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哪吒这页PPT怎么做的?文字浮动太高级了! ·  13 小时前  
旁门左道PPT  ·  PPT重点别再标红了!!丑爆了! ·  昨天  
秋叶PPT  ·  夸爆!WPS官方接入DeepSeek,自动化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美国小学生阅读能力“史诗级”暴跌,唯有亚裔坚挺,中国“卷王爸妈”都做对了什么?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11-24 13:03

正文

在国际教育领域,有个普遍的共识,“鸡什么都不如鸡阅读”,尤其是寒暑假,就是“鸡阅读”的大好时间。

一直都有说说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的6倍、小学就有平均每周6本的阅读量、还有“6岁前读完1000本书”的挑战活动……那阅读为什么重要呢,尤其对初高中生而言。

我采访了几位TOP美高在读和准备申请的妈妈,除了对升学的考量,对教育方式的认可也是提及最多的,其中有一个词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 Research Skills -
上海,顶尖美高在读10年级,B妈

我女儿8年级前都在上海有名的鸡血双语校,MAP成绩从来都是98-99%。但我发现她还是不知道“怎么学习”,一有问题就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怎么做就怎么做。

但是在美高,老师上课是“不讲课”的。而是让你课前就自己去 探究 ,自己去读很多材料,上课向老师提问,跟其他同学探讨。在美高一年多,她对学习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

北京,海淀名校五年级,Y妈

我儿子在海淀也算好学生,PET/奥数都刷过了。身边同学基本都在准备小升初占坑,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被迫跟着卷,并没有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事。

今年夏天带他去美高探了校,他一下子就被那种氛围吸引了。图书馆太大了!我发现美高特别讲究 自我学习、大量阅读 ,符合我的期待。

值得一题的是,一项“鸡阅读”优等生的美国教育,最近也在“旧事重提”,成了当下教育的关键词: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 (NCES) 的数据, 2020 年至 2022 年间,9 岁儿童的数学和阅读成绩有所下降。美国孩子 阅读成绩的下降分数下降幅度为三十年来最大,可谓“史诗级”暴跌。

但若是从族裔的分类来看阅读下降这回事,就很有意思了,根据调查显示:

  • 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的阅读成绩下降了六分。

  • 亚洲/太平洋岛民和美洲原住民/阿拉斯加原住民学生没有出现统计上显着的下降。

如果说原住民的数据未见波动是统计样本数量的关系的话, 那么,亚裔在阅读上的坚挺数据,或许也从侧面反映一个事实,亚裔爸妈更愿意把精力放在鸡阅读这件事儿上。 从这点来看,国内爸妈的诉求已经与美国本土的亚裔家长达到了同频共振。

之所以会鸡的爸妈都特别在意阅读,说到底,还是想要提升孩子的 探究能力。 了解国际 教育的朋友都知道,探究能力(research skills)是最重要的学术要求之一,也是藤校都在开的必修课。 整个K12国际教育阶段中都非常重视:

  • 国际课程“天花板”IB体系,探究能力是六大核心之一;

  • 顶尖美高/国际高中,都会专门开设有关探究能力的课程; ‍‍

  • 爬藤牛娃们都在玩的“模拟联合国”,探究能力是zui重要的底层技能;

  • 各种世界顶级科研竞赛团队中,探究能力是必备素养...

因此,我身边有前瞻性的家庭都在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那么,具体怎么做?有什么资源能用?

我在深挖了几个英美教育网站,发现了一套非常棒的素材,中文网内仅此一份!叫做--

Factology

这是一个在英国课堂上使用的学术期刊,针对 3-8年级 ,围绕这个年龄段需要深入探究的话题,教会孩子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做研究。匹配学校教学节奏,它 每年出6期,每期一个主题

我搜遍了中文网站,没有找到一丁点关于这套期刊的信息。于是我托英国的朋友在当地帮我订了几本回来,5本杂志一共花了我1000元,算上运费到手每本200多,超级肉痛。 ‍‍‍‍‍‍‍‍‍‍‍‍‍‍‍‍‍‍‍‍‍‍‍‍‍‍‍‍‍‍‍‍‍‍‍

但我拿到手发现,实在太太太值得了!

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认知框架,

符合国际课程“螺旋上升”的教育逻辑

Factology每本刊一个主题,用120页左右的篇幅给孩子构建一个基本的认知框架。 ‍‍‍‍‍‍‍‍‍‍‍‍‍‍‍‍‍

比如,讲Romans罗马人,从罗马为什么崛起讲到罗马的历史,再到罗马帝国的重要史实,以及对罗马代表性事件(比如庞贝古城、比如罗马文字等)的思考。 ‍‍‍‍‍‍‍‍‍‍‍‍‍‍

每本书会cover50+个subtitles,像一块块砖打下了背景知识的底座。每一点讲得并不深奥,但对于3-8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是足够的阅读和探究素材。

这个逻辑非常符合国际教育中“螺旋上升“的概念,不仅帮孩子形成对一个问题的“初认识”,也让他们学会要探究一个话题、搞清楚一个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

经典two-page形式,

视觉化快速抓取信息,文图配合极具艺术感

整本刊每页都采用经典的two-page形式,也就是一个“对开页”讲一个topic,就像这样: ‍‍‍‍

👇滑动查看更多👇

火山
天气
猿类

这是zui适合青少年做学术阅读的形式:

1

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复杂信息视觉化,各种数据图表、动态过程、分类组合...一下子拎清楚;

2

“目之所及”的范围内讲一件事,可以帮孩子抓取重要信息,把看到的内容结构化、快速理解。

而且,除了它很科学之外,它的颜值也深得我心! ‍‍‍‍‍‍

每一个对开页都极具设计感,配色丰富不凌乱,很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

每个配图都很有艺术感,风格不怎么重复,翻完一页还想翻下一页,一点儿不腻!

