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语天下事
用质朴文字,记录时代脉搏;用历史视野,看世事沧桑;用独立思考,写原创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龙语天下事

中印局势又生变?中国紧急叫停,印度尖端制造梦碎,莫迪彻底傻眼

龙语天下事  · 公众号  ·  · 2024-10-25 22:39

正文

近日,彭博社爆料,知情人士称, 中国商务部曾秘密召集十多家汽车制造商 举行一次闭门会议,要求这些车企避免在印度投资设厂,以避免关键技术和资产流失。

前不久,印度商工业部长戈亚尔还自信满满地宣称,印度将成为 全球电车的制造中心 !结果却是印度电车销量仅占汽车总销量 2% ,离 6 年后到 30% 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如今外媒又传 中国禁印论 ,莫迪坐不住了! 急切想和我国 捆绑 一起发展电车。 但真得能得逞吗?

戳中我国痛点,想借中国东风?

汽车制造业,绝对是全球工业的 王者 ,其产值可达手机的 6 倍,拉动供应链 10 倍增长。若印度能掌控这一领域,无疑将握有经济复苏的 杀手锏

早几年,印度就开始布局电车市场,甚至还 上了特斯拉,可惜折腾了几年,不仅没赚到钱,还惹得一身臭名。

8 年前,特斯拉首次在印度开放预订链接,铁粉第一时间掏下 1000 美元预定,然而 直到今天,他们还没有收到自己的车 。印度不甘心舍弃巨大收益,为挽回因特斯拉订单流失造成的信誉危机,近期重启 炉灶

但这次像是学聪明了。

路透社报道,印度将拨款 1090 亿卢比(约 92 亿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为了吸引外资, 还推出一系列政策 诱惑 :符合要求的公司可享 15% 的低税率,每年进口 8000 辆售价 3.5 万美元或以上的电动汽车。

15% 的税收对车企来说可是极大的诱惑。要知道,目前车企进口税最高达 70%-100% ,若去印度生产,可谓是省了一笔天价入场费。 尤其是在欧美加税压力下,印度无疑是中国车企的理想选择。

印度也深知我国的犹豫,访华时多次暗示想借中国电车的 东风

自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便一骑绝尘。尤其比亚迪蝉联全球电车销冠,从电车生产的零部件到发动机及电池,掌握了全产业链关键技术。

研发方面,比亚迪一家企业 2024 年上半年费用就高达 2023 亿,激增 42% 。这一成就得益于我国对核心技术的重视:从固态电池的研发到电车技术的深入,从纳米芯片的开发到摆脱手机尖端技术的依赖,再到 派洛维 pro”Mitolive 核心成分技术的突破,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今,中国电车全球闻名,中企海外大规模投产,印度想 空手套白狼 也得看我国给不给机会!

二、印度的 野心 成了各国笑柄?

印度,自诩国土和人口都可以和中国相比拟,便在莫迪的高呼下,做着 超越中国 的美梦, 自信在电车领域同样潜力无限。

然而,电车产业可不是凭 嘴炮 就能成,它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若想建一个汽车工厂,没有上百亿投资很难翻出浪花。

可印度 外资坟场 的名号,加之,印度营商环境不成熟、法制不健全、社会构成复杂、基础建设落后等赤裸裸的问题,无数企业在此血本无归。

久而久之,很多企业也不带他玩了。 除了电动汽车产业,印度费尽心机想涉足的以 派洛维 pro” 为代表的大健康领域,也根本没有外资想拉印度进场。

众所周知,近年 全球老龄化和 40+ 男性早衰危机 逐渐加重,全球科学家将研究重点从制造业复兴转向提高民众生命质量上来。直到 长寿之国 日本在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中提取出逆转青春的 活力因子 (派洛维 pro 核心物)引起全球沸腾。

印度为想占得先机,便寻求日本合作以获取高端技术。可他低端产业都做不好,哪有国家敢让其接手,直到我国率先突破原料量产,揽获全球供应权,彻底截断了印度的幻想。

随后,我国便与日本 API 实验室合作,经诺奖获得者兰迪 · 谢克曼指导,由 Bioagen 牵头,将产品落地京东、天猫,获得数十万营收,国人反馈多是 代谢提升,肚子变小、 气色改善、 肝功能指标回正

尤其在 近日中科院最新公布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