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死在片场,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法频道  ·  200亿!恭喜刘昊然! ·  昨天  
政法频道  ·  200亿!恭喜刘昊然! ·  昨天  
虹膜  ·  成为最伟大美剧,它本来可以的 ·  5 天前  
虹膜  ·  最被误读和低估的一部香港电影 ·  6 天前  
乌鸦电影  ·  春节档6部大片,仅一部点映!底气太硬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电影看到死

影向标:影+无双+李茶的姑妈

看电影看到死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10-04 11:54

正文


《影》

5.8分


1.闵思嘉:7分

影评人。


张艺谋在造型美学上的又一次节点式作品,这次是从颜色到打斗、到内核设计、到阴阳相承各个层面的又一次“中国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讲的也是复制品的政治。


 

2.刘宇清:7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跑男看多了,会影响对邓超在本片中表演功力的判断。张艺谋导演不愧是一流的影像设计师,通片灰黑色人造大理石般的影调,让人想起西安碑林里的石碑,想起旅游景点门外以假乱真的古玩店,有点疲惫,但不反感,因为影调和主题是一致的。或者,换句话说,整个电影的理念或者概念,是高蹈的,甚至逻辑严密的。

到底是影子与本身的寓言?还是螳螂捕蝉的故事?故事精彩与否?观众自有判断。我相信张导这一次也是尽心尽力了。我唯一想知道的是,这种窃国弄权的故事,到底会让某种人望而生畏呢?还是铤而走险?孙俪最后的恐惧,恐怕不能完全体现导演的态度。


 

3.陆支羽:7分

影评人,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运营者,著有《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1.老谋子的水墨梦总算圆满;致敬黑泽明《影子武士》之余,也玩尽了阴阳美学。2.整个故事的A面夯实简朴,B面则腹黑翻涌,唯独遗憾的是,演员们终究还不够抵达极致。3.以沛伞为武器,贴合沛国多雨,着实是很抢眼的设定;死士没用好有点可惜;此外八卦、古琴、草书、竹林等,都是老谋子以往惯用的元素。4.最有余味的一幕,子虞临死前透过面具看到境州与小艾缠绵的幻影,是个灵性瞬间。5.映后与友讨论,究竟是谁杀了境州的母亲,是主公还是子虞呢?我说,或许是小艾吧,而且影片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都给了她。


 

4.桃桃林林:7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邓超为影片的付出和努力,成为本片一大亮点,尤其是两个角色第一次同框,这种更真实的震撼,确实是远大于特效的。实际上,在张艺谋作品序列里,这是一部格局很小的片子,导演最擅长的影像风格,被进一步放大强化,水墨画风确实很独特。叙事本身有意增加了些舞台感,权谋与人心的恶。若说遗憾,就是剧情还是没那么顺吧。

 

5.独孤岛主:7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剥离了具象背景的张艺谋作品起码从本体上回归到了自身最擅长的部分。由这场古来的勾心斗角与生灭无常,起码可以看到久违的“专业”一面。


 

6.谭政:7分

电影学者,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策展人。


这是继《英雄》之后,张艺谋导演对影像的再次极致追求,但强戏剧化的叙事进程以及人性暗影的塑造,未能也难以与水墨中国风的韵味相得益彰。

 

7.杨时旸:6分

中国新闻周刊主笔。


张艺谋用这个片子满足了自己的造型欲、美术欲、氛围欲、声效欲……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铺垫以及结尾几次接连的反转都是标准制式的做法。怎么说呢?嗯,从情节上看,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但从氛围和节奏上又不太适合边看边抖着腿吃爆米花。不知道大家能不能get到点。


 

8.子非鱼:6分

编剧,独立影评人,知名媒体人,曾任时光网总编辑、新京报副总编辑等职。


这是一部极度渲染抑郁与幽闭情绪的电影。水墨影像之美堪称做到极致。借助新的视效科技,张艺谋重新回归作者影像时代,其视觉上独具一格的暴力美学令人震惊。然而,过分精美的包装也导致叙事上的形式大于内容,人物的刻意表演让电影好似舞剧。故事也暗黑到了极致,这种暗黑,和时下电影界挥之不去的抑郁情绪如出一辙,譬如《动物世界》,譬如《一出好戏》。和《大红灯笼高高挂》时代比起来,《影》失去了权力拥有者含蓄而无所不在的背影。

