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姝暄
时光荏苒,支教已成往事。回味起来不免有些失落,情愫缠绕像分别时校长为我们准备的聚会筵,五味杂陈像是课堂上不同的脸庞构成的课堂旋律。回想起来,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我像那些看到一幅好看的画就双眼发光饿虎扑食一般的孩子,记录下支教生活的精彩。
这次支教是在无数期盼中展开的。在踏上支教路之前,我设想了很多种农村的样子: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糟糕的天气,有山有水还有广袤的田野和蓝天白云,错落的村落房屋,还有美丽的夕阳,村庄到处会充满和睦和静谧。
这一切终于成为现实,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感受过尘土弥漫,终于抵达偏僻的济南商河县韩庙乡唯一一所小学——明德小学。
支教条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艰苦,我以为没有的设备全都有,比如宿舍的空调、电视机、被褥、太阳能,可见学校拿出来最好的条件招待我们……宿舍是由六个人组成,虽然是挤在二居室的其中一个室里,但是像家一样温暖,因为我们都有一份共同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区别在于所担任的科目和年级,我担任的是三、四年级美术课。
这次支教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进步。
在我第一次进入课堂之前,有些不知所措,惊慌失措的我找不到头绪,不知如何面对那么小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构思好一堂课,设想了无数个困难,并不得其解,只能凭自己仅有的能力去备课。对于没有进入课堂的我来说,课堂上的种种困难是模糊的,最初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想到在课堂上的一句“老师好”,清除了所有的忐忑和紧张,使我变得从容不迫。
一声“老师好”充满了学生们的期待和欢乐,安抚我躁动、不安的心。每当听到学生们称呼我为老师时,都信心满满,瞬间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而是转化成一名教师的角色。
起初虽然没有多少课堂经验,但我也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课道理。上课过程短暂而有趣,大大超乎我的意料,学生热情互动,与我似乎不是第一次见面,而是相识很久的忘年交,内心感动满满,不由得更加用心。
他们对绘画的向往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料,他们没有美术课本,美术课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盼望够到天上的星星,急切又期盼,却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可望不可及,又无可奈何。大多数孩子被村里长辈的见识牢牢锁住了梦想和视野……如今,对美术课的向往对他们来说已不是梦,而是现实。
使我深有触动的是给他们上《多彩的梦》这一课,我按照自己构思好的课程设置,一步步引导他们,他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老师,我想去太空,我要画一幅太空景象”
“老师,你教我画我和爸爸妈妈坐在飞机上的画面吧”
“老师,可以在画上写上给妈妈的祝福吗?我想她了”
“老师,我可以画上我和爸妈一起去旅行吗?”
……
听到这些时,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其次是期待和心酸,期待他们绘画出来的画是不是和心里描绘的一样。心酸无非就是对留守儿童的同情。大部分孩子父母为了谋生不得不去外地打工,只能让他们待在爷爷奶奶身边。他们感受不到身边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生活是怎样美好,他们心里都装着不同的心事和梦想。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手上都有冻疮,脸上都由被风吹得干裂的痕迹,心中不禁泛出一丝心疼。曾经以为这心酸的画面只有在电视中才能看得到。
在绘画中,我会提倡他们以合作的形式进行,不仅可以增强合作精神,而且创作效果也会出乎预料。我也扮演着引导的角色给他们指点,提建议,教他们绘画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如此吧。
无论是创意绘画、手工还是欣赏,他们都能乐在其中,连下课钟声都感觉不到。这些孩子,有的勇敢顽皮,有的文静可爱,也有的内向乖巧,有配合老师上课,也有不遵守课堂秩序的,起初我对待调皮的学生总是无计可施只想逃避,但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迎刃而上。无助之中请教指导教师,于是我学会了用眼神示意,让学生安静。可以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投入到课堂中。
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和应对方式,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像是在打游戏中,要想赢,必须应对不同的敌人实施不同的手段,这就要经过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才能找到应对的战略。
在课堂上,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插曲,这也要自己想办法耐心处理。记得有一次创意绘画课上,一个女孩的画面上的不小心划了一笔颜色,因破坏了画面而伤心,偷偷抹眼泪。于是我安慰她别哭,最好的安慰是给予夸奖,我说:“你的画面很美,冷暖颜色搭配很丰富,整幅画面看起来像你一样安静甜美,但是,你哭起来就不甜美,不漂亮了”,她用手抹了抹眼泪,就像看着自己破坏的毛绒玩具被修补好,微笑中夹杂着伤心,说“谢谢老师,但是这里有一个污点,就不好看了”,她用手指着画面伤心地说。“这个没关系,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颜色的基础上画一个物体,既能丰富画面又能让这个污点变成点睛之笔”。顿时,她兴奋地说道:“老师,我知道了”。
那一刻,我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有时候只需要老师的一个安慰,一句夸奖,甚至一句引导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些不只是我留给他们的,更是孩子们给我的礼物吧,之所以支教时所经历的某些瞬间,就像是电影剪辑一样绚烂多彩,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
那些欢声笑语,可爱稚嫩的脸庞,仿佛总想将我拖回很久以前的童年。
我时常也会抱怨他们不听话,指责他们爱捣乱而破坏课堂纪律,讨厌他们不懂事,但这不也就是童年时期的我吗。
再回过头,看支教时学校里的笑声,那么多孩子,一起画画,一起欣赏,又何尝不是在给他们的童年添一笔绚丽色彩。
临近学期末,也是即将说告别从教第一站的时刻,我们三位美术老师为学生办了画展,因为条件有限,只能把墙壁当作展板,一上午的时间,空荡的墙壁在我们的劳动下变得五彩斑斓。
我沉醉在身为人师本能的甜蜜和幸福中,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每当看到他的进步和可爱就会感到异常的暖心。
画展看似简陋,但却是学生成长的验证。每份作品都是一道独特的色彩,汇成韩庙乡的彩虹,点亮彼此,也点缀着孩子们盛夏的时光。更是做为老师四个月付出的努力所留下的教学印迹和回忆。
看到家长们热情欣赏画展,脸上露出的认可笑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这就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肯定。
虽然我没有《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克莱门那样关爱照顾学生,但有一份对教师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
分别的滋味总是酸涩中夹杂着甜蜜和喜悦,我们终究会面对无数次分别,这屈指可数的四个月里经历得太多,校长的热情相待、指导老师的耐心教导、同事的互帮互助、学生的欢乐喜悦、家长的肯定认可,这些终将成为最美好的记忆。
四个月,用自己的能力和责任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欢乐,他们回报给我的是一份肯定和认可,所以分别时学生才会矫情地说下学期再陪伴他们,才会有孩子气哭着不准老师离开。
生命中的任何一段经历是不会重复的,尽管以后会教更多的学生,但永远无法取代这四个月的相聚离别。所以要抓住机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怀揣一个教师的梦想,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