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频带阻塞干扰
海边一等带刀侍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发现一家店  ·  14 个让人春心荡漾的配饰! ·  昨天  
每天发现一家店  ·  低价捡漏 - 0219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概率升至3.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频带阻塞干扰

当我们在谈论技潜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全频带阻塞干扰  · 公众号  ·  · 2018-02-18 21:00

正文

十万嬉皮 | 当我们在谈论技潜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图片来自 Euro Tek 2014 Conference


下文由 程程_Constance 译自GUE教练 Richard Walker谈论技潜的一段视频,并 基于中国大陆创作共用协议3.0之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3.0)编辑发布,译作权归译者所有


写在前面

看了一段关于技术潜水的视频,感觉说的还蛮中肯,尤其是在自己忍不住想跑去乱上课,或者乱买装备的时候,看一看,能省不少钱。


以下是GUE教练Richard Walker谈论技潜的视频



以下来自字幕组

当我们在谈论技潜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技潜的时候,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真正的含义,就很难谈下去。而技潜却偏偏是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事物:减压、混合气、洞穴、密闭空间、沉船、探索、CCR、侧挂、开放循环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仿佛都可以和技潜挂上钩。到底是什么使技术潜水成为“技术”潜水?而又是什么使休闲潜水定义为了“休闲”潜水?我们很难界定清楚。那我们索性就不去界定好了,把它们简单地视为一个整体去看待。


从根本上来说,你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潜水的目的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类型的潜水?




也许你想去一睹不列颠号残骸的风采,亦或探索 Wookey Hole,又或者是去美国东岸窥探 Andrea Doria 号。这些都是很好的目的,也很值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实现。在谈论技术潜水的时候,请先不要太过纠结于到底应该使用CCR、侧挂、还是开放循环系统去潜水。 从根本上来讲,有关潜水,我们无外乎就是要考虑:一,潜水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想在水下做什么?二,我们要用什么设备或工具去实现这个目的?如果仅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技潜,那就容易很多。 我最喜欢的一句有关技潜的话,应该是“所有的潜水都是技术潜水,只是有一些比另一些技术含量更高。”如果我们不太过拘泥于那些边界和定义,生活将变得很简单。


一旦你想好自己潜水的目的是什么,你想做什么类型的潜水,我将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去达成那些目的。你需要考虑四件事情:

一,训练,你要怎样来获得完成目标潜水的技能?

二,装备,你需要使用什么装备来确保目标潜水的安全性和可实现性?

三,经验,你需要积攒多少经验来使目标潜水变得现实可行?

四,潜伴,你需要怎样一个团队和你共同完成该目标潜水?


训练



现如今,世面上的潜水培训机构不胜枚举,你可以自己去查。但是当你在考虑应该参加什么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我潜水的目的是什么?想去哪里潜?想做什么类型的潜水? 请确保你上的每一堂课都可以持续地让你更接近自己的目标。


针对某一选定的课程,我要强调的第一点是:请避免任何形式的空气大深度潜水,因为空气大深度潜水在今天已经略显多余。那到底多深才算深?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对于我自己来说,30米、40米应该是使用空气或者高氧潜水的极限深度了。如果再深的话,就应该使用氦气。使用氦气没有任何坏处:它可以减少迷醉效应;它减压的过程更容易;它非常非常非常好吸,你不会在体内堆积过多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在深水完成大量的工作,那么使用氦气呼吸起来会很顺畅。


