭两相呼。起看龟蛇动静,坐赏晴川缥缈,景象古今殊。来往尽骚客,踪迹有还无。
崔颢诗,太白气,武昌鱼。风流未散,当年豪杰说孙吴。万里狂涛漫卷,千驾飞车疾骋,浩荡向新途。歌到高楼上,谁望楚天舒。
古风·赠别
蒋润(湖北)
故人将归沧海深,碧云黯黯楚歌沉。
忽然西行五峰里,乱石寒瀑发长吟。
诸君将行行何处,桂子山中梧桐暮。
芸香缥帙插书架,三年叠作阳关赋。
汉上弦歌题襟遍,年华弹指如飞电。
凤凰声去水流空,记得欢愉曾相见。
为君鼓琴成好别,大弦哑哑小弦涩。
一杯风露杳春鸿,当时舞雩同立雪。
同立雪,歌未绝。
谢亭遥伫轻帆灭,芳兰白芷何消歇。
子衿青青归去来,山长水阔怀明月。
鹧鸪天·汉口江滩
高志文(湖北)
忙里偷闲作近游,依稀又见旧时鸥。征帆激浪忙商旅,沙渚疏烟隐钓舟。
风不倦,水长流,荻花鸿影半江秋。朝霞焕彩云天阔,两岸繁华一眼收。
鹧鸪天·燃气进农村感赋
葛永红(河南)
燃气新装乐煞娘,围裙一系进厨房。红烧土豆同春炒,凉伴丝瓜待月尝。
烹幸福,煮安康,欣温米酒叙家常。聊红日子聊红梦,笑语开锅炖出香。
满江红·登仲宣楼
高丽琼(湖北)
翘角朱檐,斯楼上,驻留行脚。余晖下,墙垣倒映,云霞堪濯。记取先生慷以慨,遭逢况遇寥而落。凭栏处:“吾岂是匏瓜”,悬无着。
波浪去,孤帆泊;胸襟远,长风掠。望茫茫岘首,顿生仙觉。何日登临长一啸,古今酬唱聊相酌。待归来,再捧仲宣诗,浑如昨。
青年女环卫工
张南(河北)
扫落繁星扫出霞,长衢十里敢当家。
借风拂面揩揩汗,冒雪餐霜碰碰牙。
气势俨然挥硕笔,专心自是写韶华。
常将梦想托朝日,亮丽青春灿若花。
鹧鸪天·剪纸
纪常梅(内蒙古)
艺在民间竖指夸,冬闲暖炕剪奇葩。刚裁跳玉开河鲤,又铰飘香反季瓜。
贫截蔓,富滋芽,火红日子剪成霞。鸡鸣犬吠篱笆院,贴滿窗花是俺家。
沁园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
蔡永(湖北)
百尺竿头,再擘经纶,再挺栋梁。忆北辰宣曜,云山苍秀,南风入牖,烟水微茫。朝奋旌旗,夕催捷报,四十年争万丈光。平生事,正英雄际会,赤霭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