 

9.赛人:6分

影评人。


孙俪的视线构成了影片的首尾,与她对应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王千源身上,仿佛只有他成为这场权力过渡的惟一观众。张艺谋仍孜孜不倦地探讨身体的合法性,他过往的影片是把裁判权交给女性,这一次,他交给了天气。雨过天晴后,将何以为继,因片中每个人物都不能赚取我们的情感,而无可无不可了。片尾的一派空茫,让前面的机关算尽全变得无足轻重。


 

10.tyger tyger:6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张艺谋一贯地意图用其每一部影作营造不同的“视觉模式”,水墨点染血红架构了《影》。一个之前已被张艺谋反复涂画的权力言说,正如“影子”复写其真身。对一个全然丧失了想象力的宫廷权斗戏码如此入迷,和其游刃有余的影像塑造潜力之间的反差,是张艺谋影作的一个迷局。声音处理上显得潦草,许多段落体现空间感的混响效果几乎没有,莫非也受累于导演对“密室”的情有独钟?!

 

11.刘起:6分

电影研究者,电影杂志编辑。


这样一个充满欲望与野心的权谋故事,内核是非常激烈且饱满的,但却刻意选择一种东方水墨画风景观来呈现,总显得有些形神涣散。张艺谋的导演气质还是更适合浓重饱和的色彩,也因如此,水墨画风虽然精美绝伦,却始终有些表层,没有中国水墨山水的意境,倒是更接近中国风的春晚舞台特效和央视宣传片的片头。


 

12.大奇特:6分

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黑泽明《影子武士》的本土化移植,却没有对《影子武士》的半点提及,“没有本尊,影子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话说得真好。

 

13.西帕克:5分

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


把黑灰当做曾经的大红大绿来用,视觉上依然非常张艺谋。也充斥着自《十面埋伏》以来大量概念化到不合常理的剧情以及廉价的反转。张艺谋对于那些在幕后下大棋的所谓历史创造者,既可怜又敬畏,然而他自己却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早已说不出什么真话来。


 

14.风间隼:5分

影评人。


国师在他的螺蛳壳里做了个新道场,给3星小小鼓励下。吐槽开始:1,豆腐脑加猪腰子的视觉灾难。以前端一盆油泼辣子你们嫌腻,现在改成一盆醋泼满银幕,却欢呼声一片——那不还是满满一盆吗?谁能告诉我王侯将相穿的那身洗砚水都是什么鬼?2,一把大关刀领着一队大关刀,凭三招镇守一座城,还单打独斗定胜负……这说评书哪?3,“沛伞”加猫步,满地陀螺兵简直丑到极点,正在认真考虑今年的金隼奖增设一个“最蹩脚动作场面”奖项。4,建筑、服饰、兵器、人名地名没一样经得起推敲的,张艺谋关于各种“传统”的理解,都堪称广场舞级别,视觉上的油腻感与此直接相关。5,国师关于人性、命运、政治的理解都直白到乏善可陈,拿着一大笔钱,随便挑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场战役来还原,都比这种伪大片有意义得多。说到底“历史真实”才是最烧钱的,“戏剧表达”不值一文。现在的中国导演都在避重就轻。6,最后,恭喜国师的“偷汉子宇宙”再谱新篇,求你从此放过“武侠”。


 

15.黄文杰:5分

高校教师。


我不反对拍权谋和暴露阴暗,甚至赞成抨击贪得无厌丧心病狂的欲望,但拧巴空洞的形式感、刻意矫情的美术置景和炫技老毛病实在倒人胃口,而水墨画风也不过是个生拉硬扯的国际玩笑,这一切都导致这出悲剧竟呈现出诡异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滑稽效果。老谋子,还是放下形式执念发挥才会比较正常。

 

