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和皮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
这句话深深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因里。
原本是为了提醒人们要遵循孝道,
然而在某些方面,它却成为了束缚人们步伐的枷锁。
在八九十年代,绝大多数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人们既没有选择的权利,也不会想着去选择。
“那个时代似乎以‘先成家、再立业’为标志。”
他们的婚姻如同快餐式恋爱般迅速。
从相识到共进晚餐再到最终决定结婚,这一过程的时间未必比年轻人谈恋爱所花的时间更长。
大多数人在结婚后才真正开始了解彼此,甚至没有经过任何磨合的过程。
中国社会刚刚摆脱“包办婚姻”的模式,或多或少仍然残留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
包办的并不仅仅是婚姻,还有两个人的前程。
离婚率现在开始上升,部分原因是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日益复杂。
另一个原因是“终于熬到孩子高考结束”这一点。
他们很少能选择自己的幸福,更多时候,他们都在为他人而活。
然而,有压迫的地方,总会有反抗。
在上个世纪末,国际文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国外的思想逐渐影响到国内。
最先迈向国际化的是那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如今被称为“魔都”的上海,正是这些地区中最具代表性的。
在国外“利己”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女性开始追求婚姻和生活的自由。
她们开始重视单身生活,将更多时间用于自我发展。
然而,大多数能够贯彻这种理念的人,通常是经济独立或家庭条件优越的。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大多数女性仍然在“被迫接受”的婚姻生活中。
她们因为不敢赌,所以家里人也不会让她们去。
遵从安排或许还能换来一个安稳的未来,而若选择反抗,可能连家门都无法回去。
然而,对于那些被认为具有“先进思想”的个体。
年轻时只顾眼前的生活,到了中年却上无依靠,下无支持。
想养老还太早,想结婚又显得年纪太大。
等到真正下定决心的时候,两鬓已是斑白,只能住进养老院。
然而,过着这种“贷款式”生活的人并不少见。
看到如今这些老人们年事已高却依然孤苦无依的情形,
我想,唯有费翔的那句话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一点:“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