这样又美又有意思的书,再不爱读书的孩子都能坐下来读几页! ‍‍‍‍‍

匹配3-8年级认知水平,

覆盖历史、经济、自然、科技等主题

作为青少年学术期刊,它的主题设定覆盖了3-8年级孩子常见的几大领域,既经典又有时代感。比如:

👈战争

👈 加密货币

👈 探索者

👈 机器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历史、经济、自然、科技等人文、理工学科都包括在内,无论是作为辩论素材、写作资料、项目参考、学科拓展还是课外英文阅读,都非常有含金量。

PK DK & How It Works

为什么我这么赞它? ‍‍

作为一个在阅读上不吝投资的妈妈,花了十万块钱买书之后,我就知道这种 “一本书解决问题 ”的读物太稀缺了。 ‍‍‍‍‍‍‍‍‍‍‍

就说科普书,原版DK我囤了一大堆,How It Works、《好奇号》这种杂志也都有。 ‍‍‍‍‍‍

DK的优势是 「大而全」 ,娃能啃下来自然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未来肯定是个藤校苗子!

但现实呢,买回来翻了两页就没再读过,每次收纳被放得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半永久」处于书架最高层,妥妥成为“家装饰品”了。

How It Works的优势是 「多而新」 ,一本刊包罗万象,尤其对于科技话题,方方面面都涉及,内容新锐,大大打开孩子视野。

订了两年之后发现也有问题:正因为话题太广,对知识量要求非常高,很多文章探讨的话题孩子听都没听过,阅读起来挑战极大。为了读懂这一篇文章,家长要带着做很多功课。

我就明白,这样的刊就是理工尖子专属,否则既费妈又费娃,两败俱伤。

Factology为什么深得我心?就是因为它正好处于两者中间,美得刚刚好。

  • 不多 ,只讲青少年适合阅读的主题; ‍‍‍‍‍

  • 不杂 ,每本书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 不浅 ,120页讲清楚一个话题;

  • 不深 ,构建基础知识背景,不过分强调冷门细节。

不需要过多知识储备娃自己能读,读完对一个问题有基本了解,进步看得见;一本书不算厚,每个月总能消化掉,阅读和探究能力就这样慢慢培养起来了。

Factology这个词不是一个既有的英文词汇,但连在一起很有意思:

fact,“事实”;后缀加上-ology,就是“xx学科“ ,也就是“事实学”。我查了牛津词典,大概是一个非常新的学科。

但你看,它代表了一种普适的学术精神:让孩子既掌握相关主题的fact,又学会探究学科的方法。这不正好是青少年需要积累的know how嘛!

我花1000+块钱买这5本书,刚开始觉得超级肉痛。但真正孩子读过、有收获、在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找到方向,我觉得这个钱非常值得,而且并不贵。

花钱和时间真正解决问题,这套书做到了。于是我找到了英国的出版商,帮大家拿下一个超级给力的价格:

“爸爸真棒”du家订阅

2025年, 共6期(每期120页左右)双月刊,从3月开始收第一本

到手998元/年

适合3-8年级小初阶段原版娃

特别说明:国际期刊订阅周期长,本刊为双月刊,下单之后 预计1-3个月左右收到 (24年12月最后一刊,限量5套,需要的可备注:24年先发,手慢等25年啦)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读一本 Crypto 加密货币,感受一下它如何引导孩子训练探究能力。 ‍‍‍‍‍

要探究「加密货币」,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加密货币”。为什么它值得探讨?一上来,就带孩子从好消息和坏消息两方面认识这个话题。

接着,放到更大的话题中去探究。要了解货币,就要明白「钱」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什么需要钱?为什么“一张纸”可以有价值?

了解钱的概念,纸币是钱、黄金是钱、比特币也是钱,一张图读懂从“贝壳”到“虚拟货币”的发展史。

当你知道“钱是以物易物的媒介”之后,思路马上打开了!牛、芝士、羽毛、大米都用作为“钱”!

但为什么这些“钱”没有走到今天呢?pros & cons一分析,立马就明白了。

所以过去几千年,全世界都在用金银铸币... 世界上zui早的钱币来自土耳其,中国汉朝的铜币占有重要地位。

纸币是现代社会的主流货币,但你大概不知道,一张纸币从材质到设计,从符号到价值都有这么多细节!

了解了货币的形式和发展历史,下面把视角转向货币的流通。什么是法币?什么是汇率?帮孩子打下基本概念。

(歪个楼,去年的英镑汇率实在太香了...这点也值得引导孩子去探究哦)

总结一下,「钱」之所以能在全球流通,因为它具有四大特征。那么生活中常见的商品值“多少钱”?去做个“田野调查”吧!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钱”不一样,但有些地方又一样。比如大名鼎鼎的欧元区,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孩子对移动支付简直太熟悉了!数字货币如何发展今天,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

银行系统如何运作:人们的钱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

当银行系统出了问题,金融危机就来了。金融危机如何造成?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应对?

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引导孩子探究这个话题,是不是格外有指导价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