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舅是养基大户
写点理财、基金的想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别争了!哪吒必须是四川人 ·  9 小时前  
中国地震台网  ·  四川泸州市叙永县发生3.3级地震 ·  10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大反转!热搜视频是假的,确认系摆拍 ·  昨天  
自贡网  ·  自贡灯会现场,两名男子被警方带走!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表舅是养基大户

那个白发飘飘的同业销售

表舅是养基大户  · 公众号  ·  · 2023-12-13 21:54

正文

“您好,我这碗螺蛳粉+炸蛋,能不能麻烦开一张发票?”

“不好意思啊,帅哥,我们早上8点才能开票,现在系统还没开呢。”

“好的,没问题,那就这样吧。”

湿冷,寒意逼人的清晨6点45分,虹桥火车站二楼的某家螺蛳粉(本故事纯属虚构,螺蛳粉尚未开业,全球招商中),XX基金的机构销售, 小刘 ,嗦完粉儿,提拉着20寸的行李箱,走向了18号A检票口,此行的目的地,是某中部省会的某城商行。

嗦粉开票,是小刘作为机构销售最后的倔强。

四季度,随着公司的降本增效工程有序推进,公司每日的差旅补贴从100元下调到了30元,原先规定的3小时车程内的高铁可以乘坐一等座的标准,也调整为了全员二等座(含公司高管)。30元也是钱,30元,正好够一碗只加炸蛋不加额外浇头的螺蛳粉,这是这个冬天,唯一能抚慰人心的热量。 ‍‍

此行的目的,是小刘对接的这家城商行金融市场部的交易员,透露给他,周一的周会后,部门决定进一步压缩货币基金的持仓,可能本周下半周就要开始赎回了,小刘想过去刷刷脸,防止赎回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

小刘的领导,也在周会上作了工作安排,提醒大家,作为机构销售,一定要注意工作沟通的方式方法,比如年底各家银行都在赎回,就得多使用一下 苦情的筹码 ,暗示你的客户,“如果你们年底赎回,我明年还在不在这个岗位上可就不一定了诶。” ‍‍‍‍‍‍‍

但小刘转念一想,“我没了工作,对客户又有什么损失呢?我既不好看,也不好玩,客户可能巴不得换个肤白貌美的来对接”。

小刘也能理解各家银行赎回货币基金的理由,随着这轮为了化解地方债务危机的特殊融资债券,加速发行,债券供给承压,而央行掣肘于汇率压力,货币并没有放的很松,跨月的资金面一直比较紧,既10月底发生了令人咋舌的50%回购事件后,这两天跨年的回购价格,已经 突破了3.1% ,相较于2%收益出头的货币基金,倒挂100bps。就像一个人不会借3%的信用贷,去买2%的理财一样,银行作为经营杠杆的主体,理性的选择就是赎回低收益的资产,降低资负倒挂对自己收益的侵蚀。 ‍‍‍‍‍‍‍‍

这个倒挂不会持续太久,货币基金的平均久期在60天到90天,也就是说,平均2-3个月,资产会迭代一次,追上资金面的变化,改变倒挂的局面,但真正令小刘最近心神不宁的,是 银行同业销售,面临的一系列不太友好的局面 ‍‍‍‍‍‍‍‍‍‍‍‍‍‍‍

上个月,小刘参加一场资管年会,一位相当有担当的银行行领导表示,身处下行周期,全行要顶住压力,确保三个「不能降」。 ‍‍‍

税收不能降,营收不能降,员工收入不能降

三个不能降,至少两条是必须做到的,至于是哪两条,屏幕前的你可以自行判断一下。 ‍‍‍‍

为什么「税收不能降」呢?

逻辑可能是这样的,地方银行在近20年的增资扩股过程中,地方国资不再一股独大,甚至不再控股,银行少缴税,多赚取的净利润,要所有股东共享;而银行纳的税,全部进入中央和地方两级国库,六四分成。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财政吃紧的大背景下,多缴税,对地方政府就是雪中送炭。 ‍‍‍‍‍‍‍‍‍‍‍‍‍‍‍‍‍‍‍‍‍

那么,如何实现「税收不能降」呢?

税收,大头是所得税,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或抵免的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和营收正相关,而营收负增长似乎是个不争的行业近况,那也就意味着,要想确保等式左边的所得税不降,就得做低等式右边「减免或抵免的税额」的金额。 ‍‍‍‍‍‍

而减免或抵免的税额是如何产生的?大头在银行的 国债投资和公募基金投资

一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有个全球罕见的现象:最活跃的债券,不是作为主权债券的国债,而是国开行发行的国开债。 ‍‍‍‍‍‍‍

而这个12月,我们见证历史,作为10年国债活跃券230018的交易量,首次超越了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

再近看一步,10年期国开债-国债利差,跌破10bps,处于近15年最低水平,而这一利差,原本来自于国债投资的免税优势,目前的实际隐含税率已经显著低于理论水平,也就说:大家可能对国债的免税效应的兴趣相较于过往下降了。 ‍‍

是啊,当「多缴税」成为一种正确,机构对免税资产的渴望,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

对公募基金而言,同理,当越来越多的机构 在考核上弱化「免税效应」 ,公募产品的比较优势也就同步弱化。

对基金销售而言,部分银行对「税收不能降」的执着,可能降低其对公募配置的总需求,这是 「量」 的影响。 ‍‍

营收正在降,又怎么实现「营收不能降」呢?

负债成本刚性,资产价格下行,信贷需求萎靡,息差收入收窄;基金难卖,保险也不好卖了,中收不好赚了。银行营收的压力越来越大。 ‍‍

除了降本,去哪里增收呢?

能抠一点是一点,公募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抠收入的对象。 ‍‍‍

各家大中银行纷纷上线针对基金的同业代销平台,你投基金用我的平台,我投基金用你的平台,最后一起从基金公司 抠30%的尾佣出来 ‍‍‍‍‍‍‍‍‍‍‍‍‍‍‍‍

当然,退一万步讲,公募基金应该感谢监管几年前出台的「销售管理新规」,把机构端的尾佣上限定格在30%,享受着实际的价格保护,否则,参考国内制造业供给过剩后的惨状,你看那个碳酸锂,都跌到了什么价了? ‍‍‍‍‍‍‍‍‍‍‍‍‍‍‍‍‍

但对基金销售而言,这仍然是实实在在的 「价」 的影响。

当然,对小刘而言,量的影响也好,价的影响也罢,都不至于让他担心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毕竟行业的贝塔,韧性十足。 ‍‍‍

真正让他惆怅的,是 他的银行客户,变得越来越精明了 ‍‍‍

银行的资本新规,2024年正式执行。 ‍‍

明面上看,这是银行之间进一步流动性分层的开始,小银行的负债成本进一步抬升。

本质上看,这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杀手锏,加速中小银行的合并潮。 ‍‍‍‍‍

随着负债成本的抬升,同业负债来源的收窄,小刘的城商行客户们,不得不变的越来越精明,精于算计,把手头的资源,进一步和负债等合作绑定,你买我的存单,我买你的基金,明码标记,摆上台面。 ‍‍‍‍

客户这么做,没有任何问题,大家关系好,可以去路边摊把酒言欢,但是在商言商,为了本行的生存, 一切的合作都被标注上了明确的价格 ‍‍‍‍‍‍‍

银行同业机构销售个人能力的阿尔法开始消退,以后,会是越来越多的平台对平台之间的赋能,越来越少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勾兑。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