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不要关上那一扇门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19-10-10 08: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推特发了一张“为自由而战,与香港站在一起”照片。很快他也意识到此举不妥,就把图片删了——但为时已晚,风暴眼已经形成。
商业伙伴暂停合作,媒体同声谴责,官方机构要求道歉,中国舆论场的反应让人惊讶。到目前为止,央视体育暂停了NBA的比赛转播。刚续约的腾讯体育不顾数以亿计的损失,暂停转播 NBA的季前赛。
中国舆论场的反应如此激烈,说起来好理解。莫雷所发“为自由而战,与香港站在一起”这句话,外人看起来没问题,套在香港这里,却完全变形。这是一个轻率错误的批评。
香港乱局持续几个月,不是一个“自由”所能概括。至少,那些在街头围堵和殴打行人、肆意打砸抢烧的抗议者,他们非但和“自由”无关,简直还是自由的敌人。
对内地公众而言,莫雷为暴徒张目,不只冒犯内地公众,也是与普世价值为敌。作为火箭队的总经理,莫雷不能一边在中国谈合作赚钱,一边站在抗议者那边,不顾中国民众的感受吧。
先是有人站出来指责,其他人也纷纷撇清。舆论风暴形成,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莫雷是在故意冒犯吗?我想不至于。他发推特也许是不假思索,凑个热闹,也许是追个热点出风头——也许他真关心香港事务,在严肃表达,但他并不了解香港事件的复杂性。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莫雷发这条推特都是愚蠢之举。
莫雷是NBA 职场高级经理人,但在国际政治事件上,他的见识与普通人无异。莫雷可以有政治观点,但他不应该在风口浪尖上公开表达,冒犯东家的客户。中国是火箭队最重要的海外市场,那里有上亿球迷和大量商业合作。作为职业经理人,莫雷表现得太不专业。
即便在国内,莫雷也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除非他不想干。言论自由背后有产权的规则,NBA 就制订了许多规则,以确保联盟正常运作。2014年,快船队老板就因私下的种族歧视言论,被逐出联盟(当然,背后有政治正确的推波助澜)。
莫雷在他的那个位置上,不能胡说八道。他“与香港站在一起”是不妥当的,哪怕发表相反立场的言论,也会得罪不少人。挑起事端之后,莫雷应该主动平息,但他只是稍作解释,无意抚平事态。
NBA总裁肖华站出来为莫雷说话,提到“言论自由”价值观,更是愚不可及。这个表态,把事情往一发不可收拾的方向带着跑。
肖华说,他这是捍卫“言论自由”。然而NBA 没有绝对言论自由,消费者可以抵制,企业惩罚胡说八道,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肖华表示他很重视中国市场,但他用“言论自由”为莫雷开脱,相当于说:你们在意的那些事情,在我们这里并不重要。
肖华拿出他认为最冠冕堂皇的说辞,却再次触怒中国舆论的情绪。
中国公众这边,一开始是希望莫雷道歉。如果莫雷第一时间澄清,自己反对暴力,希望香港恢复平静,事情就会简单过去。公众人物的发言引起争议,出来解释和道歉,这在美国很常见,这和“言论自由”没什么关系。
现在莫雷不吭声,肖华把事情性质引向“言论自由”,一帮美国政客也跳将进来。他们斥责肖华态度软弱,决心硬杠到底。唯恐天下不乱者,美国人当然也少不了。两边都被拱起火来。
一边是国家尊严、民族情感,夹杂“不能边赚钱边骂人”的朴素心态;另一边是民主体制,言论自由等价值观。莫雷和肖华向中国示好,会被视为软弱投降;NBA的最大市场在美国,他们当然不会得罪本国主流民意,并且他们只会表现得更强硬。
越不道歉,中国民众反应越激烈。一开始是莫雷,后来是火箭队,接着是NBA联盟。接下来会不会是好莱坞呢?蝴蝶效应就这样发生。
我从中学时代就看NBA比赛,热爱美国文化的种种,非常不愿见到这一幕发生。并且我相信,许多中国年轻人都和我持相同的想法。中国和美国是国家竞争的对手,却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伙伴。我们不希望大门一扇扇地关上。
不断蔓延的封杀抵制,看似压服对方,实际却在加剧裂痕。这种伤害是双向的,至少从眼前看来,中国受的伤害更大。
多场在中国举行的比赛取消,供应商和服务商要承担损失,大部分是中国公司;天猫和京东下架的火箭队产品,几乎是在中国生产。工厂订单取消,有人会丢工作。腾讯体育花了十几亿美元采购NBA比赛转播权,钱付出去,中国观众看不到,广告商在遭受损失。
一个自大愚蠢的美国人犯了错误,却是许多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损失。这未免太荒唐。风口浪尖上,很多人在呼吁抵制和封锁(当然,美国也有不少这些人)。要小心这些人,他们高举着火炬,其实只想照亮自己,却不在乎把房子烧掉。
今天微博上有个热门微博,斯特恩(前NBA总裁)花30年打开的中国市场,莫雷花了几秒钟时间就把它关上。这句玩笑话倘若成为现实,就是一出悲剧。
所有心怀和平善意,关注中美文化交流的人们,都要尽力阻挡,不让一些人把这道门关上。在这紧要关头,不要煽风点火,不要火上浇油。不要深挖历史言论,不要挑动仇恨;不要逼迫表态,不要上纲上线。少一些大型口号,多一些善意合作。

美国篮球评论员 Stephen A.Smith 评论此事,值得一听
需要采取行动的还有美国人。他们也需要认清事态责任,采取灵活方式,让一切恢复正常。事实上,美国舆论界也有此呼吁。相比冠冕堂皇的争论,包容忍让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使交流的桥梁重建,后者要难办得多。越是难做,越有价值,越要朝那个方向走。

最近文章
日本免费教育的代价
中国的药品批文太多吗?

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