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在
人物、热点、互动、传播,最有内涵的信息安全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acrozheng  ·  50.3K ... ·  昨天  
macrozheng  ·  50.3K ... ·  昨天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重磅!地球系统科学全球排名揭晓,美国依然占绝 ... ·  3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重磅!地球系统科学全球排名揭晓,美国依然占绝 ... ·  3 天前  
冷眼局中人  ·  红巨人暴打空头 ·  4 天前  
冷眼局中人  ·  红巨人暴打空头 ·  4 天前  
精益工业工程  ·  智能工厂设计规划及应用 ·  4 天前  
精益工业工程  ·  智能工厂设计规划及应用 ·  4 天前  
莫理  ·  大小姐悄悄复出,又杀出个雷跳跳! ·  1 周前  
莫理  ·  大小姐悄悄复出,又杀出个雷跳跳!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在

【回顾】8篇文章书就的黑客宗师——Coolfire

安在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 2016-08-23 14:15

正文


引言


20世纪末,当一大群年轻人被台湾作家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打动时,还有一小群年轻人在传阅另一个台湾人写的文字——酷8篇,没错,是8篇文章,又因Coolfire的署名,我们称其为酷8篇。





诗仙李白在《侠客行》中,对着侠客的背影,只轻描淡写了一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金庸小说里,高手总是深藏民间,比如少林寺那位深不可测的扫地僧。黑客,与侠客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同一个“客”字,已道尽那种流离的感觉。




隐居大陆的台湾人


20年前,中国互联网还很不发达,网络安全亦刚起步,但是那年出现并在民间流传的8篇文章,可谓开辟鸿蒙。时隔多年,很多人仍清晰记得,当年看那8篇文章时的热血澎湃。这些少年中,不少人后来从业信息安全,其中就有“安在”上期访谈的龚蔚。在我们问及龚蔚有什么人可推荐时,龚蔚说,有个人你一定绕不过,他就是Coolfire。


Coolfire,这个名字很多年轻人或许已经不太知道。20世纪末,当一大群年轻人被台湾作家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打动时,还有一小群年轻人在传阅另一个台湾人写的文字——酷8篇,没错,是8篇文章,又因Coolfire的署名,我们称其为酷8篇。


要说吧,台湾人对于大陆人的影响比想象的大。邓丽君的歌声开启了一代人的初恋,琼瑶的文字定义了一代人的恋爱,而酷8篇,则催生了大陆第一代的黑客。所以,很多大陆黑客对Coolfire不吝赞美之词。在百度百科里,Coolfire被冠以“中国黑客宗师”。此外他还有很多称呼,诸如中国黑客第一人、一代宗师、启蒙者、传道士、科普作家等等。


但是,除了那8篇文章,你在网上搜Coolfire,很难再找到更多细节。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对于当前的安全界有什么看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常州,来到了这座Coolfire工作、生活了5年的城市。


从上海到常州,高铁只需要1个小时,但我们一行人却感觉是两个世界。这里没有上海的拥堵、高房价和快节奏,在这里,我们走路都慢了许多。“这真是一座适合隐居的城市”,这是我们共同的感慨。




处江湖之远 “小火苗还在”

在约定的时间,Coolfire如期而至,瘦高的身材、休闲的衣着、中分的长发、些许的白发,和普通人心中的黑客形象倒是贴切。


Coolfire有着台湾人特有的儒雅,说话一字一句,不快也不慢。如果光看长相,你不会觉得他是一位年过不惑的技术宅,他其实更像高校里的博士研究生。


“我恐怕很难说出有用的东西,好久没深究安全技术了”,我们刚说明来意,Coolfire如是说,似乎还略带些愧疚,他尽可能地将我们的预期调低,可能是担心我们被他太过辉煌的“名号”误导。


随着聊天的深入,我们越发觉得,他就像一个大隐隐于市者。虽然通过文字吸引了很多人成为黑客,但他的工作一直与安全无关。他之前甚至还开过商店、卖过电脑,只不过最后生意惨淡关门大吉。


如今,Coolfire在一家台湾公司做IT技术。正如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比喻,他就像一个懂魔法的人,生活在一个不懂魔法的麻瓜世界里。他所在的公司有专职安全人员,但与他无关。他的老板既不知道Coolfire往事,也不知道他的安全技术水平。而他的同事所知道的是,他是一个技术很强的人,遇到什么技术问题找他准没错。所以,Coolfire也自嘲为“救火队员”,对于此类求助是来者不拒。有一次,台湾的《商业周刊》采访Coolfire,同事看到报道后大吃一惊,“我们都知道你很厉害,但是不知道你有这么厉害吔!”


