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美贸易摩擦情势几经反转,给进程中的中美谈判磋商平添疑云,这场始于关税之争的经贸冲突会对两国造成哪些影响?
原文首发于FT中文网《沈时度势》专栏,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近来中美贸易摩擦情势几经反转,给进程中的中美谈判磋商平添疑云。
8
月
13
日晚,中美双方经贸高级别磋商牵头人通话、美方推迟
3000
亿商品中过半商品的加征关税,贸易谈判似乎出现转好迹象。但
8
月
23
日,中方公布针对
3000
亿的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
750
亿商品加征
5%
、
10%
关税,其后特朗普声称进一步提高对
550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5%
关税,又使得谈判前景暗淡。
然而,短短一日之后,中美双方表态又趋于缓和,中方副总理刘鹤强调以冷静的态度通过磋商和合作解决问题,明确提出“坚决反对贸易战升级”。此外,根据
CNBC
报道,特朗普亦表示,已准备好回到谈判桌前,美中两国将开始非常认真地对话。中美贸易摩擦扑朔迷离,这场始于关税之争的经贸冲突会对两国造成哪些影响?
经济学家们大多不喜欢关税,原因在于从经济理论来看,关税意味着贸易成本的上升。
虽然短期来看,关税会带来政府税收的提升,但往往会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福利的损失,并从长期视角,带来产业链条上结构性的改变。此外,关税提高导致进口产品价格变化,被加征关税一方将面临出口竞争力降低、国内生产收缩;而提高关税也往往会招致反制,如关税战中后发国家对率先加征关税国家施行报复性关税,将带来双向负面冲击。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国之间的关税之争一旦层层加码,参与国大多会以“两败俱伤”作为收场。
最明显的例证便是上个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时期的贸易战。
1929
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限制对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但关税提高随即便迎来了贸易伙伴国的反制报复。从
1929
年到
1933
年,仅
4
年间由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美国进口年平均下降
22%
,但出口反而下降更多,四年出口贸易平均同比下跌
23.7%
。美国经济也遭遇重创,名义
GDP
年均跌幅
14%
,失业率升至
16%
,全球贸易随之大幅萎缩。可以说,贸易战一旦陷入不断加码的恶性循环,采取贸易保护的各方均会遭受巨大损失。
当然,从以往经验来看,并非所有的大国关税之争都遭到了反制。
始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日美贸易摩擦,日本便采取了自愿出口限制的手段作为妥协,加之其后签订“广场协议”,致使日元升值。但即便如此,妥协也并未换来经济影响的最小化,反而将日本经济带入危险之地。可以看到,日美贸易战中,日方不仅就出口美国商品设置增长范围和额度,特别体现在汽车领域,而且在外部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日元被迫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央行不得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释放大量流动性,加之日元升值吸引大批热钱流入日本,日本国内一时流动性泛滥。随之而来的是资产价格飙升,泡沫形成。上世纪
90
年代初,由于强制打压泡沫的政策失误,又将日本经济带入了失落的三十年。
回到当下,自去年
4
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至今,双方“你来我往”,加征关税越加频繁,额度“水涨船高”,从
500
亿、到
2000
亿、到
3000
亿,税率不断加码,贸易战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与以往众多贸易战相比,作为中美贸易之间的顺差国,当前中国出口受到的损失似乎没有想象中剧烈。
一方面,虽然中国对美出口出现下降,但进口明显下降更多,说明前期两国关税加征的影响对于美国影响更加显著。
例如,数据显示,今年
1-7
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下滑
7.8%
,金额减少
208
亿美元;但自美国进口下降更多,达到
28.3%
,金额减少
277
亿。
另一方面,虽然中美贸易出现明显下滑,但中国同东盟的贸易则十分活跃,对欧盟出口也保持较高增速,部分抵消了美国贸易下滑的影响。
今年
1-7
月份,在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中,中国向东盟出口达
1950.3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2%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仅次于中国与欧盟贸,相差
539.6
亿美元,但比中美贸易额多
382.1
亿美元。
在笔者看来,
前期中美关税加征对美方影响更大,虽与人民币贬值、出口商与进口商分担部分成本有关,也与关税加征对中美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有关。
即美国进口变化往往直接反应税率的影响,而中国进口除了受到税率调整影响以外,中国进口商亦有主动缩减美国商品份额进口,甚至停止进口的行为出现。
从数据来看,笔者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USITC)
口径计算了美国四类关税清单(
160
亿、
340
亿、
2000
亿、
3000
亿)所涉商品的美国进口情况,发现前期
160
亿、
340
亿美元加征
25%
关税的商品,
6
月中国对美出口下降分别为
47%
和
38%
;
2000
亿美元
10%
关税商品中国对美出口已下降
34%
,而
3000
亿美元商品由于尚未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出口
6
月仍然维持
10%
的较高增速。
相反,中国对美进口则情况完全不同,无论商品是否在加征关税的清单之中,美国对华出口出现全面回落,
6
月
500
亿、
600
亿与未纳入加征清单的商品分别回落
53%
、
36%
和
25%
,说明中美关税战之后,加征关税可以解释部分对美国进口的下滑,而贸易阴影下,国内进口商,特别是国有企业或已主动缩减从美国的进口份额。
关税战至今,中国出口层面受到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明显,但并不意味着应该忽视贸易战持续升级的冲击。
考虑到
3000
亿关税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中国对东盟国家贸易活跃也有一定转出口的成分,未来会面临更多政策监管压力,贸易战持续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体现。
除此以外,一旦贸易战持续升级,从长期来看,也会对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与产业链转移造成影响。数据显示,中美经贸摩擦已经影响到双边投资。
2018
年以来,中美双边
FDI
总量大幅下降,
2018
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仅为
53.9
亿美元,回落至
2011
年水平,较
2016
年
464.9
亿美元的峰值下降超过
88%
。
此外,正如笔者此前
FT
中文网专栏文章
《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四大关键问题》
中所提,寻求连任以及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符合当前特朗普的政治诉求,而避免中美之间由贸易摩擦升级至更广泛的领域,慎言中美金融战的爆发,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大方向。因此,
尽量将贸易摩擦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积极推动贸易谈判,避免中美之间向更加不可测的方向发展,仍是需要积极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