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房屋屋
政经大局、宏观走势与楼市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郁言债市日常跟踪  ·  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回暖 ·  昨天  
郁言债市日常跟踪  ·  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回暖 ·  昨天  
财宝宝  ·  姐姐的臀,聚宝的盆。-20250221231011 ·  2 天前  
城市财经  ·  房价仍在调整!第一省会,尴尬了! ·  3 天前  
城市财经  ·  房价仍在调整!第一省会,尴尬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房屋屋

国考人数创7年新高,年轻人正在纷纷回流体制

房屋屋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11-23 11:50

正文

| 凯风

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再创新高。

2018 年度国考,报名过审人数达到 165.97 万人,较去年的 148.63 万人增加了 17.34 万,创近 7 年新高,平均竞争比为 58:1 ,最激烈岗位达到 2961:1

这是一个相当反常的现象。因为 反腐态势越来越高压,禁令越来越频繁,公务员喊穷声此起彼伏,为何国考人数却不降反增?

换句话说,为何年轻人纷纷回流体制?


1

热度不减反增,公考从未降温

虽然这些年,媒体一直声称“公考热”逐年降温。但无论从报考人数、岗位竞争比,还是从实际感受出发,公考其实一直都很热。


从上图不难看出,从 2010 年开始,国考报名人数就一直处于高位。 2015 年开始的最近几年,更是呈现一路上升态势,公考热度一年胜过一年。

2018 年度国考报考人数 165.97 万人,更是创了新高,与 2017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 795 万相比, 相当于每 5 个大学毕业生就有 1 个人报名了国考

从岗位竞争比来看,这 10 多年来虽然有一定起伏,但始终处在高竞争的态势。岗位起伏的主要原因是,这几年国考有所扩招,招录岗位从 2010 年的 1.55 万人增加到 2.8 万人以上。



而一些热门岗位,由于报考门槛相对较低,报名人数往往呈现井喷之势。比如 2018 年度最热岗位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国际合作部联络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该岗位招录 1 人,报考合格人数达到 2961 人,竞争比达到 2961

其他诸如环境保护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机械设备监督岗位、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宣传处、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电影局制片处岗位,竞争比也均超过 1000:1

2

年轻人为何纷纷回流体制?


公务员考试热度不降反增,年轻人正在纷纷回流体制。

二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渐入佳境,经济增速一路走高,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当时,机关人员下海蔚然成风,体制外相比体制内有着无法匹比的优势。

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先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速下滑的冲击,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近几年来,中下游企业在上游成本与资产泡沫的双重挤压下,生存普遍堪忧。


与此同时,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经济环境的变化,让市场变得波诡云谲;就业机会的相对收缩,让岗位竞争的激烈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个变动不居、黑天鹅与灰犀牛共存的时代,于是稳定成了许多人的首选,而“体制等同于稳定”的认知更加深入人心。

不过,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只是其一,年轻人向体制的回流还有其他层面的因素。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武汉某考点。


3

反腐高压下,国考为何还这么热?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公务员的遭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随着反腐态势逐渐高压化、灰色福利一步步被挤压、公务员养老医疗向社会职工并轨,公务员这一职业所剩下的只有稳定与体面。

理论上体制不该再有吸引力,然而为何现实与想象背离?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重要背景是,随着反腐与各项规定的落实,权力正在塑造新的权威。


相比于过去民众权利对于体制权威的消解,如今权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势,部门权力寻求扩张的冲动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必然是 体制避风港作用的强化,以及体制身份的愈发凸显

同时,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面临着越来越多不可捉摸的风险。整个社会蔓延着焦虑情绪,无论是富人还是平民,无论是新富阶层还是普通中产,都被不确定感所萦绕,每个人都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对于普通人而言,体制就是最大的港湾。

可以料想,国考热度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下降。当然,虽然热度难以下降,但国考也在呈现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岗位更多面向基层、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我们理应对此抱有更多期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