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事件是人为的,或能够影响到人,于是便勾画出人物;事件发生在场景之中,于是便生发出影像、动作和对白;事件从冲突中吸取能量,因而激发出角色和观众类似的情感。所以事件的选择必须进行构思。什么该取?什么该舍?什么在前?什么置后?(《故事》)
用卡片写下故事中可能发生的符合逻辑的事情,将这些卡片连成直线,在主线上一目了然。这就是整 部电影的场景主线。接下来无论你怎么写,只要不按卡片上的逻辑走向写就行。
冲突的两个层次
一是:来自外部世界,自然世界的风云变幻和人为行动。
二是:来自人物自身的情感、内心和个人的冲动
冲突的7个基本要素
1,冲突必须激烈
2,冲突必须可见
3,冲突必须凶险
4,冲突必须不断发展和升极,带给主人公更多的挑战
5,冲突必须令观众意外
6,冲突必须令人信服
7,冲突必须以有意义的方式解决
主人公
非传统英雄、悲剧英雄、搞笑式英雄、催化剂英雄、边界护卫、其他盟友人物、导师
伙伴
与主人公有同样目标,但不主故事的主要推动者,不拥有和主人公一样的能力
对主人公绝对忠诚,值得信赖
不会死亡
没有经历人物成长
常质疑主人公的动机,并引发冲突和提供建议
同性伙伴常以自己的喜剧浪漫响应主人公的爱情
氛围人物
对手/反派
对立人物
对白不是故事
对白应该推进发生在当下的戏剧冲突
对白应该充满戏剧张力
对白一通常每次只表达一个想法
上乘的对白常传递潜台词
描写身体动作
对白应该来自独特人物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避免寒暄
对白应当简明扼要
人物必须被呈现,而不是被描述
避免历史回溯
不要说教
剧作结构的十大基本要素
一幕,二幕,三幕,引发事件(激励事件),惊人意外 1,中间点,第二幕高潮,惊人意外2,第三幕高潮,结局
人物成长第一步:
要求主人公表达(有意或无意的)束缚他情感包袱的本质。
通过主人公的行为态度向观众展现出这种内心不满的本质。但在第一幕不会直接说出来。主人公确信自己没什么问题,也处认为没什么改变的必要。
人物成长第二步:
发生在第二幕中点位置。
需要主人公终于对抗他的自我孤立和创伤心态——但是这次尝试没有成功。
在主人公表达他的情感问题和由此确定这个问题后,故事发展到中间点,在这里主人公必须放下他的保护壳并采取行动对抗核心的情感冲突。
人物成长第三步:
发生在第二幕后半段。终于通过采取行动以一种新的,更为情感上的领悟方式解决了日趋激烈的冲突。主人公卸下自己的保护壳和克服自己内心的防备,证明自己已经改变。
随着第二幕后半段的发展,主人公与其他人关系好转。在主人公奋力前行的故事主线中,他交了一些好朋友,此时此刻,主人公已抱着誓死的态度追求目标。主人公和他的盟友情绪高涨。与对手的最后决战的准备几乎到位,胜利似乎解手可及。
一个可供剧本创作的结构模型。(下图)
一个被广泛被人熟悉的文化符号(民俗、关乎人自认识的等)会增加故事的代入感,越广泛被认识越好。
0-25分钟(约)
原始人(绿色),怪兽大学(蓝色)冰雪奇缘(红色)比较
1,大部分角色在这段时间要悉数出场亮相,展示主角最初的生活状态;
2,引发事件出现,故事将发生转折。10分钟左右故事经过第一次转折并提出了这个故事所要讲述的核心问题,继而发展后迎来在20分前后发生第二次转折。
26-40分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