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治周末报
《法治周末》,法治影响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中国书法的智慧所在,不止坐落笔端 ·  6 小时前  
甘肃政务  ·  筑好暖心巢 ... ·  18 小时前  
网信安徽  ·  今日雨水 ·  2 天前  
网信安徽  ·  今日雨水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雨水:静宁见春,清欢度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治周末报

解缙被定“无人臣礼罪”案

法治周末报  · 公众号  · 文学  · 2025-02-16 15:43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明代大臣、文学家解缙的生平事迹。解缙因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因‘无人臣礼’下狱,被埋在雪中冻死,终年47岁。文章总结了其生平关键点包括:上书言事、触怒太祖、内阁首辅、因诬入狱、时代悲剧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解缙的生平背景及才华

解缙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自小聪颖,洪武二十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他才华横溢,曾献上万言书批评朱元璋的弊政,并献上《太平十策》主张治国方略。解缙还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关键观点2: 解缙的仕途经历

解缙因直言进谏多次触怒皇帝,历经贬黜,但任内阁首辅时得到朝廷重用。他主编《永乐大典》,并在书成之后受赐银币。然而,因太子之争及朱高煦的诬陷,解缙最终因‘无人臣礼’下狱,被埋在雪中冻死。

关键观点3: 解缙的性格特点及其影响

解缙的性格率真、天真,这种性格使他敢于直言进谏,但也使他容易受到攻击和诬陷。他的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所处时代的悲剧。

关键观点4: 解缙的时代背景

解缙生活在明朝初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他的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官僚集团的斗争和皇权专制的残酷。


正文


■ 法评历代奇案


朱高煦因反叛被诛等事,一一应验了解缙的先见之明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何能高

责任编辑 | 尹丽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因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47岁。

1

上书言事


解缙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自小聪颖。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他考中进士,廷试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授中书庶吉士,读中秘书。同年,他官至翰林学士。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伴身边。

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我与你从大义上说是君臣,而恩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解缙即日就上万言书,批评了朱元璋严刑酷法、滥杀功臣的弊政。

该书上奏后,朱元璋不仅没有大怒,反而称赞解缙的才华。

后来,解缙又献上《太平十策》,内容涵盖治国的十个方面,主张兴礼乐、兴学校、薄税敛、劝农桑、禁阉寺、绝娼优、免屠戮、省株连,并批评朝廷政令屡改、杀戮太多。这次,《太平十策》引发了朱元璋的不快。

2

触怒太祖


解缙初入仕时,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诬告解缙向兵部索要奴隶。朱元璋闻言大怒,说:“解缙敢玩世而放恣吗?”遂改任解缙为御史。

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处死,解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鸣冤。此后,解缙又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因此受到处罚,对解缙怀恨在心。

至此,朱元璋认为,解缙尚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召解缙父亲解开进京,对他说:“你带你的儿子回去,令他进一步学习,十年后再来,大用未晚也。”

解缙只好随父回到吉水。在老家八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缙进京吊丧。时明惠宗朱允炆临朝,袁泰趁机攻击解缙不遵旨意、不为母亲守孝。朱允炆于是贬解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

3

内阁首辅


建文四年(1402年),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朱允炆所信任。解缙便寄信给董伦,表达了自己希望回到京师一展抱负的心愿。

董伦收到信后,在朱允炆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解缙遂被召回京师复职。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建立文渊阁当值制度,解缙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入文渊阁参与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解缙任内阁首辅,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不久,解缙升为侍读学士,奉命任《明太祖实录》和《列女传》总裁。其后,他又主编《永乐大典》,并在书成之后,受赐银币。永乐二年(1404年),解缙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一天,朱棣传谕六科诸臣进直言,并回头对解缙等人说:“王导、魏征进谏之风,世不多有。如果使进言的人无所畏惧,听言的人不怕忤逆,何患天下不治?朕与你们共勉之。”这年秋,解缙等六人从容向朱棣献言,此时的朱棣倒也虚怀接受。

4

因诬入狱


太子未定之前,淇国公丘福说汉王朱高煦有功,应立他为太子。朱棣为此秘密征求解缙意见。

解缙说:“为长,古来如此。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没有反应。解缙又叩头说道:“好圣孙。”圣孙指宣宗朱瞻基,他是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朱棣之孙,自幼聪颖,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由此下决心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诏告天下,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

当时恰逢朱高炽带领明朝大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朱棣不听。由于太子朱高炽的一些表现与朱棣的心意不合,朱高煦由此更加受到朱棣宠信,朱棣对其给予的礼仪等级甚至超过了太子。

解缙见状又进谏说:“这样做会引发争端,不可。”朱棣闻谏大怒,说解缙离间其父子兄弟骨肉。自此后,解缙所受的恩宠便逐渐减弱。

后来,朱高煦诬陷解缙泄露朱棣与其宫中密谈之语。朱棣闻言,对解缙的态度就由信转疏了。

第二年,解缙被判廷试读阅卷子有失公正,贬任广西布政司参议。解缙出行后,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向朱棣报告说解缙对被贬一事心怀怨望。朱棣更加恼火,立即将解缙发配到交趾(今越南),并命他在化州督饷。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因奏事入京,正值朱棣北征,解缙拜见皇太子后返回。汉王朱高煦便向朱棣报告说:“解缙看准皇上出行,私谒太子,径直返回,没有人臣之礼。”

朱棣闻报极其震怒,后以“无人臣礼”之罪诏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并牵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一众人等。

永乐十三年(1415年)二月,正是寒冷时节,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皇上见到解缙的名字,便说:“缙犹在耶?”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解缙当夜就被活活冻死,终年47岁。朱棣又下令抄其家,将解缙的妻子儿女宗族都发配到辽东。

解缙在翰林院时,宦官张兴恃宠在左顺门外打人,解缙呵斥他,张兴敛手而退。皇上曾写出廷臣姓名,命解缙各述其优缺点。解缙当即作一番评论。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如是看待解缙的这番评论:“人们说解缙狂,但看他的这番论列,都有见地,不狂也。”于是下诏放回解缙的妻儿宗族。

正统元年(1436年)八月,解缙被抄没的家产得以归还。成化元年(1465年),朝廷恢复解缙的官衔,赠朝议大夫。后来,朱高煦因反叛被诛等事,一一应验了解缙的先见之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