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将光引入地下,造就微小景透天下之“气”的境界,将在地的天井文化置入空间,或悬于半空,或傲视于高墙,或超然于室外,或根植于厅堂……自然光线流淌,以无衬托有,以一方“空”将天地人巧妙联结。
大面积的仿洞石、蜀绣、竹编与枯藤青苔等拙朴的东方美学材质,配合充满现代建筑感的座椅、桌案与立柱,渲染出丝丝混搭的惊喜。
洽谈区
而这一路走来所有的铺陈,仿佛都在落座间仰望到艺术装置的那一瞬间,得到升华。
那是悬于天花的发光体,光线透过层层叠叠的蜀锦皮影,荡漾开来,整个造型轮廓仿若山峦、又似云彩,飘浮间,诉说着古老温存的记忆。
这是由设计师吴滨,携无间设计团队创作。此间,还特别邀请了当代皮影艺术第一人、中国顶尖手工艺匠人汪天稳和女儿汪海燕共同完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汪氏皮影精细的刀工,雕镂缜密,流畅明快。“推皮走刀”的古法工序,更让作品呈现恍若隔世的质感。
空间中央屹立的,正是一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是朦胧的东方美学记忆。
这一作品,应用了皮影的制作工艺演绎古老的巴蜀神话,又通过当代的装裱表现方式来呈现。
加上近大远小、前后虚实的传统中国画表现手段,交代了空间关系,形成一幅完整且具故事性的立体图像。
此外设计师更是埋下伏笔,在空间中置入多个
BOX
,这些大空间中套叠而出的小巧多维空间,于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之中,令视觉和行走体验,更加丰盈而富有节奏感。
洽谈区中心的厢式设计,兼具吧台功能,优雅的胡桃木配以通顶的曲
线弧面造型,长案与平行阁架呼应中心镂空切口,方圆间,透露隐约含蓄的意蕴。
为了呈现空间的艺术作品或展览布局,不同展厅之间的连接转换也采用“套盒”的概念,相互贯通,彼此延续,搭配渗透……有舒缓便有激昂,有抑扬便有顿挫。
那份震慑,就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所云: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
与之相呼应的,则是私宴厅里艺术家游波的山水写意挂画,在暗调的静谧中,同大理石的纹络、吊灯的线条,一起谱写“醒石、喷墨、味象、囊幽、缥香、品梵”的意境。
私宴厅
《访圣》180x190cm 游波作品
三面围合间,有门洞将空间延伸,令人分不清是藏是露,造就“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大意味。
而穿过那扇门便是健身会所,可以望着落地窗外的泳池波光,开启一场瑜伽习练,呼吸吐纳之间,体会空间中水元素所包罗的“虚涵之美”,是容纳与滋养的生命脉络。
一切都仿佛一幅大写意的画作,率性自在,不必于技法上过多纠缠,而是超脱于形,无形于道。对东方哲学中“无”的追求,亦是与设计中的留白不谋而合。
“中国的院落,是家的意味。
进了院儿,便是自由,放下哲学,是人性本身。
”这座先入庭院、后入家门的独墅,便是为享受乐活,亲和于自然,隐谧涵养的都市新贵家庭而作。
进入室内空间,便是阔落的灰白色系客厅,青石板一般纹路的地毯配以贴合大地的宽大沙发,线条流畅的座椅与天然花纹的大理石餐台酒柜相和,暖意的挂画与黑色柔软皮革的幕墙呼应……
为了一家人自由地聚合于此,设计师“折叠收纳”起餐厅空间,释放出客厅的更多可能,开辟出阅读与音乐弹唱的多功能区域。
最为妙趣的,是以客厅相连接的前、后庭院,贯通始终,家人们围坐在一起时,可以感受到南北通透的自然气韵,与生活日常融为一体,打破空间边界的限制。
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宅中有院,院中有屋;屋中见院,院中有天。”
下行至负一层,更添了别有洞天的探赏意趣。
一方品酒空间,用复古皮革、金属点睛、暖褐色的木纹、
Philippe Starck
座椅、壁炉的氛围点亮细节,再用霓虹的穿插手法营造梦境感。
负一层
Armlehnstuhl Dr. Sonderbar 1983
Philippe Starck 原作
负一层
角落中叠加呈现的结构立柱,仿若从几何形大理石吧台中长出,
巧妙衔
接
上下楼。
而自然光的乍泄,同样以天井引入,将树影几许一一映射。
夹层空间更是被设计成瑜伽区,黑与白的背景纹样与一窗之隔的户外夹层庭院相望,一招一式的冥想打坐变得禅意悠远……
夏日里,家人们还可以在这围合的户外座椅上开一场音乐烧烤派对!
家空间,因此成为多变灵动的志趣领地。
顺楼梯行至二层空间,更有除其表象之美的意境之美。
主卧的简约秩序营造出柔和质感,只有行云流水的线条勾勒,包裹感床头设计更有安然疗愈的气息。
而梳妆台与步入式衣柜区域则采用透光不透影的隔栅玻璃,隐约间,见自在随心。
居者空明澄澈,不言而喻。
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