说起这个段子,Coolfire很贼地笑了,就像一个擅长捉迷藏的孩子,在说起别人总是找不到他时的那种得意。




虽然本职工作与安全无关,但是Coolfire还是一直在关注安全技术。有时看到被曝光的漏洞,会忍不住手痒去试一试。对于Coolfire而言,这就是一种爱好,就像玩游戏打怪一样。


实际上,Coolfire开始关注黑客技术正是从破解游戏开始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机器基本都没有安全模块,所以只要是他见过的机器,就没有不被攻破的,“都被玩烂了”。他的兴趣点实在太小众,即使在当时的极客圈也很难找到同道中人。于是,他就在初兴起的BBS上写文章,把自己的想法、思考一股脑地写下来,以文会友。没想到,8篇文章一气呵成,居然就玩大了。有一次,他到高中同学家玩,发现桌子上摆了厚厚一沓子纸,拿来一看发现就是自己的“酷8篇”。“我自己都没有把自己的文章打印出来看,原来我写了这么多啊”,他的惊讶很有即视感。“后来来大陆,Solo说他也曾打印出来一遍遍读,好像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随着业界的逐渐重视,网络安全逐渐被细分成诸多领域,每个领域都衍生出更多学问和门道。对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再想全面通吃,已经很难了。但作为一个20年来持续关注安全的老手,Coolfire坦诚,尽管在细分领域很难再与新锐们媲美,但由于长期扎根企业,了解企业安全需求,所以在overall(高屋建瓴)这方面还有有优势的。


“你还会重返安全圈吗?”我们问他,“如果有机会,我会的,但是话不能太绝对。但是我可以说的是,内功还在,心中的小火苗还在,热情还在。”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略有怀疑,置身事外很久的Coolfire,是否能适应如今安全界的嘈杂和节奏?此刻,坐在我们对面的Coolfire,实在是太放松了。他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更希望是一个能准时上下班的人。而眼下的安全界,估计每天都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一个闲云野鹤太久的人,如果重出江湖,真的能适应每日野战行军吗?我们不知道,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黑客”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台湾人,这种松劲可能并非Coolfire一人独有,而是很多台湾人的共同气质。以至于有位台湾前辈企业家都公开感慨,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太不拼了。


在Coolfire的理解里,这可能是因为台湾太过纠结的政治和太过民粹的舆论,导致很少有人敢冲敢闯,怕被骂啊,人言可畏啊。所以,Coolfire很看好兼具台湾人和大陆人的技术团队,“一个拉一拉,一个收一收,就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身为台湾和大陆公认的早期黑客,Coolfire在组织两岸技术人员交流上,有不错的个人品牌优势。但是他对此似乎有些不信,“真的吗?看来大家对我很不错,真的很感谢大家。”


不像很多以技术能力强自居的黑客,言谈举止间会透着某种“炫技”的意思,Coolfire也许就像他说的,一直置身事外只是静观,所以,他的表达很朴实简单,印象里台湾人好像都这样。但是,这不影响他提到很多趣事时的那种小小兴奋。比如有一次去广州,当时刚开始有非接触式刷票机,刷一下出一张收据,趁着没人,他跑步而过,在连续四台机器上快速刷过,四张收据相继而出。他说,如果正常操作,不可能重复出单,但就因为系统有时差,可以被利用。


他说这叫生活黑客,好吧,我算是有点明白了,黑客,就是一种生活。





访谈的最后,大家花了不少时间拍照,都很开心,尤其是那张拿着火柴的照片,整整擦完了一盒,才抓到理想的效果。Coolfire说印象里就没有这样正经拍过照片,是不是黑客都这样?如此说来,“安在”做人物访谈也算是善莫大焉,至少会给他们留下一份还不错的影像。


Coolfire很信星座,他两次提到自己是双子座,强调自己的双重性格。一是在解释为什么起名叫Coolfire时,因为双重,所以名字中兼具冷与火;二是在被问及自己的爱好,他说大部分时候是玩电脑,但和朋友在一起也会玩得很high,甚至有人说他还挺“风花雪月”。


从这个角度来看,Coolfire可能是幸运的,在悠闲和忙碌之间,他选择了顺其自然;安全作为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他一直在和技术恋爱而不是结婚。他闲淡、随意的性格,使得他没有在商业上做出太高的成就,却也让他收获了一份内心的安宁。




他心中的“黑客精神”就是保持好奇、追求自由,也许,他未必需要在技术上达到至高的境界,至少他在生活中做到了。


他就是“生活黑客”Coofire。


Coolfire的大名叫林正隆。





推荐文章
冷眼局中人  ·  红巨人暴打空头
4 天前
冷眼局中人  ·  红巨人暴打空头
4 天前
精益工业工程  ·  智能工厂设计规划及应用
4 天前
精益工业工程  ·  智能工厂设计规划及应用
4 天前
传媒圈招聘  ·  人民日报海外版招募实习生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