16.吴李冰:5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电影研究者。


现在来看,1998年执导歌剧《图兰朵》对张艺谋的创作有着决定性的负面影响,从那之后张艺谋渐渐远离电影化思维,对于场面调度的理解高度简化、弱化为色彩与造型的激烈表达,以至一步步陷入晚会导演的泥潭无法自拔。这是张艺谋从此之后无论拍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进退失据的根本原因。《影》没有显示出任何张艺谋走出这泥潭的迹象。大场面依然像晚会综艺表演,文本依然空洞乏味。


 

17.路西法尔:3分

文艺学博士。


如果是好莱坞拍,追求自我的青萍会成为和平主义者;如果是在日漫里,厌倦了被别人当枪使的影,最后会选择为自己而战,而在张艺谋这里,青萍成为了一个搞自杀式袭击的黑寡妇,影则始终没有找到自我,他只是把自己活成了别人——所以差距在哪里不是很清楚了吗?都督活着是为了夺回境州,影活着是为了当都督的替身,离开了使命这些角色还有别的意义吗?张艺谋沉浸在宏大叙事里太久了,对他来说所有角色都是道具。最后互捅的那一幕,难道不是逻辑通畅版的《夜宴》吗?大众文化热衷于宫斗并不足怪,但张艺谋这样曾经非常精英的顶级导演也喜欢这个调调,也没有把人看作人,就很让人失望了。

另:强烈不建议未成年人观看,血腥场面毫无节制。没有分级制度,无端封掉了太多电影之外另一个弊端就是给名导大开绿灯。


 

18.胡续冬:3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来以为张艺谋从城乡结合部大脏彩转到黑白/淡彩意味着他懂得收敛了,没想到,只要不懂得节制,淡也可以淡得很脏。该片铺天盖地滥用黑白、书法、纹饰、阴阳,拿夸张的二手伪古典符号活生生把自己憋成了一部孔子学院宣传片。有人或许觉得摄影中的山水、城郭、殿堂不错,但这部片中的山水/建筑感,其实完全是张艺谋大搞“印象·xxx”系列的后遗症,那是所谓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思路,和镜像语言没有几毛钱关系,不难发现,在片中,摄影机并没有通过有效的运动为我们交待出必要的空间纵深。剧情什么的就更懒得说了,初中生的权谋。






《李茶的姑妈》

2.4分

 

1.闵思嘉:4分

影评人。


以低俗为笑点,反复地使用性别的笑料,反复地使用老男人搞假姑妈的笑料,这是剧作上的偷懒,还是真就是主创以为的笑,就不得而知了。其主题和开心麻花的绝大多数电影一样,聚焦于金钱、聚焦于成功,如果这就是所谓接地气或市民喜剧,那我们的市民喜剧也太乏善可陈了。


 

2.桃桃林林:4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开心麻花最差的一部,主要是不好笑,同样,无论是表演、调度、喜剧设定,也都还是舞台剧那一套,放在大银幕上,怪怪的。


3.独孤岛主:2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对当今中国各代际暴发党的全面映射,作为电影来说技巧算得上非常拙劣,姑妈由内及外都挺美,值得加一分。


 

4.西帕克:1分

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


结尾的三重迷奸高潮戏简直是史无前例,仿佛在说,只要你有能力把人弄到床上,就是事实婚姻了。

 

5.赛人:1分

影评人。


既不肉麻,也不有趣,赤裸裸的拜金主义,人性毫无空间可言。






《无双》

6.5分


1.风间隼:8分

影评人。


港产片认真起来,还是能甩内地警匪片几条街。对制作假钞过程的细致刻画引人入胜,层层递进的人物命运和情感铺垫始终抓人。剧本和剪辑密不透风,不像《寒战》或者《赤道》靠duangduang的音效强行推进剧情。主要矛盾从“主角无双”到“真爱无双”到“命运无双”,从假钞、假人到假想,整部作品神气完足,执行得力。这大概也是发哥从好莱坞回来之后第一次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演技,与郭影帝的战战兢兢、相映生辉。可惜的是,枪战动作场面一般般,没什么新意。


