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妈妈吼孩子作业的段子刷爆朋友圈,也由此引发了陪读妈妈们的集体大吐槽。秉承着“一陪成学霸,不陪成学渣”的原则,家长们纷纷对孩子进行360度全方位无死角一对一的VIP辅导,可是孩子不自觉、做功课动作慢、思想不集中,而妈妈们“好好说话”根本没用,讲话一般靠“吼”,这成为很多家有学生娃家庭晚饭后的常态。
“什么关系”桥段引爆朋友圈,陪读妈妈纷纷吐槽辛酸史。二师兄图,下同
层层考试、处处选拔,孩子一直处在激烈竞争中,求学求知过程变成一个痛苦的训练过程。哪家孩子最“熊”?谁家妈最有手腕?说话靠“吼”到底是不是有病?这些都成为鸡血妈妈们最日常的话题。
“80后的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看7点档的电视剧,念书的时候,吃完晚饭,假装上个厕所喝口水,就得挪到书桌前做功课,心想,等我长大了,每天都要看7点档电视剧!现在我长大了,每天7点档,我还是在书桌前……”这是一位80后陪读妈妈的心酸故事,而着也是所有陪读家长最普通的生活写照,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家就是坐在书桌前,而坐在书桌前,很少有人能做到不吼孩子。
周年妇女的周末
“妈妈陪着完成作业”乃至“陪做”作业已经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本来老师在学校上课、布置批改作业以及言传身教,但现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会直接发到妈妈手机;辅导书的每页末尾都有一个“妈妈评分”的栏目,于是检查作业这种本来应该由老师所做的事情就被分担到了家长身上。
说到陪读,家有“小升初”男娃,菜菜妈一脸无奈:“以前我家孩子把闲书放在作业本下面,我一靠近就马上切换‘页面’,还以为我不知道!我跟他说,你用的这些小聪明你妈以前都用过,别想骗我!现在为了不让他再耍小花样,做功课我必须在旁边看着,不然,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学校是班主任,回家变吼妈的网友雪岩说,白天在学校吼不够,晚上对着自己孩子还得吼,“一开吼,整栋楼的声控灯都会亮。”“好好说话?怎么好好说?好好说没有用,必须吼!吼一下管用5分钟,然后接着吼!”
虽说吼吼只是张张嘴的事,但不少吼妈明显感觉后多了身体吃不消。陪读妈小绿说,前几年吼一小时不带喘,现在老了,吼一吼就要嚼西洋参。陪读妈欣欣说,自己吼娃后吼出内分泌失调,“我的寿命取决于我闺女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虽然”自得其乐“,但在别人眼里,吼妈都是”有病“。陪读妈江女士说:“现在我成了全家人眼里的神经病,成为全家的公敌,我正在努力培养‘猪队友’,希望家里能有两个神经病!”陪读欧弟妈说,自己因为经常吼孩子,甚至被邻居贴了红笔书写的大字报,称干扰到对面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她自嘲说,“现在做作业时我都先把门窗关好,可别到时别人治好了,我自己得了病!”
妈妈不好当,在陪读中老去
“吼妈”到底是不是真有病?
“家长发现孩子学习压力大、焦虑压抑来医院进行心理疏导,这已成为现在很普遍的一个现象。”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申远发现,自己的病人中有不少焦虑的中小学家长,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但自己的焦虑情绪明显比孩子更严重。“焦虑的表现就是发脾气,当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就会用激烈的手段去表达。”
申远说,“打骂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幼年时常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成年后多出现压抑型人格,会一味顺从家长,且往往不懂得如何表达负面情绪,只会用暴躁和激烈的办法去对抗。”
事实上,家长通过吼叫、打骂是无法把不听话的孩子转变成听话的孩子,也不可能让孩子因此就达到自己的预期。“每一个孩子的生长规律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开窍就是比较晚。天性内向敏感的孩子往往抗压能力较低,且总体来说男孩子会更脆弱一些。”申远说。
不过,虽身为“吼妈”,但妈妈们其实并不愿意吼,常常吼完孩子就后悔自责,但孩子一犯错,妈妈们就又无法控制自己。据媒体报道,今年有一些家长们自发组成“戒吼”群,相互鼓励和孩子好好说话,结果30天里,百余参与者无一人成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戒吼”的初衷是正确的,吼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表现,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应该平等。“吼”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入教育、心理专家进行专业的指导。
申远主任说,对于“戒吼”这件事,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调整好认知,接受一个暂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不完美的孩子,并且要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来转变行为习惯。当然,她同时提醒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已经发展到无法“好好说话”,见到孩子就会出现暴躁情绪并打骂不断的话,可能就真的就需要向专业人士求助了。
当妈是一种修行
华师大教育学系教授吴遵民说,陪读是当前中国大部分有孩子家庭的现状,非常真实,让人揪心。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中确实需要助力,但那应该是积极引导的力。“教育是一个慢过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人的成长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如今应试教育的硝烟却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蔓延。许多妈妈都是那么急切地希望孩子样样都好,而如此结果则往往事与愿违,因为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会把孩子逼到倦怠与恐惧的边缘。”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从茫然无知到逐渐产生兴趣的过程。一开始有些不熟练乃至茫然,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紧张。有的妈妈特别在意孩子的写字,固然养成从左到右、横平竖直的习惯十分重要,但练字也需要过程,尤其需要孩子的领悟。许多家长恨不得一蹴而就,稍有不好就大加训斥,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记住了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美好的东西,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东方网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来源:东方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刘轶琳 熊芳雨
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