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 宏观经济医生研究系列(China Macro Doctor, CMD)是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牵头开展的宏观经济研究项目。今天发布的是《宏观经济月度数据检验报告(总第16期)》,基于2017年6月份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以下为《2017年6月宏观经济运行检验报告单》的要点,完整版报告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转载请注明出处。
经济景气程度回升,大型企业有明显改善。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7%,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制造业PMI为52.7%,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为50.5%和50.1%,分别较上月下降0.8和0.9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显著回升,结构继续优化。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趋稳,6月同比增长6.9%,与4、5月持平。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3.1%、12.3%、12.0%、14.6%,分别较上月回升2.8、0.8、0.9和3.5个百分点。
销售稳中有升。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0%,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汽车类销售增速为9.8%,较5月加快2.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6月累计同比增长16.1%,较1-5月加快1.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趋稳。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6%,与1-5月持平。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5%,较1-5月上升0.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6.9%,较1-5月上升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5%,较1-5月下降0.3个百分点。
进出口显著上升。6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1.3%,比上月高出2.6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为17.2%,比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增速均加快: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口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9.9%、15.2%、5.5%和10.9%。
CPI、PPI均企稳。6月CPI同比上涨1.5%,与上月持平。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2.2%;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从上月的-1.6%回升到-1.2%。6月PPI同比上涨5.5%,与上月持平。其中,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增速保持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0.6%,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与上月持平。
人民币汇率摆脱贬值预期。国内外相对经济基本面变化,再加上引入逆周期因子,使得人民币摆脱了贬值预期。离岸人民币/美元市场报价频繁低于在岸人民币/美元汇率,人民币贬值预期显著弱化,资本流动更加平衡。
外部经济景气程度尚好,大宗商品涨势趋缓。6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为53.7,与上月基本持平,处于近两年以来的高位;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2.6,也与上月持平。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PMI保持良好势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同比上升41.5.0%,较上月下降了15.5个百分点。CRB大宗商品现货价格同比上升5.6%,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
利率上升势头告一段落,信用利差更宽。6月,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均值为3.46%,较上月上升2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下降5个基点至3.57%,仍处于2015年底以来的高位。3个月SHIBOR与3个月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短期流动性利差下降,较上月减少4个基点至1.27%;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期限利差下降15个基点至0.03%;十年期AA级债券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信用利差上升14个基点至2.16%。进入5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波动有所缓和,去年年底开始的利率持续攀升态势暂告一段落。不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也暂停上涨的势头。
M2继续回落,信贷社融显著回升。金融去杠杆持续发力下,6月M2同比增速为9.4%,创历史新低。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54万亿,环比多增4300亿,同比多增1600亿元。6月新增社会融资1.78万亿,环比多增7175亿,同比多增1321亿。除人民币贷款大增以外,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和债券融资均有较为显著的回升,分别较上月多增653、1040和2242亿,然而表外融资较信贷表现仍然较弱。M2增速的进一步下滑和社融的结构性回升(信贷相对表外和直接融资更为强势)体现了“脱虚向实”,坚定金融去杠杆的同时减少对实体经济冲击这一政策意图。
周期性行业销售增速放缓,并因此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在未来4-6个季度持续放缓。
国内前期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进入观望期。
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改革对部分中小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走向浮动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迎来窗口机遇。
加大精细化、补短板性质的基础设施项目储备,以对冲未来周期性行业下行造成的经济下行压力。
加大大城市住宅土地供应和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改革试点,取消和简化审批程序,尽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私营企业投资创造更多机会。
相关文章精选:
张斌:走向焦虑的高收入国家
这份报告详细为你评估当下的中国经济风险
管涛:十年太短,仍难判断是否已走出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