 

2.刘宇清:8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才从电影院出来,三个字评价:很好看!《让子弹飞》以后,发哥最精彩的表演。郭富城、张静初也不错。剧情有点复杂,反转太多,需要再看看、捋一捋,才说得清。

 

3.陆支羽:7分

影评人,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运营者,著有《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1.比真的更真,是做假的最高境界;再次让我想到奥胖的那部《赝品》;当然《无双》的价值更在于拓演动作类型片花式戏法。2.而原创港片日益颓靡的现状,也是《无双》口碑获赞的重要外部因素,但我并不信什么港片回春之兆,这更是真正用心讲故事的结果。3.发哥双枪暴走那幕,宛如重回香港电影最叱咤风云的年代,遗憾成片没看到那出烧钱戏码,或许是不想重复“英雄本色”。4.结尾的反转终究避不开老套路,也难免被指摘有bug,但想到这是庄导12年前构思的故事,已然不俗。



4.桃桃林林:7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如此细致描绘伪钞制作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周润发的表演,也是近几年他发挥非常出色的一次,魅力十足。尤其是,导演还专门做了一些动作场面,来致敬昔日的发哥,也是迷弟的心愿了。影片剧情也是一个特别大的讨论点,虽然,可能会被认为是借鉴其他影片,不过作为一部真与假的电影,倒也算对应,片子也有意讲了很多主角或替身的暗示。真正的遗憾其实是,后面有些地方没有圆得那么完满。

 

5.独孤岛主:7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过分依赖反转似乎是弱点,但全片几乎所有与旧文本呼应的通感触发都由此展开,是很有意思的尝试。


 

6.谭政:7分

电影学者,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策展人。


影片编织了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伪钞案件,应和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警匪片的叙事格局有所拓展,而连番的反转尽显编剧的匠心巧思。

 

7.胡续冬:7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非常嫌疑犯》没什么不好,真能学到位也是华语电影的一个成就了。《无双》整体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对制造伪钞技术细节的详尽交待,让故事本身拥有了一种不容置疑的质感,这叙事理念也丰富了片中真/假互啮的层次。遗憾的是,叙事大反转之后,在虚构中溢出的一整套“被虚构者”的设定无法完全还原为“虚构者”的自我指涉。



8.大奇特:7分

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上半场展现了超级美钞的印制过程,从而堆积出人物的性格,有含金量;中场在布局之余做出不少发哥电影的自我指涉;后半场为人物铺陈处境,解扣技巧好似《非常嫌疑犯》+《看不见的客人》用问答形式转移注意力,玩转剧情布局。从伪钞拓展到各色赝品,对真假问题做出讨论,有时假好过真,但无论多么“像真”,真与假都是不同的,自我方才无双。

 

9.西帕克:6分

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


正如电影里说的,梵高之后再画梵高便是残羹剩饭。《无双》显然也是《非常嫌疑犯》的剩饭。不过,庄文强至少通过拍假画和假钞,解构了这部假电影,一切都是编造的虚幻,那么香港电影夸张到过火也就成了虚假传奇的一部分。郭富城饰演想要成为周润发的小人物,偏偏让我想起了《三峡好人》里模仿小马哥的青年,至少这样的小人物在中国底层真的存在。



10.闵思嘉:6分

影评人。


有一种微妙的双生感,同时结合了黄金时代香港电影的气韵,以及北上以后进入新语境之后的合拍片那种更靠近内地情感的叙事体验,亮点在于最后的反转,把前面一切不合理或者有点雷的地方都收了回来,两人的演技与主题构成了巧妙的呼应,最后导演说自己想拍八十年代的周润发的那一段还是很感人了。

 

11.黄文杰:5分

高校教师。


既然电影台词都说了这个世界只需要一个梵高,第二个梵高就是毫无价值的,难道主创不明白这部模(chao)仿(xi)《非常嫌疑犯》和《搏击俱乐部》的拾人牙慧之作也是没啥意义的么?