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练,你需要在他身上找到一些你欣赏并且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品质。 首先要关注的一点是,他是一个潜水员吗?这个问题看上去很搞笑,他当然是潜水员,不然怎么教潜水。但不幸的是,很多教练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潜水,他们不去做属于自己的潜水,不去实现自己潜水的目标。这听上去很可悲,因为大多数潜水员都是怀抱着要去探索世界的心愿开始潜水的。因此,请找一位不仅仅只是教潜水的教练。他应该还在探索、还在寻找尝试新事物,他有很多相关经验可以传授给你,而不是仅仅会念一些PPT。在你找到一位心仪的教练之后,可以先跟他一起 Check Dive,做一些你已经熟识的技巧。这样你就可以观察他,看他在水下的状态、看他交流的方式和教学的风格。轻松愉快也好,严肃认真也好,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很重要。教练和学生教学互动的方式也很值得关注。第一点要注意的是他对你每一潜任务的介绍是不是清晰明确,你能够完全清楚他希望你在这一潜要完成什么任务。如果不清楚,请继续询问。如果他无法给你一个清晰明确的潜水介绍,那他恐怕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要怎么教你。接下来一点,当你们入水之后,请观察他如何给你做相关的技巧示范。如果他能够保持中性浮力,稳定性很好,他做的示范也很轻松自然,易于理解和模仿,那他是一个好教练;如果你发现他一下子就跪在水底,有点儿像勉勉强强才能完成那些技巧,那他可能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些要教授的技巧的要领,要给差评。另一项要观察的是在水下他如何跟你进行教学互动。如果在水下他可以通过一些手势信号来指导帮助你纠正一些错误、解决一些问题、或者取得一些进步,那就意味着完成这一潜之后你们不需要再来一潜去解决这些问题。任何他在水下帮你处理好的事情对你对他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水下解决,因此,最后一件你要观察的事情就是他如何对你的潜水表现做总结。如果是类似于“干得漂亮,击个掌!”或者“你需要做的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然后你会做的更好”这一些,那就是很差的总结。可悲的是,大多数教练给的总结都是这样。真正有价值的总结应该是这样的,他可以很清楚明确的指出你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给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多去泡泡泳池,多练习”不是一个方案,“把头后仰,尽量靠到瓶阀上,这样比较容易够到阀门”这是一个好的方案。它很有针对性,你下一潜就可以尝试。所以花一点时间和你的教练相处,了解他们的风格,观察他们在水下的状态,看看是不是真的符合自己的预期。




装备

装备也是技术潜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不过首先要说的还是那句老话:想一想你潜水的目标,你想做什么。接下来再去考虑你需要什么装备去实现这个目标。目前来说,你有三种选择来完成一次潜水,它们分别是:背挂开放循环系统、侧挂开放循环系统和CCR。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就像我先前所说的,请选择合适的工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你计划完成一次100米的沉船潜水,那么请选择CCR;如果你的目标是40米开放水域潜水,简单地使用双瓶开放循环系统就好;如果你想去英国或是世界其他地方一些十分狭窄的洞穴中潜水,那侧挂将是不二选择。


除此之外,选择任何装备都应该遵循一些简单的基本原则。 第一,保持良好的流线形。 一旦你开始技潜,你就需要携带越来越多的装备入水。如果你的装备可以保持良好的流线形,那么你在水中游动时受到的阻力也就相对较小,你就不那么容易感到乏累,也可以更加享受潜水带来的乐趣。 第二,简单实用,确保自己熟悉自己的装备。 当你在水下遇到问题的时候,你需要明确的了解你的手应该去哪里去找什么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修复问题。



经验

当你完成你计划的训练课程,并且有了合适的装备,那么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向目标前进,潜往你的梦想地。当然,不要一下子就去实现所谓的目标潜水。在那之前,积累一定的经验值很重要。我们要如何积累经验值?在完成训练课程后,请花一定的时间去练习,去熟悉整个潜水的过程。在没有教练的情况下,在上课时去过的潜点重复潜水很有利于你技术的进步。 教练在潜水的时候会给你很多有用的提示,当他们不在的时候,你自己是否还能注意到那些点,是否还能避免那些小错误。而恰恰就是这些小细节,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经验值。 一般来说,完成一个训练课程,进行25次左右的训练潜水,是比较合适的。也许有些人需要的多一些,有些人需要的少一些,但完成25潜练习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是比较合适的。




潜伴

大叔最后没说。但我觉得长得美很重要。早年问过很多人,减压太无聊可咋办,有人说把iPad播上电影放下来看,有人说下五子棋,有人说看水母打仗。这时Buddy长得美,就很重要,因为减压主要还是要用来互相欣赏彼此的美。


其次还要三观一致,水平和经验值相当(不是潜导或教练),想去的地方也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包容(完美和不完美)。因为,除了在危机时刻可以共用一瓶气的相信相托之外,Buddy更是一个能与你一同成长和探索世界的人。毕竟,你与谁同路,便意味着你能走多远、要经历怎样的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