12.吴李冰:5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电影研究者。


推理电影从来不是商业电影的优秀类型,根本的原因是剧透的巨大摧毁力量。即便在不剧透的前提下,也只是一次性消费的产品,性价比过低。所以反转设计有着天然的劣势。不过我们即便肯定反转设计的有效性,本片对反转设计的处理并不妥善。最严重的问题是,前面起码百分之八十的叙事缺乏悬念与诱惑力,导致最后的反转显得过于生硬,只求一个叙事意义上的惊奇效果。这是一代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鄙视的叙事策略。炸弹突然爆炸吓一吓观众,没有任何意义。告诉观众有炸弹,但不知道何时爆炸才有价值。《迷魂记》的反转是最好的示范。

 

13.赛人:5分

影评人。


这是一部全面致敬周润发的影片,能看到《赌神》、《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和《喋血双雄》。周润发在这部影片里既是智慧的产物,也是发动人生的引掣。剧作上好的地方是别人的,不好的地方是他自己的。这一点,倒和郭富城此番的形象相映成趣。但仍是庄文强迄今完成度最好的作品。






《胖子行动队》

评分不足5人,不计平均分


1.闵思嘉:2分

影评人。


充满了对胖子、对女性的深重恶意,品味极其低俗,克拉拉浇花配着MTV音乐的场景简直让人想直接离席,没有任何电影技法可言,只有充满意淫(还是极其低下那种)的直男幻想,关于喜剧桥段的扮丑、卖傻、装疯、笑点也都尴尬到不行。

 

2.桃桃林林:1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让人生理不适的东西,两人的胖子妆太恶心了,还各种拿胖开玩笑,各种卖蠢。问题是,你们的胖是化妆出来的啊!如果一个真胖子,他拿自己开玩笑,那叫自嘲。而装成胖子,拿胖子开玩笑,那叫人身攻击好吗?整部片子基本靠装傻卖蠢以及各种low咖笑话搞笑,文章的裤子被脱掉了起码5回吧,还玩了好几次屁梗。真是不恶心不会笑,剧情本身傻得要命。






《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

评分不足5人,不计平均分


1.闵思嘉:3分

影评人。


剧情为零,纯粹一路打到底,还真是把游戏改编的奥义贯彻了呢……所谓的什么机甲,对叙事没有任何帮助,不过是个概念噱头罢了。

 

2.桃桃林林:1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与《阿修罗》一样,堪称今年两大古装魔幻胡闹大片。演员毫无演技,剧情毫无逻辑,号称牛逼的特效,也跟纸糊的一样。这片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场景全是特效和内景,外景几乎没有,但特效和内景又都挺粗糙,而且非常容易审美疲劳。





 导   演   徽   章   套   装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微 店  85 折


套装伯格曼、费里尼、塔可夫斯基、黑泽明、安东尼奥尼、库布里克、希区柯克、基耶斯洛夫斯基、阿巴斯


●这款导演徽章共计9枚,主题为大师级电影导演。

●徽章材质为马口铁+安全别针,喷绘工艺,磨砂覆膜(耐磨)。

●徽章尺寸为直径5.8cm,可以别在包包或衣服上。


导演徽章套装,目前是八五折现货,72小时内发货!可以扫上图二维码,或戳“阅读原文”购买!


详情请参考:迷影福利!史上最有逼格的9枚徽章




【 近 期 热 文 】


金马奖提名的十个惊喜和十个遗憾

救救孩子!十月院线指南,很堵心

天才的死与生!多兰新片真砸了吗

奥斯卡种子选手,是这部黑马喜剧

神谕!他如此悲伤,就像折翼天使

江湖儿女:谁是炮灰,谁又是囚徒

娼年:直面身体的欲望,并不羞耻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email protected];微信 | kdykds

推荐文章
政法频道  ·  200亿!恭喜刘昊然!
昨天
政法频道  ·  200亿!恭喜刘昊然!
昨天
山西老乡俱乐部  ·  三个水桶(看了3遍,想了10遍)!
7 年前
水木文摘  ·  我珍惜每一个认识的人,特别是你
7 年前
美味书单  ·  女人会不会出轨,就看这一点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